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5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301調查”衝擊:和時間長度有關

摘要

在“301”調查期間,中美雙邊貿易是否會因“301調查”而受到影響、出現一定異動呢?

  8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布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按照301條款的基本程序,從美國“發起調查”到“正式裁定”曆時3~12個月不等。那麼,在“301”調查期間,中美雙邊貿易是否會因“301調查”而受到影響、出現一定異動呢?

  曆史上,美國曾對中國發起五次“301”調查,調查曆時最長為12個月,最短則為2個月(見表)。據此,我們分別觀察中美雙邊貿易數據的變化。考慮到曆史數據的可得性,本文的數據分析均采用美方統計口徑。

  首先,從美國自中國進口數據觀察,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似乎並未顯著降低中國對美出口。以1991年4月到1992年10月為例,我們分別計算調查期間前後18個月的增速平均值發現:在中國遭受“301調查”期間,美國自中國進口平均增速為34%,同時高於調查前18個月的平均增速29%及調查後18個月增速23%,而美國自其他經濟體進口增速也未有顯著變化。再以1994年6月至1995年2月為例,在中國遭受“301調查”期間,美國自中國進口平均增速為24%,分別高於調查前10個月的20%及調查後的18%。由此,從數據上觀察,中國在遭受“301調查”期間,均出現對美出口不降反升的現象。

  其次,從美國對中國出口數據觀察,在美國對華連續發起兩起“301調查”期間,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速由此前-7%跳增至28%,隨後回落至19%;同時,美國對中國以外出口增速並未顯著變化。再如,美國第三次對華發起“301調查”期間,美國對華出口增速由前期19%下滑至9%,隨後上升至30%;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期間,美國對中國以外地區出口增速並未顯著變化。由此,在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期間,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速並未呈規律性的變化。

  綜上,從數據上觀察,在“301調查”期間,中國對美出口不降反升,而中國自美進口則時降時升。這種數據異動的背後,“301效應”是偶然還是必然?

  為進一步探討“301調查”對中美雙邊貿易數據的影響,本文構建多元線性模型:以美國自中國進口為被解釋變量;同時選取美國ISM製造業PMI及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作為控製變量,分別控製美國製造業進口及消費進口需求;將“301調查”設為定性指標,即在“301調查”期間為“1”,其他為0。在進行線性回歸分析之前,我們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各變量均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

  在此基礎上,該模型回歸結果顯示,“301調查”期間對美國自中國進口增速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這進一步證實了前文的分析,即在“301調查”期間,中國對美出口不降反升。其背後的邏輯可能是,在“301調查”期間,企業或因恐懼貿易製裁而有提前出貨動機,這與我們觀察到“301調查”結束後,中國對美出口數據回落一致。

  為了分析多次“301調查”由於發生時點及時限不同對中美雙邊貿易的影響,本文將不同時間點的“301調查”設為單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在美國對華連續發起兩次“301調查”期間,“301”調查對我國對美出口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效應;而在美國對華發起第三次“301調查”期間,其對我國對美出口則具有顯著的負麵效應,其餘兩次並沒有顯著影響。

  由此,調查期限越長,“301調查”對中國出口的正麵促進越是顯著;而“301調查”期限越短,其對中國對美出口數據影響越不顯著。其背後的邏輯可能是,出口商對“301調查”反應存在時滯,即出口商從調整備貨及出口計劃仍需一定時間,這導致為期兩個月的“301調查”對數據的影響有限;但“301調查”期限越長,那麼廠商預期製裁的可能性越大,則會鼓勵其提前出貨。

  同理,本文構建模型估算“301調查”對美國對華出口的影響。考慮到數據的長度及可得性,本文選取工業增加值作為製造業需求的控製變量,選取消費者信心指數作為消費者需求的控製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301調查”對美國對華出口並沒有顯著影響。進一步觀察不同時間的“301調查”可以發現,其對美國對華出口影響時正時負。

  具體而言,在美國第一次對華發起“301調查”期間,“301調查”促進了其對中國的出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中國將進口作為一種姿態,促成了中國自美進口的增加;而其他大部分年份“301調查”則顯著抑製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造成與第一次“301調查”影響截然相反的原因可能是,中國將減少對美進口作為反製“301調查”的工具。

  綜上,“301調查”對中美雙邊貿易數據具有顯著影響。就美國自中國進口而言,受製於企業備貨與出口計劃調整的時滯效應影響,短期“301調查”對中國出口並無顯著影響;但較為長期的“301調查”或導致企業因“製裁恐懼”而提前出口。同時就美國對中國出口而言,當中國將進口作為“301調查”的反製工具時,美國對中國出口顯著下降;但當中國將出口作為“301調查”的一種姿態時,美國對中國出口則上升。

  根據前文分析,就中國對美出口而言,難以在近兩個月對數據造成衝擊;其後續影響還需關注美國對中國“301調查”進程,如果進程較慢,則會加劇出口廠商“製裁恐懼”情緒,進而導致提前出貨現象。據此,我們根據曆史情況,做出兩種情景假設進一步推算其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情景二:此次“301調查”進程需耗4~12個月,這在調查期間或使我國對美出口衝高。借鑒1991年及1994年的曆史經驗可知,“301調查”均抬升了調查期間增速中樞17%~20%左右而下調了調查後增速中樞33%~47%。由此,在此次調查增速中樞抬升17%至20%的假設下,未來3~12個月的調查期間增速中樞或如圖1顯示。而當前我國對美出口占我國出口總值的19%,這意味著“301調查”或在調查期間將我國出口數據短期抬升3~4個點。伴隨“301調查”結束,我國對美出口也相應快速回落。在回落幅度為33%~47%的前提假設下,調查結束後的3~12個月的增速中樞則如圖2顯示。由此,這或意味著調查結束後,我國整體出口讀數將下滑6~9個點。

  就中國自美進口而言,在進口被用作“301調查”示好工具時,中國自美進口將會顯著上升;但當其被用作“301調查”反製工具時,中國自美進口將會顯著下降。據此,我們做出以下兩種情景假設:

  情景一,此次進口被用作“示好”工具,這將顯著抬升我國自美進口增速中樞。根據前文分析可知,1991年4月“301調查”期間增速中樞較調查前增速中樞抬升了5倍而較調查後增速中樞上升了32%。據此,假定中國增速中樞保持這一變動幅度,那麼中國在“301調查”期間及其後的增速中樞將如圖3顯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國在“百日計劃”中已在進口方麵做出一些讓步,進一步讓步空間有限。而在絕大部分年份,進口更多被用作“301調查”的反製工具,中國自美進口將會顯著下降。據此,我們做出情景假設二:此次進口被用作“301調查”反製工具,中國自美國進口將顯著下降。以1994年的“301調查”為例,“301調查”期間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速中樞較調查前下滑53%,調查後增速中樞則較調查期間增速上升2.3倍。由此,假定此次“301調查”增速中樞保持同一幅度,那麼中國在“301調查”期間及其後的自美進口增速中樞將如圖4所示。而中國自美進口占我國進口總值8%,這也就意味著“301調查”或下調調查期間我國整體進口數據4個點,但隨後上調整體進口18個點。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8-29 05:27:53

  上一篇:go 逆周期因子亮相三個月:人民幣升值4% 全局效益優化
  下一篇:go 棒喝ICO 取締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