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中國大崩盤 國內玩家忙“搬磚”套利
摘要
近日,關於監管要求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近日,關於監管要求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9月14日晚,國內首家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稱,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即日起停止新用戶注冊,並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繼比特幣中國宣布停止交易後,15日,火幣網、OKCoin幣行、微比特等平台紛紛宣布將在近日內停止交易。
那麼,這些比特幣交易平台關停後,國內這些投資者該怎麼辦?
比特幣交易平台將關停?
從近期監管部門的密集動作來看,比特幣交易平台的岌岌可危早有跡象。
9月13日晚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指出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投資者應保持警惕,發現違法犯罪活動線索應立即報案,並強調“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台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9月14日晚間,國內首家比特幣交易場所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稱,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即日起停止新用戶注冊,並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同時,比特幣中國的礦池(國池)等業務將不受此影響,繼續正常運營。
比特幣中國表示,此決定是根據9月4日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文件精神,經過比特幣中國團隊經慎重討論做出的。

在比特幣中國率先宣布停止交易後,其他虛擬貨幣交易所也紛紛步其後塵。9月15日,火幣網、OKCoin幣行、微比特等平台紛紛宣布將停止交易。其中火幣網、OKCoin幣行表示,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戶即將停止交易,將於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兌人民幣的交易業務。同時,虛擬貨幣價格全線繼續大跌,比特幣報價已跌破18000元關口。
比特幣價格重挫
9月以來,中國監管者先是封殺了ICO,又關停國內的比特幣交易所,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力度堪稱前所未見。
此番監管直接導致了比特幣價格重挫。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9月1日以來,比特幣跌幅超過3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按照這個趨勢,比特幣價格有可能在一個月內跌回1萬元以內,即50%。” 獨立投資人張宏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監管一出,眾生百態。各種比特幣交易聊天室裏一片哀嚎:有人賠上了所有身家在炒幣,現在進退兩難;有人一夜間清倉,損失掉幾十萬;各種場外交易群瞬間活絡起來,有人在到處留微信號,“誠收各種下架了和不能交易的幣”,讓人又氣又恨;更有人相信,抄底的時機來了。
國內玩家忙“搬磚”套利
由於比特幣在國內外各家交易所的價格都不相同,這就誕生了一門新的生意——“搬磚”。所謂比特幣搬磚,就是把比特幣在不同交易所之間騰挪,賺取差價套利。
各國對比特幣監管政策不同,中國比特幣價格一直由於監管加強的因素,而略低於海外,很多人就瞄準了這一時機出手,在國內平台買入比特幣,然後轉存到國外比特幣平台,再提現存款到境外賬戶。
而在日前,媒體曝出中國將禁止比特幣人民幣交易之後,國內交易所價格暴跌,國內價格最低時僅為海外價格的80%,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套利空間。
“9月9日-10日是‘搬磚’的最佳時機,可以說是傾巢而出,”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而9月14日,隨著比特幣中國宣布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又一個套利機會到來。
“國外3500刀,國內折合3200刀,真是渾然天成的搬磚機會,”一位比特幣玩家在朋友圈中表示。
但一位海外比特幣交易所人士表示,這種“搬磚”是個技術活,還是有門檻的。首先,為了反洗錢和反對恐怖主義融資,境外比特幣交易所的KYC步驟做的比較好,比如香港交易所會要求用戶居住在香港,需要提供相關證明;其次,在出現套利機會出現的當口,需要大量流動資金,這對投資者的財務要求也比較高。
不過,仍有人火中取栗。多位投資人表示,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在準備抄底。“有交易平台開辟了國際站,賬號通用,未來可以通過國際站參與海外交易。”
場外交易漸瘋
此外,嚴監管之下,比特幣逐漸由場內交易轉為場外交易。目前以微信群、QQ群為載體的比特幣交易異常火熱,而在QQ搜索中,小編隨便輸入“比特幣OTC”,就會出現各種比特幣場外交易群。

量小的,線上交易,拍幣、付款、收貨、評價全流程,就如同淘寶購物;量大的,線下當麵交易,一手轉幣(現場轉幣至買家錢包地址),一手交錢。
著名財經專欄作家肖磊預計,有一些投資者會於平台月底關停前直接不計成本地甩賣,再也不參與了,這類投資者如果是8月份高位衝進去的,損失會十分慘重;有一些比特幣的投資者會準備長期持有,就算砸手裏也不賣;有一些可能會找線下場外交易;還有一部分投資者會去參與國際市場,畢竟國外的交易平台並沒有關停。不過肖磊同時指出,在現在的外匯管製和網絡信息管理的政策框架下,去國外平台交易並不容易,而且交易的難度顯著提高,畢竟比特幣價格和匯率波動都很大。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曉蕾指出,比特幣及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起源於國外,並且在國外交易場所有相當大的交易量。更有日本、加拿大等國對比特幣采取相當寬鬆的政策。鑒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交易特性,取締比特幣既不現實,也不可行。
國外市場態度如何?
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代幣近日再迎連環重擊。多國監管部門先後表態加強監管,業內專家也頻頻發聲,提示風險的嚴重性值得引發投資者高度重視。
9月12日,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卻給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稱狂熱的比特幣追求者最終會在這場“騙局”中遭遇滑鐵盧。同時,他將比特幣熱比作17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人們瘋狂地投資毫無用處的鬱金香,卻無疾而終,被證明是經濟泡沫。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12日在一份公告中稱,ICO是“風險很高的投機性投資”。
但在國際市場中,也有國家通過監管,使數字貨幣規範化運作的。
韓國比特幣交易所是為數不多的主要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來源,Bithumb、Coinone、Korbit等平台上的交易量巨大。韓國雖然沒有肯定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但在當地警方沒收一名嫌犯216個比特幣的判例中,當地法院明確指出扣押比特幣資產屬於違法行為。在韓國,已經有ENT Cash等將區塊鏈技術用於明星交易的項目,有具體可用的實現場景。
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對比特幣較為友好。今年4月1日,日本國內對修訂過的《支付服務法案》正式生效,將數字貨幣定性為合法支付方案,和管理日本當地的支付企業一模一樣。
這個修正法案還對《犯罪收益轉移預防法案》進行了修訂,要求比特幣交易所實施比目前更加嚴格的KYC政策(Know your customer)。交易所必須開始核查開戶用戶的身份,保管交易記錄,並且向監管機構報告可疑交易。
澳大利亞科銀資本創始人許子敬時表示,在澳大利亞所有的數字貨幣都需要拿金融牌照,是根據國家反洗錢的要求;新加坡政府則將其定性為商品。
在美國,數字貨幣被定義為證券。2017年7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表通告稱,將虛擬組織發行和銷售的數字資產納入聯邦證券法監管範圍。但美國各州情況各有不同,也比較複雜。
(原標題:血流成河!比特幣中國大崩盤 國內玩家忙“搬磚”套利)
(責任編輯:DF207)
最後更新:2017-09-18 08: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