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再加息可能性大!暴跌的美元讓交易員懵逼
7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毫無懸念地平淡落幕,與市場預期一致——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在1%-1.25%不變,強調通脹仍不及目標,表明鑒於經濟發展總體符合預期,美聯儲有望相對迅速地進行“縮表”(9月前後).
總體偏鴿派的聲明公布後,美元再度暴跌。截至北京時間7月27日12:20,美元指數已從聲明公布前的94滑落至93附近,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45bp至2.278%;人民幣走強,美元/人民幣中間報6.7037,昨日收在6.7555。根據有“加息風向標”之稱的利率期貨顯示,9月加息的概率跌至0,11月的概率也微乎其微,12月再加息一次的概率為46.8%。
12月或迎今年第三次加息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利率決策的重心向通脹形勢偏移,美聯儲將更加慎重地選擇加息時機,9月加息概率下降,11月或12月加息概率上升。”在他看來,目前通脹下行尚未瓦解加速加息的經濟基礎,隻是就業市場的結構扭曲已實質性地拖累經濟增長,加之現階段縮表操作無法代替加息的作用,因此今年預期仍將迎來第三次加息,並且未來可能的縮表行動依然僅是嚐試性的。
如今,部分交易員陷入了深度迷茫。“當前交易員開始深思未來到底要怎麼交易美元,目前到12月之間仍將有很多重要數據出爐。部分交易員仍然在克製自己,不要多對美聯儲的鴿派表態反應過度,但這種價格變化的確已經很難忽視了。”

本次聲明提及,就業增長強勁、家庭支出和企業固定投資都持續上升。
隻是,目前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PCE(個人消費支出)仍隻有1.4%,較前值下滑0.3%,可見通脹仍然較為疲軟,尚未觸及美聯儲2%的目標。這也是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最大顧慮之一,因此市場認為今年的第三次加息可能要推遲到12月。


“麵對通脹下行壓力,美聯儲利率決策的關注重點不可避免地轉向通脹水平。但是,基於曆史經驗,這一政策重心的轉換僅會影響加息時機的選擇,並不足以驅動美聯儲放棄鷹派立場。”程實表示。
他對記者稱,從通脹水平看,當前的核心通脹尚未脫離可供加息的合理範圍。1990年至今,美聯儲共進行了四輪加息,其中1999-2000年加息周期與本輪加息最為接近。在1999年6月加息周期啟動前,1-5月美國核心PCE增速均值低至1.27%。與之相比,今年1-5月的核心PCE增速均值為1.60%,尚存在較多的緩衝空間。從加息模式看,本輪加息與1999-2000年加息周期均具有“低通脹、低失業”的特征。在這一模式下,相對強勢的經濟增長是支持美聯儲加速加息的核心力量。

