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9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紮根矽穀 而非華爾街

摘要

距離上一次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十年,一些人已經開始預測下一場危機即將爆發。

  距離上一次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十年,一些人已經開始預測下一場危機即將爆發。但是當它來時,它將可能紮根矽穀,而非華爾街。

  如今的金融界與十年前的截然不同。2007年,人們最大的擔憂是“太大而不能倒閉”。當時,華爾街銀行規模驚人,並且成為了決定金融係統是否穩健的核心因素,這樣一來,沒有一個理智的政府會讓它們倒閉。意識到自己處於被保護的狀態,銀行們肆無忌憚地進行風險投資,押注房市,創造更複雜的衍生品。其結果就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場金融危機爆發。

  2007年至今,美國在處理“大而不能倒”兩難困境方麵取得了顯著進展。銀行的資本結構比以前更加合理。監管部門對大型金融機構定期進行壓力測試。《多德弗蘭克法案》對重要的金融機構實行更嚴格的要求。

  但是盡管這些改革已經成功減少了引起上一次危機的風險,但是它們忽略了可能造成下一場危機的新興風險。

  2007年以來,巨大的創新浪潮席卷整個金融部門,影響著金融的方方麵麵。諸如Betterment、 Wealthfront等機器人谘詢師初創公司開始基於演算算法提供金融建議,其中幾乎沒有人力投入。Kickstarter和Lending Club等眾籌公司也為企業和個人另辟了從分散的個人網絡籌集資金的蹊徑。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貨幣運作方式的理解。

  這些金融科技市場充斥著大量小型初創公司,這些初創公司與主導了金融界很久的大型密集的華爾街銀行截然相反。但是它們給投資者和消費者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通過自動化決策和減少交易成本,金融科技已經給金融的輪子加上了潤滑油,讓金融發展速度更快且更高效。此外,它還讓新興的、服務水平不足的群體有了更多獲取資金的渠道,使得金融較以往更民主。

  然而,變革往往在毀滅中終結。金融科技變革已經為將來動蕩和破壞的發生打下了鋪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金融科技公司較典型的華爾街銀行更容易受到迅速的不利的衝擊。因為它們規模小且分散,當它們遭遇市場變故時更容易破產。以東京的Mt. Gox公司為例,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一直到2014年一個明顯的安全漏洞令其破產倒閉,按照比特幣的現價,當時這家公司損失了超過35億美元。

  其次,金融科技公司較傳統金融公司更難監管。因為它們的許多基礎功能都依賴於複雜的計算機算法,這樣外部人員就很難清晰地了解它的風險和收益情況。還因為它們的許多技術都是新的和創新性的,它們可能處在舊的、過時的監管結構的涉及範圍之外。例如,最近“首次代幣發行”這一融資方式的迅勐發展已經令世界各國監管部門疲於應對。

  最後,金融科技已經產生了一套不成文的規範和期望,這些指引著更多的傳統金融機構。2008年,當雷曼兄弟徘徊在破產邊緣時,大型華爾街投行的行長們曾齊聚紐約,商討采取聯合行動,阻止恐慌進一步蔓延。很難想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金融科技世界。這個產業如此新,而參與者又很分散,公司們幾乎沒有犧牲小我的合作意識。相反,它們優先考慮強勁地發展,從而行動魯莽。

  那麼什麼會令金融科技世界更安全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但是首先必須先看看美國以外的國家,如阿布紮比和新加坡,它們都發布了新的監管沙盒,讓金融科技公司能夠配合監管部門確保整個產業安全文件運行。倫敦的金融監管局也製定了類似的計劃。這些安排都是做出重要承諾的表現。

  但時比如何處理金融科技更重要的是,我們意識到我們有必要處理它。華爾街已經不是金融的未來,矽穀才是。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9-20 09:13:06

  上一篇:go 做空中國被坑最慘:這支基金年迄今大跌了80%
  下一篇:go 日媒:找到了中國房價漲跌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