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未通知支付机构暂停涉及外汇的海外线下扫码业务!
8月15日,有消息称,“日前外汇管理局方面已经通知各大支付机构暂停全部涉及外汇的海外扫码支付业务,目前涉及此项业务的大机构都在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商讨应对方案。”
对此外汇局回复称,目前,外汇局未通知支付机构暂停涉及外汇的海外线下扫码(二维码支付)业务。
另外,蚂蚁金服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支付百科征询微信支付相关人士,也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
外汇局方面称,自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15)7号,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来,外汇局要求支付机构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基于经常项目可兑换原则及交易真实性、合规性原则办理业务。
据了解,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坚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便利跨境交易、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监管手段,强化对支付机构及其签约商户的真实性审核监管力度,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秩序,并积极支持支付机构合规经营、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近日外汇局发布通知,自8月21日起,各发卡行均应按照银行卡境外交易数据采集规范要求,于北京时间每日12:00前报送上日24小时内本行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也就是说,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提现和等值人民币千元以上消费交易信息都要按规定报送。
6月初,外汇局发布新规,要求9月1日起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提现和等值人民币千元以上消费交易信息都要按规定报送。记者获悉,外汇局综合司日前发布《关于银行卡境外交易外汇管理系统上线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外汇局将于8月21日至31日开展银行卡管理系统试运行工作。自8月21日起,各发卡行均应按照银行卡境外交易数据采集规范要求,于北京时间每日12:00前报送上日24小时内本行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
发卡行21日前应具备报送境外交易信息条件
通知明确,各外汇分局应于2017年8月21日前完成对辖内发卡行的验收工作。发卡行应于2017年8月21日前完成网络配置、客户端环境设置、用户维护等工作,并通过外汇局银行信息门户网登录银行卡管理系统(银行版)中完成基本信息维护。
凡开通银行卡境外交易业务的发行卡,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入银行卡外汇管理系统向外汇局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发卡行若不能按要求接入银行卡外汇管理系统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自2017年9月1日起应暂停本行银行卡境外交易业务,直至履行信息报送义务。2017年9月1日以后新办银行卡业务的境内金融机构,应在具备接入银行卡外汇管理系统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条件后,方可开通本行银行卡境外交易业务。
不少人利用刷卡消费来转移资产或洗钱
当前,银行卡已成为个人出境使用最主要的支付工具。据统计,2016年境内个人持银行卡境外交易总计超过1200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现行银行卡境外交易国际收支统计主要采用总量统计模式,随着国际协作中有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应对税基侵蚀等要求的增加,银行卡跨境交易统计在金融交易透明度、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因为中国目前仍没有完全放开外汇管制,大笔个人资金出海有很多政策障碍。因此,以前不少人利用刷卡消费来转移资产或洗钱。比如,在境外赌场刷卡购买筹码后,通过与他人交换或直接退筹进行套现;购买高档奢侈品、会籍、收藏品后,转手他人现金收购;甚至此前澳门一些珠宝店、手表店,就允许大陆游客用银联卡进行虚假购买,然后以退货形式兑现。还有一些人通过倒卖银行卡,进行境外取现,构成“蚂蚁搬家”式“转移资产”。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因为洗钱者善于寻找政策漏洞见缝插针地做勾当,我国外管局近年来也是正在加大管制力度。今后原本无限制的境外消费,如今一旦超过1000元就会被自动统计,而若长期有超过1000元的境外消费,很有可能视为有洗钱嫌疑,到时就会被重点关注。
新规执行不增加个人用卡成本
此次新规的执行会不会给持卡人的正常消费带来麻烦?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开展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采集,不涉及银行卡境外使用的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外汇局将继续支持和保障个人持银行卡在境外经常项下合规、便利化用卡。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由发卡金融机构报送,个人无需另行申报,不增加个人用卡成本,外汇局将依法保护持卡人信息安全。
文:支付百科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曾芳、北京青年报
最后更新:2017-08-19 19: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