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大宗商品的興衰周期還得看中國市場

摘要

全球經濟近期出現的“協調”增長已經觸頂,其影響將波及全球所有類別的資產。

  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發布了最新《全球宏觀前景》報告。該集團在報告中警告投資者,全球經濟近期出現的“協調”增長已經觸頂,其影響將波及全球所有類別的資產。

  報告顯示,麥格理非常不看好大宗商品行業的發展,並警告投資者,支撐大宗商品行業發展的動力在不斷減少。此外,麥格理補充道,工業複蘇周期已經成熟,全球經濟發展動力越來越少。因此,投資者不用再寄翼於全球經濟能夠加速發展及全球通脹處於健康水平,這種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將是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的一個關鍵因素。

  2016年,中國政府實施推動(貨幣)流通政策。隨後,中國政府改變其貨幣政策,采取緊縮政策。製造鏈企業因而進入去庫存周期。雖然中國建築行業的發展勢頭依舊十分強勁,但是,緊縮的(貨幣)政策預計也將導致該行業發展放緩。必須澄清的是,盡管全球工業發展已經觸頂,未來幾個月的潛在需求依然旺盛。

  與此同時,麥格理集團發出警告,市場行情在今年早些時候表現過好,因此難以持久,其表現就是,多數大宗商品的交易都在成本曲線外進行。從周期性角度來看,這就意味著即便生產該商品的原材料處於緊缺狀態,投資者也應當力求穩妥。但是一旦通貨再膨脹退潮,投資者就有機會識別哪一種商品的原材料供應更為穩定,然後著手挑選“長期贏家”。

  因此,就必須再一次提到近年來幾乎隻在中國出現的信貸脈衝和通貨再膨脹周期。

  麥格理集團認為,出現信貸脈衝和通貨再膨脹周期的現象,就意味著先有需求,再有供應,且產品的供應過程相對滯後。而這種供需現象的誘發因子便是價格。

  2017年,這種現象似乎將再度出現。2017年,對於2016年在成本曲線外交易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將在市場崩潰前迎來最強勁的供應反應;而對於2016年在成本曲線內交易的投資者來說,供應大體上將出現下降。隻需幾個月,投資者就能發現大宗商品供給側的靈活程度。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6-23 22:58:18

  上一篇:go 西太平洋銀行:黃金年內將持續下行 1300並無希望
  下一篇:go 美聯儲加息對實體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