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繞不開退出減產 2018年油價能否繼續堅挺?
OPEC與美國頁岩油之爭,中東衝突、颶風、輸油管道被炸,經曆凡此種種的油價繼續從二三十年來最嚴重的崩盤中反彈,2017年連續第二年以全年上漲收官。美油年度暴漲逾11%,報60.10美元/桶;布油年度暴漲逾17%,報66.62美元/桶。
2017年,OPEC與俄羅斯等盟友的減產緩解了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麵,推動油價上漲。此外,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北海、加拿大、利比亞等地油管中斷也對油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2017年年初,市場一度懷疑OPEC減產執行率並堅信美國頁岩油增產,加上9月颶風對美國煉油廠停產的打壓,但仍不足以壓低油價的漲勢。
2017年的原油需求一直在走高,而供給增幅則相對緩慢,亞太消化了美國增產的原油。雖然美國原油產量自2016年年中以來已經增加逾16%,但OPEC減產仍效力十足,臨近年末時供需基本已實現平衡。由於2017年供給趨於平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市場普遍猜測油價2018年上漲概率較高。
2018年影響油市的主要因素
減產協議
從供給方麵看,OPEC和非OPEC的減產協議已經延長至2018年底,成員國的減產執行率依然高企。中東主要產油大國沙特近期還在向外界暗示,會將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部分私有化,並預計在2018年進行IPO。如果這樣的話,預計沙特2018年將非常積極地推動油價上漲。
不過,有分析認為,沙特其實也麵臨兩難的選擇,其既希望推高油價滿足政府的財政需求,但也不希望油價過高刺激美國頁岩油生產,從而失去過多的市場份額。有分析人士指出,減產協議最終可能無法延長至2018年年底,存在中斷的可能性。一旦減產國認為油價上漲正在以其自身為代價幫助美國頁岩油廠商獲利,他們就很有可能提前結束減產協議。屆時,OPEC選擇何種退出機製,能否穩妥地逐步取消生產限製,也將成為2018年的重要看點。
此外,隨著油價受到減產協議的提振出現上漲,各產油國的真實減產執行率正在遭受質疑。盛寶銀行12月26日警告稱,2018年6月前,OPEC成員就可能受不了油價走高的誘惑在減產中作弊,從而導致減產協議破裂。減產協議的根基依舊不穩,如果俄羅斯等國提前退出減產同盟,那麼油市信心也會遭遇重挫。?
市場還注意到,並非所有產油國都受到減產協議的約束。市場分析師預計,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原油產量有望在當前基礎上增加10-20%。與此同時,加拿大原油供應也將上升。此外,巴西的原油產量也存在大幅增加的可能性。
美國頁岩油產量
減產協議為油價提供了支撐,但同時也使美國頁岩油產業複蘇。市場預計油價上漲會刺激美國石油生產商為了鎖定未來收入進行新一輪的鑽井潮,從而導致2018年美國的原油產量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國際能源機構(IEA)警告稱,美國潛在的頁岩油產量將會瓜分市場份額。2018年上半年,原油庫存將恢複增長,將再次對油價造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OPEC將努力平衡市場,並可能被迫再次延長減產協議。?
對衝基金Matilda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弗拉同(Richard Fullarton)表示,2018年上半年油市的焦點將是美國頁岩油產量,這將左右OPEC是否進一步延長減產協議。美國經濟谘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的資深經濟學家科爾文(Harry Colvin)稱,當前市場爭論的焦點為2018年美國頁岩油是否會放慢產油速度。在油價逐步反彈後,近幾個月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增產,令市場大感意外。
2017年12月,?EIA、OPEC、IEA發布的原油市場月度報告均提升了2018年原油增長的預期,同時下調了需求增速的預期,這令市場對美國產量的增加可能會蠶食OPEC減產成果的擔憂升溫。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將超過1000萬桶/日。國際能源署(IEA)也預計2018年非OPEC國家的原油供應將增長20萬桶/日,並且將超過2018年全球石油消耗量。
美國原油出口創紀錄新高也在表明,美國原油產商正在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有報道稱,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美國頁岩原廠商已經多次成功開拓亞洲市場,中東產油國限製產量給美國石油產業填補供給空缺提供了良機。此外,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令市場擔心,美國原油生產可能比目前水準更快增長。
隨著油價逐步上漲,美國2018年頁岩油產量的增加將在極大程度上打壓油價。不過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的鑽井總數和石油庫存已經出現下滑。油服貝克休斯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截至12月29日當周鑽井總數減少2口,其中天然氣鑽井數減少2口,石油鑽井數維持不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截至12月22日當周EIA原油庫存下降460.9萬桶,預期下降384.42萬桶,前值下降649.5萬桶。EIA數據還顯示,上周美國石油產量降至975.4萬桶/日,此前一周為978.9萬桶/日。美國石油學會(API)公布數據顯示,美國截至12月22日當周API原油庫存減少600萬桶,預期減少392.5萬桶。
此外,有報道稱,2017年新發現原油儲量創新低。挪威獨立谘詢機構“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發布數據稱,2017年全球新發現原油儲量僅67億桶,為70多年來最低水平。專家認為,最令潛在消費者不安的是,發現的石油礦床儲量僅可彌補2017年開采量的11%,而2012年這一比例超過50%。
由此可見,2018年美國頁岩油是否一定增產還是未知數。不過毫無疑問的一點是,美國原油增長依然是阻礙傳統產油國集體減產取得預期成效的最大攔路虎。?
