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7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蘋果參與競購東芝芯片業務,或許不久後你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買 iPad 了

摘要:東芝半導體的接盤者很有可能是蘋果支持的貝恩斯資本,一旦最終成功,毫無疑問未來蘋果在設備的成本控製上將獲得更大的主動權。

大概從去年中期開始,包括固態硬盤、內存條在內,幾乎所有的閃存產品開始漲價。進入到 2017 年,這一勢頭依舊在延續。

Gartner 發布報告中稱,除了手機和 PC,物聯網設備、自動駕駛等都對存儲芯片有著巨大需求,供應商在 2017 和 2018 年的產量依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想要等到存儲設備降價,隻能到 2019 年了。

也正是得益 DRAM 以及 NAND 閃存芯片價格的大幅上漲,雖然去年 Note 7 事件為三星帶來了不小的營業損失,但其依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根據三星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 年第一季度營業利潤達 9.95 萬億韓元(約合 87.5 億美元),淨利潤 7.68 萬億韓元(約合 67.8 億美元),同比增漲達到 46.29%。

之所以三星電子並沒有出現業績下滑,反而實現大幅增長,歸根結底還是存儲芯片業務的強勢表現,其第一季度利潤高達 6.3 萬億韓元,占總利潤 82%。

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閃存芯片製造商,東芝卻絲毫高興不起來。理由很簡單,這家公司不得不選擇割掉這塊肥肉來求生。

存儲市場一片大好的形勢下,為何東芝要出售半導體業務?

最近幾年,日本電子產業表現不佳是不爭的事實,但客觀來講,在可預見的時間裏,活下去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東芝之所以被迫選擇出售作為主要盈利點的半導體業務,主要是為了彌補旗下核電業務子公司西屋電氣所帶來的巨大虧損。

西屋電氣是一家業務領域涵蓋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用電設備和電控製設備、環境電器、家用生活電器等在內的大型企業,而其在核電領域中的壓水堆技術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因此,為了布局核電,東芝於 2006 年以 41.6 億美元從英國核燃料有限公司獲得了西屋電氣公司 77% 的股權。

客觀來講,前期二者的結合確實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比如 2007 年 7 月,中國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與東芝率領的西屋電氣聯合體簽署了 80 億美元合同。

2011 年對於整個核電行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發生,導致許多國家開始放棄原本備受大家推崇的核電,而即使是依舊支持核電的國家,也對建設標準進行了提高(比如美國)。

自此,受訂單量減少以及建設成本上漲的影響,曾經處於全球核電行業領導者位置的西屋電氣逐漸開始走下坡路,財務虧損也愈加嚴重。

然而這並沒有徹底澆滅東芝對核電業務的希望,2015 年 12 月,東芝通過其美國核能子公司西屋電氣以 2.29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西比埃公司(Chicago Bridge & Iron)的核工程業務。

單從紙麵收購價格來看,2.29 億美元並不算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東芝需要為該業務償還全部負債(報表顯示 10 億美元,不過據傳最終高達 42 億美元)。

時間來到 2017 年 3 月 29 日,終於,在不堪財務重負的情況下,東芝公司社長綱川智在位於東京的公司總部舉行記者會,宣布美國核電業務子公司西屋電氣已經申請了破產保護。

而在隨後的 3 月 30 日,東芝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最終決定出賣該公司的主要盈利的部門半導體業務,來彌補當前巨大的財務虧損。

綜合來講,西屋電氣的破產,是壓倒東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選擇出售半導體業務也並不難理解,畢竟目前而言,該部門的盈利能力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也更容易獲得一個相對不錯的報價。

由蘋果參與支持的貝恩斯資本將成最終接盤者

不出意外地,自東芝宣布出售旗下半導體業務之後,引來了諸多「追求者」。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 KKR(西部數據參與支持)、富士康和貝恩資本在內,三家參與到此次競購中財團背後,均獲得了蘋果的支持(為貝恩斯資本提供 30 億美元資金)。由此也可以看出,蘋果對於此次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的重視程度。

早些時候,路透社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由於與西部數據的談判再次擱淺,東芝現傾向於將旗下芯片業務部門出售給貝恩資本財團。

該消息也於 9 月 13 日晚間,獲得了東芝公司證實。其在一份聲明中稱,目前已與貝恩資本財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希望能在月底前達成芯片部門出售協議。

但東芝同時指出,這份諒解備忘錄不具法律約束力,也就是說東芝依舊有權利與其它潛在競購方繼續談判。

現在看來,之前《路透社》報道的西部數據與東芝達成 174 億美元收購協議,應該隻是傳聞。如果中途沒有出現大的變故,貝恩斯資本將成為最終的贏家。

另外,雖然富士康之前報出了 270 億美元的高價,但據之前媒體報道,日本和美國政府不希望東芝半導體技術流入一家中國公司的手中,因此富士康應該已經被排除在此次收購方之外。

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對蘋果有何意義?

蘋果此次積極參與到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的競購中,可能更多的還是是希望對包括 iPhone、iPad 以及 Mac 在內的諸多設備有一個更好的成本把控。

文章開頭我們曾經提到,受閃存價格上漲影響,手機以及 PC 等眾多電子設備在售價方麵均有了一定程度上漲。而在剛剛蘋果召開發布會帶來全新一代 iPhone 的同時,我們發現,iPad Pro 的價格卻進行了上調。

具體來看,相比之前的價格,10.5 寸和 12.9 寸 iPad Pro 的 128GB 和 256GB 版本,國外漲幅為 50 美元,而國內漲幅為 400 元。

據 9to5Mac 報道,相關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漲價的主要原因是 NAND 閃存供應不足。而蘋果 CFO Luca Maestri 曾在二季度財報會議上也曾提到,公司正在經曆成本上漲的壓力,主要來自 NAND 和 DRAM。

如果蘋果能夠在這次東芝半導體業務的競購中成為最終的贏家,以上提到的由於閃存供貨不足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應該會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由於蘋果希望在閃存顆粒封裝上采用特殊圖層的方式來做電池幹擾屏蔽,而這一點並沒有獲得三星的支持,所以蘋果在閃存部分對於三星的依賴性並不強,這與屏幕部分還是有所不同。

綜合來講,作為諸多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閃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目前而言,全球範圍內在閃存芯片領域能夠做到足夠出色,並且被大家所認可的廠家,著實不多。

因此此次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對於眾多電子設備生產生來講,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誰能夠將它握在手裏,意味著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與其它廠商的競爭中,將占據有利的位置。

當然,現在有關此次競購並沒有做出最終的官宣,但蘋果距離成功接手東芝半導體業務已經足夠接近。或許不久之後,用更低的價格來購買 iPad,並不是一件存在於想象中的事情。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係 wangxue@geekpark.net

點擊播放 GIF/287K

點擊播放 GIF/155K

最後更新:2017-10-08 03:07:14

  上一篇:go Apple Watch Series 3已取代Series 2的地位
  下一篇:go 老牌操盤手血虧2年悟出:MACD二次金叉,簡單又好用,一買就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