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7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如果沒有劉備,諸葛亮會不會主動出山?

三顧茅廬的典故可謂家喻戶曉,劉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然而,假若沒有劉備的“三顧”臥龍會選擇出山嗎?或是選擇一輩子隱居?

從自身環境看,諸葛亮自己是有遠大誌向的,常常把自己比作古代的名相管仲、樂毅。盡管有人不認可,但徐庶等人卻是深信不疑。古將相之才不少,而諸葛亮向往管仲樂毅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二人的一個共同點:手握大權,受到最大程度的信任。如果諸葛亮想要的是有大作為,而不是僅僅混口飯吃的。

諸葛亮出山時的年齡為27歲,這個年齡在古代不算年輕了。若果沒有劉備這樣的誠意,以諸葛亮的文人風骨,是不會委屈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爬到丞相的位置的,反倒有可能在家種種地,著書立說,就像那個水鏡先生一樣,成為一代名士。

從外部環境看,如果不是劉備方麵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還有四個軍閥選擇:曹操、孫權、劉表和劉璋四家了。劉璋肯定不行,很多智謀之士都想離開他,諸葛亮也認為他“昏庸暗弱”;孫策擁有吳地有文武兩大功臣,張昭和周瑜,加上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在東吳。諸葛亮不可能有機會進入核心權利集團。

曹操的確愛才,但其手下人才濟濟,像荀彧、荀攸、程昱等,假如諸葛亮北上,他既不能像賈詡一樣帶著一份大功勞,又不能像禰衡一樣有孔融、楊修幫助鼓吹,想在曹操手下“後來居上”難於登天。劉表有兩大短板:受當地豪族控製;沒有一收天下的大誌。諸葛亮也是非常不屑的。

亂世造英雄,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源於徐庶的推薦;劉備肯俯身下榻求一個年輕人,也因徐庶的一句話:“此人隻能俯就求見,不能隨便將他召來。”而後發生的“三顧茅廬”,不過就是雙方的一次探底。劉備看諸葛亮是不是名實相符;在諸葛亮,看看劉備到底有多少誠意。

諸葛亮給劉備定下的調子就是,要用我就得給我個丞相和一份完全的信任,一般的官職,輪不到你(不求聞達於諸侯)。當時的亂世天下除了劉備,沒有人會給諸葛亮所要的那份信任的。兩人都看到了對方就是自己所需要的。

諸葛亮若沒有遇到劉備可能也不會出山,這是古代知識分子的硬氣。基於這份信任,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就更能理解了。

最後更新:2017-09-02 12:19:56

  上一篇:go 吳昕這才是真素顏 昕昕有了新愛好不甩潘帥
  下一篇:go 吳昕首談跨年晚會節目被砍,全程無笑臉,坦言在台上不會偽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