地緣局勢
政治局勢將影響2018年全球的原油產量,從而影響油價走勢。PVM石油聯合公司的分析師布蘭諾克(Stephen?Brennock)就明確指出,2018年一季度主導油價的因素將為地緣局勢。
回顧2017年的中東,沙特內外紛爭四起,國內突然重拳反腐,國外與黎巴嫩、也門以及伊朗紛爭不斷。稍早之前,伊拉克庫爾德人獨立風波,加上美國恐襲敘利亞等事件,中東局勢動蕩不安,讓市場不得不對中東原油供給的穩定性感到擔憂,從而支撐油價強勢運行。
從短期來看,中東產油大國沙特局勢的動蕩,可能導致原油生產和出口遭受影響;中期來說,若沙特政局不穩,將阻礙外資在沙特進行原油產業投資;長期來說,沙特反腐旨在鞏固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的地位,以便進行“2030新經濟計劃”改革,擺脫對原油出口的依賴。三者無論哪一個,都可能打壓原油供給,利好油價。
此外,還有很多潛在的地緣導火索,可能導致2018年石油供應中斷。例如前段時間Forties石油管道破裂並關閉,管道運營商宣布石油運輸遇到不可抗力,從而導致北海油田關閉。12月26日,武裝組織襲擊了利比亞隸屬WAHA原油公司輸往ES?SIDER油港的原油管道,導致該油管爆炸令利比亞損失大約9萬桶/日的原油供應。
委內瑞拉國內局勢也引發關注,該國正經曆惡性通脹和經濟衰退,其原油產量正在加速下滑,這一消息對油市來說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尼日利亞的政局也不穩定,還出現了石油工人罷工的突發情況,2018年也可能出現原油供應中斷的情況。
原油需求
全球原油需求正在增加,中美印等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的需求增長尤為顯著。
分析師指出,2017年大量的原油流向了亞洲,以滿足該地區旺盛的需求,亞洲需求增長起到了對美國原油增產的消化作用。據悉,中國11月原油進口量達到901萬桶/日,為紀錄第二高水平。有報道稱,中國將在2018年向44家公司發放1.2132億噸原油進口配額,中國對原油的進口將會再創新高。同時由於產能的增加,中國將給予煉油廠更多的自主權進口原油,在全球供需短時失衡的情況下,這將對提振全球的油價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巴登符騰堡州銀行(LBBW)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斯嘉伯格(Frank Schallenberger)稱,全球經濟增長強勁,2017年石油需求高企,而2018年該趨勢將延續。由於OPEC高度遵守減產承諾,供應則將相對緊張。科威特新任石油部長預計,2018年石油需求將保持“健康”增長,預計消費量將增加150萬桶/日。
伊拉克石油部長賈巴爾(Jabbar Al-Luaibi)在12月25日表示,因為全球石油庫存下降,而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需求仍在上升,他對2018年的油價上漲的預期表示樂觀。國際能源署預計,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產量將繼續溫和增長,比2017年增加128萬桶/日,增幅可能達到1.3%。
不過,高盛等分析機構預計,2018年原油需求增長將主要被美國和加拿大的供應增長所抵消。
原油開采技術和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早前就有報道稱,某些石油巨頭正通過利用高度自動化的頁岩油鑽井遠端操作技術以及數碼科技方麵的進步,希望進一步提高產油效率。比如,美國最大的獨立油氣開采商康菲石油國際(ConocoPhillips)也開始采用和殼牌類似的遠端控製開采技術進行石油作業。
因此同時,新能源行業也在逐漸崛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被普遍看好。比如,?IHS?Markit公司副董事長兼特朗普能源戰略顧問丹尼爾·耶金(Daniel?Yergin)就預測,?204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他還表示,從新能源汽車的種類上看,燃料汽車的發展將難以與純電動汽車匹敵,市場規模將受到一定的限製。?
