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3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美元走弱遇中國強勁數據 人民幣中間價創14個月新高

  周五(9月1日)人民幣中間價連5天調升,報6.5909元,突破6.6關口,續創去年6月以來新高,離岸人民幣也續刷逾14個月高位,主要因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不佳令美元承壓,而繼隔夜公布了良好的中國8月官方製造業PMI後,今日公布的中國8月財新製造業PMI亦表現強勁,共同助推人民幣強勢走勢。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周五(9月1日)報6.5909元,較上日的6.601元漲101點,創逾14個月新高。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幣開盤報6.5860,上日收盤報6.5969元,夜盤終報6.5889元,現交投於6.5832一線。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早盤報6.5894元,上日收盤在6.7345元,開盤後,離岸人民幣持續走強,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再度刷新2016年6月以來新低至6.5814.

  稍早前路透測算今日人民幣中間價大概會開在6.5904元附近,較上日升值約106點。

  美元指數小幅下滑0.1%至92.62一線交投,本周可能跌0.1%。但該指數仍遠高於本周因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而觸及的兩年半低點91.62.

  美元亞市早盤小幅走跌,此前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不佳,令人質疑美聯儲今年是否還會升息,不過在今日晚間美國公布關鍵的非農就業數據之前,投資者保持審慎。

  中金固收分析師陳健恒表示,積累了兩年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現在可能麵臨變盤。從5月到8月,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元持續走弱,但目前市場可能正逐步進入另一個階段。該階段人民幣升值可能不是美元走弱所驅動,而是過去積累了長達兩年的未結匯頭寸以及階段性看空人民幣頭寸的反向平盤推動的。一旦人民幣突破一些重要關口,會觸發一些止損盤的平盤,且企業結匯情緒會上升,帶動自營盤也跟上買入人民幣。

  華僑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謝棟銘指出,隨著企業和個人追趕人民幣上漲風潮,強勢人民幣可能得到進一步支撐。過去兩年來,中國人大量買入外匯,一旦進行結匯將為人民幣上漲提供更多動能。

  中國財新8月製造業PMI升至六個月高點,價格強勁回升出口獲改善

  財新/Markit周五聯合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8月升至51.6,遠高於上月的51.1和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0.4,並已連續三個月在擴張區間。

  8月中國財新製造業PMI繼續改善,升至半年來高位,與官方先行指標一道印證中國製造業處於平穩運行軌道,新訂單的強勁表現是支撐其改善的主要原因。但細究細項數據發現,官方PMI新訂單更多依賴內需拉動,而財新則源自出口訂單的加速增長。

  官方和財新PMI均反映價格在8月明顯上升,這可能導致中下遊的製造業企業麵臨更大盈利壓力。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鍾正生表示,隨著市場需求增加,製造業整體運營狀況進一步改善,但若價格漲得過快,供應鏈中遊企業利潤率可能承壓。他稱,分項指數中,產出指數微降,但新訂單繼續增長。投入和出廠價格指數進一步攀升,後者還觸及八個月高點。成品庫存續降但采購庫存保持擴張。

  Markit提供的新聞稿顯示,海外客戶需求轉強,是新訂單增長的主要動力,8月份出口銷售創下逾七年來最顯著增速。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54.6,為2010年3月以來最高,當時為57.9.

  新訂單增速亦很強勁。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為37個月以來最高,據受訪廠商反映,海外需求的廣泛回升是促使新訂單增長的主要動力,月內約15%受訪廠商報告新增出口銷量上升。

  財新PMI出口分項的表現與官方的大相徑庭。上日公布的官方製造業PMI升至年內次高,新訂單分項環比上升,但主要受內需推動,官方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環比下降0.5個點至50.4。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點評稱,國內出口呈下降態勢,雖然有國內市場價格回升,企業出口積極性有所下降等原因,但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貿易摩擦增加等因素導致貿易環境惡化不容忽視。

  Markit新聞稿顯示,財新製造業產出指數繼續高於50臨界值,說明中國製造業產出保持增長,增速僅略低於7月份的五個月高點。分類別數據顯示,月內消費、投資和中間三大產品類別皆產量上升,投資產品類別最顯著。

  8月采購庫存和成品庫存走勢背離,一擴張一收縮。采購庫存升至半年高點,成品庫存則降至15個月低點。據反映,采購數量與新訂單增加,共同導致最近采購庫存的上升。受訪廠商反映,為應對新訂單增長,成品庫存有所下降。

  價格方麵,投入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升至五個月和八個月高點。月內約19%受訪廠商反映成本負擔加劇,報告成本下降的廠商占比不足1%,許多廠商表示,原料價格普遍上揚。而投入品價格上升,需要以提高產品售價的形式,把成本壓力轉移給客戶。

  從產出預期指數看,中國製造商對未來12個月產出前景的樂觀度升至五個月來最高,約18%受訪廠商預測未來一年產量上升,不足4%廠商預測產量下降。支撐業界樂觀預測的因素包括新產品問世、促銷活動、客戶需求轉強和產能擴張計劃。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9-01 14:13:06

  上一篇:go 邦達亞洲:GDP強勁原油反彈 美元/加元大幅下挫
  下一篇:go 終極前瞻:8月非農料增18萬人 薪資或帶來額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