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03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同事“杀熟” 微信偷转账

卡在手里 钱却没了

顺义分局胜利派出所接到辖区一饭店库管刘大姐报警:称其银行卡中的8000块钱不翼而飞。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开展调查工作。经过调取银行的交易记录,民警发现该银行卡在当天没有任何消费记录和取现记录,但是却有8000块钱被转出。民警分析,这笔钱很有可能是通过微信转账转走的。

“您说我手机既有锁屏密码,又有支付密码,而且手机基本都是带在身上,不可能被别人从我手机上转走”刘大姐斩钉截铁的保证没有这种可能。为了一探究竟,民警又与腾讯公司联系开展调查,最终确定,当天就是有人用了刘女士的微信向另外一个微信账号转出8000元。

一时贪心起 偷偷来转账

掌握了这条重要线索,胜利派出所民警立即会同分局网安部门,通过这微信号获得嫌疑人转账手机号,至此,案件有了重要进展。

经进一步工作,刘大姐的同事杨某进入了民警的视线。8月10日,办案民警将杨某抓获。

经依法讯问,嫌疑人杨某(男,22岁,黑龙江人)起初坚称自己冤枉,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带回了派出所,但当民警用他手机打开他另外的一个微信账号时,杨某最终低下了头,承认了盗窃刘女士8000块钱的犯罪事实。

据杨某讲,刘大姐年纪比较大,对于网上购物操作不熟悉,每次在网上买东西基本都找他帮忙操作手机,他就记下了刘女士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

案发当天杨某去库房取东西,刘大姐不在,但手机就放在了桌子上,突然一股“邪念”起,就用刘女士微信将8000块钱转到了自己不经常用的另一个微信上,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最后还是“栽”在了民警的手上。

目前,嫌疑人杨某因涉嫌盗窃已被顺义警方刑事拘留。

支付便捷 防范跟紧 重要密码别泄露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涉及微信转账、甚至红包盗窃的案件也屡有发生。这类犯罪也有其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中同事、好友等“熟人”居多,“熟人”更容易骗取被害者信任,从而获取使用手机的机会,加之有的事主密码设置简单,或平时使用时比较大意,密码被其他人获知,手机和密码都没看住,也就给了“杀熟”的机会;

二是受害者在财产被转移后往往几天或更久才发现,犯罪的隐蔽性更强。

提醒:

有指纹密码功能的手机应开启指纹功能;支付宝、微信等应单独设置密码,且与开机密码不同;密码设置应避开姓名汉语拼音、生日、手机号码、QQ号码等容易被猜到或试出的字母或数字。

再有,支付宝、微信钱包、百度钱包等的免密支付功能,应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开启。

手机作为私人物品,尽量不要外借。

最后更新:2017-08-20 18:51:10

  上一篇:go 微信看碎戏——《老娘泪》
  下一篇:go 微信二维码收款的商家,学会这招,保证你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