根據IMF的最新預測,雖然由於特朗普新政不及預期,美國2017年經濟增速預測值大幅調降,但是較2016年仍上升0.5個百分點,保持在相對穩定的上行通道。得益於此,今年第三次加息的經濟基礎尚未瓦解,美聯儲的鷹派立場不會逆轉,但是加息的具體操作可能出現微調。
法興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姚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經濟周期已經七個年頭,是有史以來第三場的經濟增長周期。近期看到了一些周期乏力跡象,例如美聯儲加息增加償債負擔、企業利潤開始下滑。不過。如果美國稅改可以落實,那麼美國的這輪經濟周期還能延續到2019年年底,也就是說美國將等到2020年再進入經濟衰退周期。”
未來,一方麵,美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聯動更為緊密。工銀國際認為,9月末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問題將成為美聯儲決策的關鍵參考,並顯著影響後續加息和縮表的力度;另一方麵,美聯儲對第三次加息時機的選擇將更加謹慎。9月加息的概率大幅下降,11月或12月加息的概率相對上升。
將較快啟動縮表、無法取代加息
盡管本次美聯儲強調會相對較快地展開縮表操作,但似乎這一預期已經被市場消化, “先加息,後縮表”的政策搭配將得到堅守,且二者並不能互相取代。
程實表示,目前市場之所以擔憂加速加息的中斷,一方麵是因為暫時高估了通脹下行產生的政策壓力,另一方麵則是認為可以通過縮表而非加息,進行更為穩健溫和的貨幣緊縮。暫停加息、轉向縮表的市場預期逐步增強。
不過,他強調,現階段加速加息的作用無法由縮表取代,“先加息,後縮表”依然是最合理的政策搭配。“與加息相似,縮表操作同樣會直接幹預市場利率,會使得收益率曲線重新陡峭,同樣將抑製長期投資和消費,進而影響通脹水平。因此,簡單地以縮表取代加息,並不能減少貨幣緊縮的負麵影響。並且,較之於加息,這一影響更加難以預測和控製。”
此外,與加息不同的是,縮表操作還會進一步壓低美國原已低迷的自然利率。這將普遍削弱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導致其難以積累充足的緩衝資本,從而動搖美國金融係統的穩定性。程實分析稱:“根據7月更新的IMF全球經濟展望,金融風險已取代複蘇風險,成為當前各國經濟長周期複蘇的首要威脅。因此,在現階段以縮表取代加息,將可能引致沉重的政策成本。”
美聯儲在6月時公布的“縮表計劃”顯示,從縮表方式來看,初步收縮目標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且MBS和長期國債資產都會收縮。機構普遍預計,長債將采用到期不續做的方式、MBS則采用主動售出的方式收縮。
就具體的縮減速度而言,從最初停止再投資的到期的公債規模每月不超過60億美元,在12個月內每3個月增加60億,直至每個月達到300億美元;MBS方麵,初始縮減幅度上限為每月40億美元,一年內每季度增加40億美元,直至達到每月200億美元。縮減數量簡單疊加之後,預計未來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每個月會達到500億美元。
美元疲軟、交易員謹慎觀望
麵對當前的格局,各機構認為,美元指數中短期弱勢延續。9月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問題解決以前,美聯儲將大概率保持觀望態度。美元指數走勢將繼續保持低迷,並在短期經濟指標的漲跌互現中加劇震蕩。
“對於美元多頭來說,期待美聯儲決議讓美元絕地反擊恐怕要令人失望了,”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鍾越對記者表示,近期美元指數一直受到美國政治犯風向的影響,包括上周醫改案失敗、白宮發言人辭職以及“通俄門”事件的深度調查等,政治上的不確定令市場質疑特朗普還能否推出其競選期間承諾的稅改、基建支出等計劃,削弱對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
“雖然會議上對於縮表的公布可能利好美元短線反彈。經曆長期的下跌之後,技術上美元指數也有反彈修正的需求。但是整體來看,反彈持續的時間並不會太長,並且下周接下來會公布下一個非農就業數據,因此美元難有較強的表現。”鍾越分析稱。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此前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元在今年以來的持續走弱,與整體的通脹預期下降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相關性。“強美元周期的複出要等到美國通脹走強,隻有通脹回穩了,大家對加息周期的信心才會更強,否則美元短期很難提升。”
此外,今年歐元的強勢表現也打擊了美元。但在部分交易員看來,這一趨勢仍需要警惕。福匯外匯分析師瞿超此前告訴記者:“意大利提前大選可能在年內展開,英國脫歐談判前途未知,南歐國家經濟持續低迷等等問題,歐央行如果貿然收緊貨幣政策,必將加劇政治風險,而歐央行向市場透露的是要縮減購債規模,因為現行的購債計劃將麵臨技術性問題,未來可能無債可買。但這樣的舉措與加息等其他措施相距甚遠,並不能完全判斷歐央行貨幣政策就此轉向。因此,我對於歐元持續性上漲保持懷疑。”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的投機性多頭持倉水平已經跌破了去年的低點,持續下行空間收窄,反而美元稍有利好消息的推動,將導致美元出現快速上漲。
未來,迷茫的交易員究竟將如何伺機而動?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美聯儲12月再加息的可能性大!暴跌到93的美元讓交易員陷入迷茫)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27 1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