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低迷的救星——老齡化
全球貨幣政策製定者可能僅需等待,就能推升長期通脹水平。因為經濟學家認為,隨著全球範圍內那些在二戰後的“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一代人逐漸退休,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工薪增長,從而促使通脹上升。
★工薪增幅疲軟是造成通脹水平低迷的罪魁禍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顧問和研究主管MauriceObstfeld指出,工薪增幅疲軟是造成通脹水平低迷的罪魁禍首。
MauriceObstfeld周一(7月24日)表示:“我認為在美國,甚至全球範圍內,抑製通貨膨脹上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工薪增速緩慢。如果沒有更多的工薪壓力,那麼通脹低迷的狀況就難以為繼。”
★人口老齡化將會刺激工薪增長
那麼,人口老齡化到底會不會刺激工薪增長呢?我們先來看一看日本的現狀吧!
據FX678了解,今年5月,日本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1%,較4月的2.8%有所上升。
野村證券(Nomura)認為,這種失業率的上升可能是暫時性的現象。因為6月的短觀(Tankan)調查顯示,日本企業認為,他們正麵臨著“嚴峻”的勞動力短缺現狀。
實際上,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HiroshiNakaso)周三(7月26日)表示,有跡象顯示,日本的一些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企業正在削減營業時間,以避免雇傭更多的工人。但中曾宏指出,將營業時間縮減到何種程度則是有限度的。與此同時,短觀調查顯示,日本的一些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企業傾向於提高價格,以彌補更高的勞動力成本。
並且,野村證券在本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盡管自2012年以來,日本家庭主婦和老年人的勞動力參與率有所上升,但對於年齡在70歲以上的人來說,這一比例幾乎沒有上升。並強調,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日本在“嬰兒潮”期間出生的那一代人今年開始逐漸步入退休年齡。據悉,2014年日本政府對老年人的調查發現,很大比例的男性受訪者計劃在70歲之後退休。
該報告稱:“如果年齡在70歲或以上的人的勞動力參與率幾乎沒有任何增長的話,那麼隨著”嬰兒潮“時期出生的那一代人逐漸退休,勞動力供給短缺的現象可能會增加。我們認為,日本政府需要警惕因勞動力萎縮,而非需求增長而造成的失業率意外下降的風險。”
野村證券預計,在2017-2019年,日本失業率可能會下降0.9個百分點。如果失業率降至2.0%,則預計每小時工資可能會同比上漲約2.5%。
據FX678了解,盡管日本央行在2013年推出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計劃,但對於政策製定者來說,他們可能非常樂見物價上漲的跡象。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實現2%的通脹目標。
不過,在上周的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預計,本財年的通脹率料為1.1%,低於此前預測的1.4%。
此外,根據2015年聯合國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2015年歐洲和北美地區,年齡在60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為20%。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該地區總人口的25%。
與此同時,該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範圍內有八分之一的人口的年齡在60歲或以上。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六分之一。此外,該報告還預計,到203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料將超過0-9歲的兒童數量。
專家表示,盡管上述狀況可能會給那些試圖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國家政府帶來挑戰,但這最終可能會解決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的通脹低迷問題。
★通脹趨勢和人口年齡結構之間關係密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認為,通脹趨勢和人口年齡結構之間存在著某種聯係。雖然人口年齡結構影響為何會影響通貨膨脹的原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但兩者之間的關係似乎非常密切。
他們在2016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稱:“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中,如果兒童和老年人的比例越高,那麼通貨膨脹率就越高。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中,處於工作年齡階段的人口規模更大時,將會抑製該國家和地區的通脹水平。”
此外,這篇文章還稱,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消費和儲蓄方式不同。人們在兒童時期傾向於“借錢”或者說他們的父母願意為他們支出資金。人們處於工作年齡階段時傾向於儲蓄。而當人們年老退休時,他們就靠積累的資產為生。因此,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和老年人(消費但基本上不生產)的比例大於處於工作年齡階段的人口(生產大於消費)比例時,該國家和地區的通脹壓力是非常高的。反之,亦然。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27 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