機構對2018年油價走勢預測
實際上,很多機構已經分析了2018年影響油價的諸多因素,就未來油價走勢給出了各自的觀點或者預測。總體上看,看多2018年油價的機構要多一些。
觀點一:石油市場出現再平衡,油價出現上行
高盛:將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58美元/桶上調至62美元/桶。高盛認為,全球石油庫存預計到2018年中期實現再平衡,促使OPEC及其盟國逐步退出減產計劃。到2018年下半年,隨著OPEC和非OPEC產油國提高產量,油價可能麵臨下行風險。
摩根大通:2018年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從58美元/桶上調至60美元/桶。該行表示,油價仍大體穩定,反映了堅實的基本麵和收緊的平衡。摩根大通石油市場研究主管德斯潘登(Abhishek?Deshpande)也表示:“我們預測美國原油將大幅增產,但是如果需求增長不下降,那麼受OPEC延期減產至2018年底的支撐,原油市場將實現平衡。”
美銀美林:由於市場趨緊和風險上升,將2018年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從50美元/桶上調至52.50美元/桶。
瑞銀:將2018年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從55美元/桶上調至60美元/桶;經合組織的庫存可能會在2018年第三季度降至五年平均水平,屆時OPEC領導的一種非正式的產量縮減將開始。
瑞信:將2018年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從53美元/桶上調至60美元/桶。該行表示,OPEC和其他產油國對減產的堅定承諾,將導致經合組織2018年第三季度的庫存水平“正常化”。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從目前現有的數據和情況來分析,2018年原油價格將會繼續走高,預計漲幅將會放緩。但若出現極端風險事件,原油價格可能會飆升。另一方麵,多頭投資者仍需要警惕美國頁岩油廠商反撲導致的產量激增,這可能會影響原油的上漲勢頭。
野村證券:若2018年中東爆發戰爭,油價將直衝80美元/桶。最有可能出現衝突的兩個地區一是也門,另一個是黎巴嫩/巴勒斯坦。
觀點二:庫存增加外加需求放緩,2018年油價或將下行
花旗:目前看漲的供應存在風險,需求動力將麵臨枯竭,而美國頁岩油產量的飆升可能會劇烈影響市場。預測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為54美元/桶;目前OPEC引導的產量限製措施將持續到2018年中期或第三季度末,但不會是年底。
巴克萊銀行:原油價格的上漲將鼓勵美國和其他非OPEC產油國在2018年提高產量,這將使得庫存再次增加。目前對油價的樂觀情緒將鼓勵非OPEC國家在2018年和2019年每天至少增加50萬桶的供應。巴克萊警告稱,2018年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恐大幅回調,由於目前投資者建立了大量看多原油頭寸,一旦基本麵出現利空因素,恐導致油市大幅回調。巴克萊表示,2018年維持看跌立場,布倫特原油期貨均價料跌至55美元/桶。
研究公司IHS?Markit:雖有OPEC及一些非OPEC國家延長減產協議至2018年年底的決定,但全球油價仍將下跌。因協議延期在市場意料之中,不相信減產協議的延長將對油價產生上行作用。因美國產量上升以及北半球冬季需求的放緩,預計2018年油價將走弱,回到略低於60美元/桶的水平。
2018年油價或穩中看漲
總體分析來看,地緣政治憂慮支撐下的油價上漲,更像是一次投機行為,可能對油價造成短期影響,不太可能支撐油價繼續上漲。新技術和新能源的發展總體緩慢,就算有所進展,想要普及也需要時間,預計供需還是左右2018年的油價主要因素。而OPEC在減產協議上達成一致後是否會出現變數,以及未來頁岩油大國美國是否會進入市場分享一杯羹則成為了2018年油價走勢的關鍵。
2017年底國際原油市場達到的這種“弱平衡”狀態還十分脆弱,不僅需要產油國繼續執行聯合減產來維係,還要麵對不參與減產的非OPEC產油國巨大的增產壓力,主要產油國一旦放棄減產或減產執行不佳,或是美國原油產量再度超預期大幅增長,這種本就不穩定的平衡將受到破壞。
當油價不斷回升時,美國頁岩油產商也開始擴大資本支出。尤其是最近美國已經通過了30年來首次全麵稅改,相信隨著資本支出的提升,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還將繼續攀升。
從需求方麵看,2018年全球經濟出現大幅衰退的可能性較低,原油需求存在增長的可能性。不過這部分新增需求可能被OPEC以及美國以外的產油國產量增加所抵消。2018年國家油市有可能再度出現小幅供應過剩的局麵。
總體而言,2018年國際原油市場實現全麵供需平衡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全年油價依然會有波動。如果產油國動蕩導致世界石油供應大幅下降、美國原油生產複蘇乏力、伊朗石油出口重新遭遇製裁,則全年國際油價可能進一步反彈;如果OPEC減產執行率不及預期或驟然退出減產,同時美國原油生產強勢複蘇則全年油價水平回升受限。
綜合以上分析看,在多空情緒交織的情況下,除非發生戰爭等極端性事件,2018年油價持續急劇上漲或者崩盤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繼續保持弱平衡的狀態,穩中看漲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16 1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