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閩係房企接連上市 開啟新一輪規模競爭
閩係房企作為地產圈最近幾年的新勢力,正在逐步擴張自己的版圖和銷售規模,上市融資成為大部分追求規模的房企的必經之路。
1月16日,正榮地產(06158.HK,下稱“正榮”)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根據15日正榮發布的招股結果公告,正榮地產最終定價每股3.99港元,經扣除包銷費用及傭金和全球發售相關的其他估計開支後,全球發售的所得款項淨額約為38.43億港元。
無獨有偶,1月11日福晟國際(00627.HK)正式完成借殼上市,收購標的為佑威國際,當日股價報收1.48港元,上漲7.25%。
“很多中型房企麵對市場競爭均需要更多資金進行擴張,登陸資本市場是實現規模增長的重要一步,將為其下一步規模發展做好準備。”同策谘詢研究總監張宏偉告訴記者。
登陸資本市場
從目前情況看,正榮、福晟登陸基本資本市場時間正是地產股被看好的階段。
正榮在此次上市招股階段,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收到有效申請合共6007份,認購合計1.79億股,相當於香港公開發售股份總數1億股的1.79倍,錄得超額認購。
福晟登陸資本市場當天出現7.25%漲幅,考慮到福晟國際大股東福晟集團良好的土地儲備和布局,資本市場同樣對福晟有不錯評價。
從2015年起,福晟國際就開始了借殼佑威國際上市之路,佑威國際的收購價從19.43億港元下調至最終的15.11億港元。根據反向收購的對價支付安排,福晟以0.22港元的發行價發行64.15億股代價股份,其餘1億港元以現金償付。完成收購後,潘偉明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持有佑威國際61.32%的權益。
“福晟借助資本平台發展的路走得有點晚,所以把快速放在第一位。上市平台會堅持高周轉模式,在公開市場拿地進行銷售,或進行一些公司並購,快速做大規模。”福晟國際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吳繼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按照規劃,福晟國際將與福晟集團協同發展,但目前業務有明顯分水嶺,作為集團優勢的一級開發以及舊城改造,上市公司將不會涉及。上市公司更多考慮住宅和商業結合,布局城市圈內一二線城市和外溢三四線城市。
福晟國際執行董事吳洋介紹,未來福晟國際,商業業務將定位投資運營管理的角色,商業產品線涵蓋從商務辦公到城市商業優化、到能夠符合未來發展消費者需求的社區商業;商務辦公領域則包括甲級、超甲級寫字樓,最終要把持有物業的資產運作形成自身完善的投資管理服務。福晟國際未來的業務方向將以住宅和商業為主,占比分別為80%和20%,但目前尚未對外公布詳細的發展計劃。
“集團會支持上市公司發展,如果有優質的公司或項目並購,優先給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做不了的再給集團做。”吳繼紅說。
根據福晟集團此前的規劃,其稱最近10年銷售收入累計要達1.68萬億元,其中地產板塊8800億,建築板塊8000億,力爭2020年進入千億銷售陣營。因此,通過上市平台進行融資擴張,成為福晟集團非常重要的一步。
對於正榮而言,其一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因此一直需要資本市場助力。
截至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2月31日以及2017年6月30日,公司借款總額的加權平均實際利率分別為12.5%、11.6%、8.5%及7.3%。
從數據看出,正榮的融資成本還是高於很多一線開發商,因此其更需打通香港資本市場,為未來的融資進行下一步準備。
開啟規模競爭之路
看起來,兩家閩係房企都在近期選擇上市,而背後更多的是搶占這一輪發展的時間窗口。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包括融信中國(03301.HK)、三盛控股(02183.HK)均在近年選擇上市,並開始一輪擴張周期。至此,在閩係房企裏麵除融僑集團尚未登陸資本市場外,其他主流房企全部登陸資本市場。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預計,2018年TOP4房企總規模或近3萬億,未來房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TOP10房企集中度有望達35%。克而瑞數據顯示,千億房企數量達到17家。此外,近期有50家房企提出了千億計劃,從競爭格局看,每家開發商雖然提出較高目標,但是完成難度將越來越大。
正榮此前招股書顯示,其一直對一二線城市聚焦和深耕,正榮收益由2014年30.39億元增至2016年的146.0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9.2%,已交付的總建築麵積由2014年的43.76萬平方米,增至2016年的125.12萬平方米,複合年增長率為69.1%。
克而瑞統計顯示,正榮2017年流量銷售額910.1億,即將進入千億房企行列。上市的發展將給正榮帶來更多的規模優勢。
福晟國際的優勢則來自集團的豐富土地儲備,克而瑞《2017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TOP100》顯示,福晟共新增土地建麵1786.9萬平方米,新增土地貨值達3199.4億元,位居榜單第7位,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占比近70%。目前福晟集團總儲備土地麵積已達1680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3800萬平方米,總貨值達6500億元。
規模之路的競爭下,每家閩係房企都不斷給自己加碼。泰禾集團(000732.SZ)董事長黃其森不久前就曾對外表示,泰禾2018年計劃銷售額2000億,較2017年有100%的增長。隨後泰禾股價一路上漲,不到1個月股價幾乎漲了100%。
不過,規模的競爭使得每家企業選擇較高的杠杆,風險開始不斷增加。吳繼紅認為,高負債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階段性問題,解決之道在於高周轉一定要彌補掉高負債的風險,“另外還要看資產是不是優質,如果資產沒有估值偏離的風險,則階段性高負債企業是可以承受的。”
“2017~2018年正好是市場調整階段,土地市場機會呈現,這個時段上市將給企業規模擴張帶來資本背書。”張宏偉說。
最後更新:2018-01-16 21: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