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美元還會反轉嗎?三大因素製約美元走強
摘要
在筆者看來,今年美元走弱態勢的持續,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
美聯儲開啟加息通道並未對美元形成強勢支撐,相反,今年以來,美元走弱,符合筆者此前的判斷。在筆者看來,導致今年弱勢美元狀況的,一方麵是來自於美國自身的原因,包括美國經濟反彈低於預期,早前市場對特朗普行情過於樂觀,以及本輪美元上行周期已經持續八年、美元指數從曆史規律來看或已步入下行周期等。
而另一方麵,從外部因素來看,今年非美元國家經濟的積極表現,特別是歐洲經濟利好不斷,支持歐元走強。此外,早前央行宣布在人民幣的中間價機製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其後十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1.11%、突破6.8,說明央行有意踐行今年兩會首次提出的“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係中的穩定地位”。在筆者看來,今年美元走弱態勢的持續,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
具體來看,以下原因支持今年美元走弱:
第一,市場高估了美國經濟複蘇和特朗普新政預期。
從經濟層麵觀察,筆者一直認為,市場對美國經濟早前預期過高。如今重要的5月非農就業數據讓人大跌眼鏡,僅為13.8萬,遠低於預期的18.2萬。且3、4月非農就業增速同時遭到大幅下修,說明就業情況明顯差於預期。雖然失業率下行至16年以來的低位,但美國勞動參與率亦有所下滑,5月小時工資增長也低於一季度均值。盡管這一數據未必改變6月美聯儲加息的步伐,但無疑會使得美聯儲表態更加鴿派。
此外,去年11月特朗普勝選是推動美元大漲的重要因素,市場預期其減稅、基建以及放鬆金融監管等政策會推高美元。但如今來看,特朗普行情低於預期,競選時提出的政策目標屢屢碰壁,“通俄門”、“竊聽門”等政治醜聞也在發酵,而近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也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公信力,並使得全球治理秩序受到重創,降低了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
第二,歐洲經濟與政治明顯好於預期,利好歐元。
作為占美元指數權重57.6%的歐元,其大幅回升也是美元走弱的推手。今年歐元走強一方麵得益於黑天鵝事件的漸行漸遠,如早前的法國大選、馬克龍戰勝勒龐當選法國總統;默克爾擔任主席的基民盟在德國北威州的地方議會選舉中也擊敗在該州執政的社民黨,為其在今年9月的大選增加勝算。
另一方麵,歐洲經濟特別是火車頭德國經濟的向好態勢,也為歐元走高提供了支持。當前國際金融機構、企業界已有不少聲音表示看好歐洲經濟。如IMF在最新一期經濟展望中調高了對歐元區經濟的判斷,但保持對美國經濟增速的預測不變。同時,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CEOLarryFink也在紐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由於稅改和基建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經濟前景正變得更糟,但歐洲經濟看上去正在走強。
而從數據來看,歐元區一季度季調後GDP季率終值為0.5%,GDP年率終值為1.7%,顯示歐元區經濟已經在複蘇的軌道上。其中,德國的複蘇更是非常強勁,如德國IFO經濟研究所發報告稱,德國企業景氣判斷指數升至1991年開始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位;由於經濟擴張超過勞動力增速,德國一季度職位空缺數創曆史新高,突破100萬個;3月份德國貨物貿易進口和出口總額雙雙創下有相關統計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德國政府2017年對德國經濟增長預估從之前的1.4%上調至1.5%等。
第三,非美元貨幣的積極表現。
今年日本經濟因強勁的出口和工業產出現明顯反彈,日本一季度經濟環比年率增幅達2.2%,為一年以來的最快增長,也是連續5個季度實現經濟擴張,支持日元升值。IMF等國際機構與日本央行均上調了對日本經濟前景的預判。有報道稱,日本央行已在內部討論,當非常規的貨幣刺激政策結束時可使用哪些工具,以及未來退出極寬鬆政策會有何種影響。
此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也一改去年對美元走貶的態勢,今年以來,墨西哥比索領漲10.2%,俄羅斯盧布升值6.8%。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今年至今升值2.24%,與中國經濟企穩、貨幣政策收緊等密切相關。
當然,雖然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保持升值,但相對於其他非美元國家,升值較少,CFETS匯率指數走低。麵對這種局麵,央行於5月26日對匯率中間價機製進行修改,加入了逆周期因子,意在降低非理性市場預期,此後十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1.11%,突破6.8,短期內升值的態勢十分顯著。
展望未來,筆者認為,今年美元走弱、歐元走強的趨勢出現,對於中國是個利好。有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預計年底之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保持在6.8左右。
(沈建光:作者係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原標題:沈建光:弱勢美元還會反轉嗎)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6-18 0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