58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哪些經濟新動向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曆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那麼,黨的十九大後召開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哪些新看點?透露了哪些政策走向?
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會議還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我國經濟過去幾年發展的理論結晶,也將對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逐漸釋放出新的活力,堅持我們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必將開啟新時代。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認為,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我國發展階段和現實國情進行的深刻認識和研判,也是解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麵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關鍵所在。
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製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我國發展階段和現實國情進行的深刻認識和研判,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局限性問題。”吳琦表示,一方麵,這充分肯定了之前特別是過去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績,另一方麵,也著重指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麵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也就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
在吳琦看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從發展數量和效益提高向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轉變,更注重質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領消費升級。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關鍵領域有作為有進取。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化經濟體製機製改革,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傳統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向質量提升、綠色低碳、服務優化、品牌高端等方向發展。
劉學智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今後經濟的發展將穩中求進,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推進結構改革和增長方式轉變是未來幾年的重要工作,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出效率。
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
劉學智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提升效率,加大結構性調整力度,將財政資金用於經濟轉型發展和質量提升的關鍵環節。為此,一方麵要防範地方債務風險,加強財政預決算管理;另一方麵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起到促進經濟穩健增長、質量提升的作用。此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解讀認為,“穩健”成為近年來貨幣政策不變的主題,充分體現了中央為經濟穩增長營造穩定貨幣金融環境的決心。而貨幣政策具體的落實方式方法體現在“中性”二字上。中性服務於穩健目標,中性意味著為了穩健的貨幣金融環境,政策可能更加靈活地運用多重工具平抑市場波動,化解金融體係中可能存在的潛在流動性風險,以保持宏觀流動性總體適度和利率水平相對穩定。
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
會議提出,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係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製度建設。
“這既抓住了防控金融風險的‘牛鼻子’,又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對做好2018年防控金融風險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是防控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的根本,2018年,金融業還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力度。
其次,實現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是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目前,金融業涉及房地產的業務總體平穩,但金融資源過多地集中在房地產行業將產生較大風險。在做好房地產調控的同時,要注意防控房價下跌和債務違約的惡性循環。要做好對房地產的合理支持,住房信貸方麵要創新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居民合理的購房和租房需求。
再次,實現金融體係內部的良性循環,是防控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2017年以來,金融業“脫實向虛”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製。2018年,金融業要繼續減少資金空轉、層層嵌套和監管套利,減少由此產生的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金融風險,促進“脫實向虛”的資金進一步歸位,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董希淼告訴記者,目前,違法違規金融活動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領域。下一步,應繼續抓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活動不放鬆,從源頭把控、過程嚴管、事後追責等方麵采取更有力措施,構建針對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的監管閉環,切實防範和化解突出風險,維護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好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
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吳琦稱,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加大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以租購同權為特色的房屋租賃市場改革給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但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在一、二線熱點城市推行租購同權,如果沒有戶籍製度、教育、醫療資源分配的配套改革,還會舉步維艱。
針對以上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會議還提出,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製,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加快建設房地產基礎性製度和長效機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以土地、住房的供給端改革,稅收、信貸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養老、醫療、教育等資源分配改革為著力點。”吳琦認為,應繼續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具體而言,一、二線熱點城市,去庫存要與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相適應,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合理控製信貸投放。三、四線城市要重點加快城市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方麵提供與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務和權益,有序緩解庫存壓力過大的問題。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哪些經濟新動向)
最後更新:2017-12-21 08: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