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減持新規顯威力 減持公司數量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自“減持新規”5月27日發布以來,62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進行了減持,較去年同期的885家公司同比下降29%。

接下來今年還有255億餘股將解禁,參考流通市值合計3764億元。分析人士表示,“減持新規”對穩定市場起到較好作用。但對於重要股東而言,在大規模解禁的情況下,減持需求仍然旺盛。

減持公司數量下降

從減持交易變動次數看,5月27日以來,8家公司累計減持30次以上。其中,新五豐22名股東累計減持83次,鷺燕醫藥6名股東累計減持42次,通裕重工1名股東累計減持39次,安控科技3名股東累計減持37次,分眾傳媒3名股東累計減持34次,紅牆股份3名股東累計減持3次,愛司凱6名股東累計減持32次,鼎捷軟件4名股東累計減持31次。

根據減持新規,在任意連續90日內,大股東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受讓方在受讓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受讓的股份。業內人士表示,這可能是股東減持次數增加的一個原因。

減持規模方麵,減持10億元以上的公司6家,分別為分眾傳媒、海康威視陝西煤業口子窖立訊精密愷英網絡,減持參考市值分別為91.15億元、33.91億元、24.16億元、15.13億元、15.53億元、10.48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減持新規”對穩定市場起到較好作用,但股東減持需要理性看待。部分股東減持與產品到期贖回、投資退出需求等因素有關,並非不看好相關公司的基本麵。

以分眾傳媒為例,根據公告,2月14日至11月1日,公司股東Gio2(HK)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2.40%股份。上述減持完成後,Gio2(HK)持有公司股份6.12以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6月16日晚,分眾傳媒公告Gio2(HK)計劃,自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6個月內,減持分眾傳媒不超過5.91億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77%。分眾傳媒一季報顯示,Gio2(HK)持有分眾傳媒6.77%股份。這意味Gio2(HK)計劃“清倉式減持”。據了解,Gio2(HK)為分眾傳媒私有化時入股,在分眾傳媒董事會中不占席位,為財務投資者。

減持需求仍然旺盛

數據顯示,接下來的7周,今年還將有255億股將解禁,流通市值合計3764億元。

11月9日-12月31日,247家公司將有限售股解禁。從解禁數量來看,4家公司解禁10億股以上。其中,國信證券12月29日將有28億股解禁,華安證券12月6日將有19.02億股解禁,印紀傳媒11月20日將有13.14億股解禁,海南礦業12月11日將有10.08億股解禁。

值得注意的是,24家公司解禁後流通股占比為100%,包括中原特鋼瀚藍環境通潤裝備寧波精達太原重工等公司。部分公司此前流通股占比較小,本次解禁壓力較大。如寧波精達11月13日解禁前流通股占比僅為31.25%,解禁後流通股占比為100%;華電重工12月11日解禁前流通股占比僅為35.05%,解禁後流通股占比100%。

分行業看,可選消費、公用事業、工業、金融、計算機等解禁公司較多。以計算機行業為例,據太平洋證券統計,未來5個月(2017年11月-2018年3月)計算機行業解禁市值分別為170億元、180億元、273億元、184億元和51億元,合計858億元。

根據計算機行業相關公司披露的減持公告,行業麵臨100億元的減持壓力。其中,來自公司管理層的減持參考市值為12.5億元,占比為12%;來自財務投資者的減持市值為78.8億元,占比79%;來自實際控製人的減持市值為8.7億元,占比9%。截至2018年1季度末,計算機行業解禁市值達1986億元,從解禁市值來源占比來看,定增解禁市值為1166億元,占比為59%,首發股份解禁市值為717億元,占比為36%。

監管措施從嚴從快

減持新規發布以來,多家公司、股東因違規減持遭到處理,監管措施進一步從嚴從快。10月份,在深交所發出的監管函中,至少有16宗涉及買賣股票及減持違規。

6月27日晚,青山紙業披露董事劉潔清倉減持,次日公司便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青山紙業6月28日晚公告稱,公司董事劉潔涉嫌違法減持公司股份,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劉潔立案調查。

6月27日晚,紅旗連鎖披露,因違規減持等行為,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曹世如、股東四川三新、前總經理徐健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曹世如被處600萬元罰款,四川三新被處300萬元罰款,徐健被處3萬元罰款。

交易所對於違規減持行為采取的措施包括:對相關股東、“董監高”予以書麵警示、通報批評、公開譴責、限製交易等;對導致股價異常波動、嚴重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者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規減持行為,從重從快予以處分;對涉嫌違法違規的減持行為,上報中國證監會予以查處。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通過協議轉讓股權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10月以來,匯冠股份金萊特同洲電子步森股份等公司相繼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實現“易主”。此外,綿石投資江泉實業博信股份華菱星馬希努爾、鑫科材料等公司的協議轉讓事項涉及控製權變更。

(原標題:減持新規顯威力 減持公司數量下降明顯)

最後更新:2017-11-09 04:03:41

  上一篇:go 今年“雙十一”奇葩保險匿跡 消費類保險四年間暴增至50種
  下一篇:go 風漸起 三路徑布局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