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萬億解禁來襲!明年1月解禁額相當於中石化A股流通市值

大盤指數經過半年時間的持續震蕩上揚後,馬上就要迎來最大單月規模的解禁潮。
其中2018年1月的解禁壓力創近年最高,按照“當月開始流通市值合計規模”指標來看,這一數額超過5700億元,該數字已經接近中國石化這個大藍籌的A股流通市值。
點擊查看>>限售股解禁名單(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解禁以及由此導致的減持預期“雙雷懸頂”,A股大盤股指近期出現罕見“勐回頭”。
接下來的市場行情中,空頭是否會就此“老虎發威”,還是隻是狐假虎威呢?在解禁壓力的背後,是否也會帶來某些買入機遇呢?在尋找機會的過程中,如何才能繞過“陷阱”吃“餡餅”、化解“地雷”為“地瓜”呢?
解禁:是發威的老虎,還是隻是hello kitty?
有人說,當自己把衣服塞進秋褲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知道與時尚無緣了。
在近期的A股市場中,這條“秋褲”的一條褲腿是解禁,另一條褲腿是減持。通常情況下,一旦某家上市公司與這兩條褲腿兒組成的“秋褲”聯係在一起時,股價表現通常也便不再性感迷人。
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上海銀行。由於公司在2016年11月16日上市,到了2017年11月16日,3.46萬名股東的鎖定期正好屆滿,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共計29.26億股上市流通。按照前一日的收盤價計算,該部分解禁股市值高達500億元,幾乎相當於長江證券、北方稀土等中盤藍籌A股公司的市值。
解禁利劍懸頂之下,上海銀行11月16日開盤直接跌停,並且一舉跌破了上市發行價,可見個股解禁的空頭威力有多厲害!
不僅部分個股的解禁和減持預期已經成為引發股價閃崩的地震,就連整個大盤指數在麵對巨量解禁所帶來的拋售預期時,也不禁打起了寒噤。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上證指數11月23日的本年內單日最大跌幅,便與即將到來的巨額解禁預期有脫不開的幹係。
從今年12月開始,A股市場的解禁規模將顯著增加。
從整個市場“開始流通市值合計”指標來看,2017年12月的指標數字接近3000億元,而2018年1月該數字則超過5700億元。更有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1月的解禁壓力創出2016年以來最大,且未來三個月A股市場將麵臨1萬億元規模的解禁盤市值。
至2018年2月,兩市解禁股份數量居前排名
解禁壓力懸頂下,A股市場日前出現白馬股與題材股集體殺跌的走勢,且上證指數在11月23日跌破此前支撐指數持續震蕩上行整整半年之久的60日線支撐。至少從目前來看,巨額解禁壓力確實不是病貓,而是勐虎。
上證指數從2017年5月24日步入上行趨勢,整整半年後的11月23日,60日線被首度告破
“地雷”可以變“地瓜”?
在生活中,有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叫做“墨菲定律”——如果你成天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會發生。
比如,墨菲定律在“散戶會輸”這個結論中就頻繁應驗。
不少情況下,散戶所買的股票在牛市習慣於按兵不動,震蕩市和熊市中則習慣於領跌;當然,部分散戶也會買到會大漲的股票,但是隻是解套的時候,股票通常都已經出手;部分幸運者能夠買到會漲的股票,解套的時候也沉的住氣,準備出手獲利的那一天,股票卻突然停牌,不排除“黑天鵝”醜聞爆發的可能;到頭來沒賺到錢,回家就拿家人撒氣,結果家人或者女朋友賭氣離開了。
雖然有人也會拿“我天天擔心自己暴富,是不是就真的距離暴富不遠了”來對“墨菲定律”進行調侃,但是在股市中,“墨菲定律”的應驗卻是常有的事兒。難怪有人針對日前的白馬股大跌戲言,“我持有的股票,前段時間一直和貴州茅台反著走;這幾天終於跟上茅台的節奏了。”
那麼,本輪解禁大潮會否同樣使“墨菲定律”顯靈呢?這需要對解禁後的“真減持”和“假減持”,以及由此帶來的“真壓力”和“假壓力”進行慧眼式區分。
從近期解禁類個股的走勢來看,這種區分維度至少可以概括出如下幾個方麵。
首先,最為明顯的維度是,解禁市值以及解禁股東數量。
上海銀行遭遇巨量解禁而跌停,一方麵是解禁市值高達500億元,另一方麵則是涉及的股東人數高達3萬。按照常理,由於解禁股東人數眾多,難以形成一致穩定甚至做多的預期,因此公司股價表現極度弱勢便在情理之中了。
反觀當日的京藍科技、通潤裝備等其他幾隻解禁的個股,雖然也有較高比例的解禁股票上市流通,但由於其涉及股東人數較少,解禁市值相對偏低,加上部分特殊股東還延長了解禁期,因此股價表現相對抗跌,甚至逆勢走強。
11月16日,通潤裝備增發A股法人配售上市,但公司股價表現相對穩定
其次,解禁股東類型,這將決定持股人股票解禁後的動作。
不同的股東類型,解禁後進行拋售的動力存在差別。
根據投行人士介紹,在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股權激勵限售股份等類型中,相對而言,追加承諾限售股東和股權激勵限售股東的賣出動力較小,因此解禁之後的壓力一般都不大;大股東通常長期持有公司股份,因此首發和定增解禁後,減持意願也相對稍弱;而如果解禁是大股東、大機構或者囯資股,那麼股價平穩概率也較高。因此,這樣的個股解禁,也沒有壓力,倘若是集郵股,股價回調也被市場人士看作買入的機會。
其三,收益程度,負收益類個股減持動力淡化。
尤其對於參與定增的資金而言,尤其如此。截至目前,包括如下公司股票的解禁收益為負數。
解禁收益為負數的部分公司一覽表圖注:解禁收益低於-60%的個股名單,全部為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負收益類個股減持動力淡化不少,且此前監管層減持新規對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所占到的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進行了限製,但也有機構人士對e公司記者透露,為了實現產品的盡快退出,部分機構在所持股票解禁之後會選擇盡快賣出,倘若出現某產品出現短暫虧損,那麼就依靠其他產品的收益來彌補和平衡。
其四,對衝運作。
為了應對解禁來臨的壓力,不少對公司自身發展有信心的上市公司還采用大股東或高管增持的方式來緩解。
以京藍科技為例,京藍科技在11月16日有2.14%的股份解禁,而在11月13日和17日,均有京藍科技的高管在二級市場進行了增持。機構人士認為,解禁落地,反而有助於公司估值的築底回升。從市場表現來看,公司股價短期下跌後,有重新步入止跌企穩回升的通道之中。
總體而言,任何對於股票解禁的關注,從某種程度上說都可以看作一種“短視”。畢竟,從長遠來看,解禁都不過是一個時間窗口而已,最終,股票價格最終都會向價值回歸,限售股解禁的影響也必將走向淡化。
相關報道>>>
大A股將迎兩年來最大規模解禁潮!如何避免掉入閃崩、跌停的坑?
(原標題:萬億解禁來襲!明年1月解禁額相當於中石化A股流通市值,但有幾類股“地雷”可能變“地瓜”)
最後更新:2017-11-27 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