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鍵刪“不常聯係人”?給暗戀的人一條後路吧
最近,網上都在熱新議微信出的功能:不常聯係的朋友。
半年內無單聊
無共同小群
半年內沒有回複過他(她)的朋友圈
篩選出來之後,你可以全選一鍵刪除、屏蔽不看TA的朋友圈,或者不讓TA看你的朋友圈。
(位置在微信的“我”-“設置”-“隱私”,找不到可以更新微信,安桌爪機暫時還沒有。)
微信的這個功能出來之後,網友們都議論紛紛。
“嗬嗬,再也不用收到‘清理好友,勿回’這樣的傻B群發了。”
“暗戀我的人快來聊騷我啊,別藏著默默窺視我朋友圈了,不然我就把你刪啦!”
“想知道男票有沒有瞞著你跟前任聯係?把他手機拿過來試試就知道。”
……
其實和很多人一樣,剛發現這個功能的時候,我心裏想的也是: 太好啦,終於不用翻半天一個個清。
我以為所謂不常聯係的人,也不過就是那些見過一次麵的網友,屏蔽了一萬年的微商和代購,又或者參加某個活動當時聊得不錯,交換微信後便再也沒了聯絡的人。
隻是,當我看到微信篩選出的那一串長長的列表,一鍵刪除,我卻下不去手了。
原來,那些曾經的摯友,曾經最親密的人,已經那麼久沒有聯係,差一點就從彼此的好友列表中被劃去。
所謂的漸行漸遠,就是曾經口中的“死黨”變成了“以前同學”。
朋友阿詩,是我大學期間最親密的朋友。
我們幾乎天天粘在一起,下課手拉手結伴去上廁所,放學衝到飯堂搶位置,大晚上在校園裏聊天瞎逛,結果錯過了門禁……
我們約好以後結婚,要當彼此的伴娘;我們說好不要忘了彼此,再忙也要常常聯係。隻是再矯情的友誼,也抵不過歲月的變遷。
畢業之後,我們去了不同的城市工作。我們的環境變了,我們踏上了彼此新的旅程,忙於各自的生活,維係新的朋友圈子。
我們沒有不和,沒有爭吵,也沒有撕逼,隻是,從不打擾,到再也不聯係。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不擅長經營友誼,不敢輕易打擾人,想要主動聯係別人之前,心裏總要糾結很久。
“萬一她有事呢……”,“她會不會在忙……”,“還是算了吧……”
作家大冰說,人情世故的阻路柵欄無外乎兩個詞:回頭、改天。一回頭就是杳無音信,一改天就沒了下文。
想起陳奕迅的那首《最佳損友》裏唱到——
“實實在在踏入過我宇宙,即使相處到有過裂口,命運決定了以後再沒法聚頭,但說過去卻那樣厚。”
如果有一天我們很久都不聯係了,不是我們忘了對方,隻是想跟你訴說的時候,竟不知從何說起。
但是,雖然生活讓我們沒法再聚頭,想起你時,心還是很暖,感情依然很厚。
“我知道我慫,但就是不敢找TA”
如果說有些關係,需要我們鼓起勇氣去聯係,那麼也有些關係,需要我們鼓起勇氣,不去聯係。
這個功能出來後,看到有人說:“給暗戀的人留一條後路吧。”
說這句話背後的人,心底一定有個一直放不下的TA。
好朋友阿龍喜歡一個女生五年。
他說,“我也許一萬年都不會找她,卻每天翻看她的朋友圈,我知道我慫,但她不把我刪了已經很好了。”
我問他,為什麼不試試聯係她,他說不敢,怕突然的問候會太唐突。
也不敢在她的朋友圈評論或點讚,怕不合適讓對方困擾。每天戳進她的相冊好幾次,看到有新的內容就很欣喜。
希望她多發自拍,想知道她最近的生活,但看到她照片裏不認識的異性,又莫名地感到失落。
他說慶幸對方沒有把自己屏蔽,也沒有設置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樣無聊的時候,還能翻看她以往的朋友圈。
……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像阿龍這樣的人,認慫,卻也深情。
對於那些放不下的、暗暗戀著的人,你可能早已經不在乎,你們多久沒聯係,有沒有共同的小群。
你隻怕自己對TA來說,連通訊錄裏的一個小小的位置,都顯得多餘起來。
網上有句很經典的話說,
“所有不再鍾情的愛人,漸行漸遠的朋友,不相為謀的知己,都是當年我雲雲人海中獨獨看到了你,如今我再將你好好地還回人海中。"
那些“不常聯係的人”,有的似乎真的該歸還到人海,但有的卻不舍得從此形同陌路。
其實,我們不必用交往的頻率來定義,誰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人,因為在我們的心裏,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圈子。
常常聯係的人,未必在那裏麵;看似遺忘的人,卻是深藏在底。
你的微信好友列表裏有多少人?
你的“不常聯係的朋友”又占多少個?
那些長期在你好友列表裏躺著,你有多久沒跟他們聯係了。
最後更新:2017-08-27 22: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