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0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薪資增長低迷 或阻撓美聯儲明年加息進程

  在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看來,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那就是通貨再膨脹但卻沒有出現通脹。

  得益於過去近10年時間央行實施的前所未有的刺激政策,市場克服重重阻力,依然表現出色,但發達經濟體的經濟複蘇和創史上最低的失業率卻沒有像以往一樣,刺激消費者物價上漲。

  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薪資沒有增長。今年上半年薪資就像一條不會叫的狗,那就更別指望下半年它會咬。

  自金融危機爆發10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突然間異口同聲地告訴市場,不久將撤回紀錄最低利率和抗擊危機的刺激政策。

  如果有什麼因素能夠促使央行三思而後行,使全球市場的漲勢得以繼續,那就是低迷的薪資增長。央行或許有很好的理由收緊政策,但通脹肯定不是其中之一。

  盡管失業率下降,但通脹壓力卻在減弱,這種情況與曆史及傳統經濟理論相左。菲利普斯曲線暗示,薪資應隨就業市場收緊而上升,但歐元區菲利普斯曲線自2011年以來大體是平的。

  除英國央行以外,各央行未能實現各自的通脹目標。美聯儲近期將今年通脹預估從1.9%下調至1.7%,歐洲央行預計到2019年通脹率將僅為1.6%。

  發達國家的薪資增長普遍較低。美國僅為2.5%,英國為2.1%。英國退歐導致英鎊下跌後英國通脹上升,英國實質薪資因而正在下降。

  有許多因素促成了這一結果:科技快速發展、自動化、全球化、工會成員減少、人口變化,以及受更多兼職、自由職業者和臨時工影響,就業市場呈割裂狀態。

  央行人員似乎越發形成這樣的共識,即貨幣政策無力影響其中任何一個因素,所以為什麼要堅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呢?這種政策可能不會實現他們的目標,而且未來可能還會產生大量問題。

  *承壓*

  讓政策製定者頗感欣慰的是,2009年後薪資增長龜速狀況已由家庭財富上升所抵消,家庭財富的增多要歸功於金融市場的繁榮以及房價的上漲。

  在美國,與2009年擴張初始時相比,家庭淨財富已激增40萬億美元,從55萬億美元增至95萬億美元。而且僅過去兩年便增長了11萬億美元。

  所以,盡管薪資滯漲,更健康的家庭資產負債狀況應該能為經濟成長及股市繼續帶來支撐,尤其是假如主要央行計劃的全球貨幣政策收緊趨勢當真實現的話。

  但市場觀察人士仍對央行意向持一定程度的懷疑,這也無可厚非。過去10年間,他們曾有過數次同樣的經曆,而且每一次都是寧肯過於謹慎也不冒險犯錯。

  據匯豐經濟學家,沒有薪資壓力,意味著歐洲央行一直貫穿到明年都隻會“逐漸”回撤資產購買規模,而且美聯儲明年可能隻會升息一次,而不是其暗示的三次。

  他們認為,如果薪資增長沒有“實質性”加速,特別是德國方麵,歐元區通脹就無法達到2%。

  荷蘭合作銀行外匯交易策略師表示認同。認為歐洲央行或許會因為“技術性因素”不得不開始撤除資產購買計劃,但薪資及核心通脹的緩慢複蘇意味著,明年不可能升息。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03 14:42:04

  上一篇:go 美國經濟和股市 隻能再承受美聯儲一次加息?
  下一篇:go 美股牛市到頭?美銀美林:股市本月還要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