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6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Mac的U盾和java兼容性问题

我是一名财务工作者。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企业网银和财务软件(目前用的是用友软件)。

我很喜欢用mac电脑,在很多方面非常的方便。

但需要说的是,mac对企业网银的U盾基本不支持。因此不能随时用mac登陆网银进行相关业务,办公室不得不单另配备一台windows系统的电脑。

同样,我公司使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公司的nc系统,该系统需要安装java插件,通过网页登陆。但mac好像能安装java。但不支持登陆nc系统。

在中国,使用u盾和java是很普遍的事情,如果没有很好的兼容性或者别的解决办法,mac只能是中看不中用。



安装一个windows虚拟机或者双系统就可以了呀。



Mac硬件及其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就如同Android、Linux或者Chromebook及其硬件环境等等都是一个平台,至于在其上运行的软件,由该软件的开发商决 定是否支持某个某些平台,以及在该平台上的软件功能,回到用友软件上,就是用友公司是否以及如何支持它的软件系统在不同平台上的运行以及功能。

 

一方面,一个软件是否被移植到不同的平台而保证软件的一致性可用性,以及是否值得移植,移植什么功能等等,是软件开发商根据自己的愿景和定位、市场需求、资金、人力和其它 资源等等而自行做的决定,与平台制造商有可能的关系是,它们彼此达成某种框架下的合作协议,然后还是由软件商提供软件产品以及后续支持等售后服务。正如用友,如果他们对支 持非PC平台的意愿不强烈,很可能无意开发兼容Mac或Linux或iOS或Android等平台的软件产品,那么最终用户可以做的是遵从软件购买协议合理使用。

 

一方面,最终用户如果有需求,那么推荐的反应问题的方式是与软件开发商直接联系,提出需求以推动他们开发满足需要的产品,当然这种方式完全依赖于对方是否负责是否注意倾听 用户,往往不那么的畅通有效,用户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基于事实而非贬低或非议的方式进行倡议,以达到让对方重视的目的。而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厂商,应该听取最终用户 的心声并在适当场合积极做出反应。这部分用户和厂商的互动,真的是要看各方的努力。

 

一方面,不同的平台有自己专注的应用领域,比如Android和OS专注于移动可触摸设备等。并不是说某个平台不可能用于其他领域,不是说Mac平台就不适合于某个财务和 网银系统。就传统意义来说,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场景不局限于我们所看到的。由于历史原因,PC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市场占有率,很多软件都有PC版,是否兼容其它平台就 要看软件商的意志了,造成用户的“错觉”是:不兼容我所使用的软件是平台商的错。之所以说是“错觉”,一方面平台商可能开发系统级别的兼容方式以达到与其他平台的兼容性, 存在这种可能但并不常见,另一方面最可靠最现实的是应用软件商开发多平台/跨平台的产品,比如使用跨平台的内核/平台,比如云服务等等。总之,兼容性的好坏是多方相互作用 的结果。

 

最后,就Mac平台兼容PC应用的特定场景来说,可以安装Windows虚拟机或者利用苹果官方提供的BootCamp来安装“实体”Windows来解决。就目前来说, 比较流行的虚拟机系统有VMWare, Parallels和VirtualBox。对于特定软件在某个虚拟机上的表现和兼容性等问题,可以一方面和软件开发商沟通,最好让他们进行测试公布相关测设和配置等等 文档,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尝试。实体机方式来说,与其他的PC机相比较,在使用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又见大神的帖子,跟班膜拜。



最后更新:2017-05-10 23:13:40

  上一篇:go mac 升级 10.12.4 软件Rstudio 中文输入有问题
  下一篇:go Night Shift功能影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