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興起“套息交易” 助人民幣站上6.45
摘要
去年四季度,美元/人民幣每每升破6.6後不久便會出現回調。而去年聖誕以來,人民幣升值的勢頭不斷強化,美元/人民幣日前盤中一度站上6.45,離岸市場的“套息交易”則加劇了升勢。
去年四季度,美元/人民幣每每升破6.6後不久便會出現回調。而去年聖誕以來,人民幣升值的勢頭不斷強化,美元/人民幣日前盤中一度站上6.45,離岸市場的“套息交易”則加劇了升勢。
“人民幣CFETS指數持續在94上下波動,這導致市場主流交易是做多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因為一籃子貨幣多是低息貨幣(主要為美元、韓元、歐元、日元、澳元等),利率比較低,所以做多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還可以賺利息,市場頭寸的變化也推動人民幣大幅升值。”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與去年不同的是,如今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的強勢很可能在2018年持續。“歐元區的經濟複蘇程度實則超出各界想象,支持歐元對美元繼續保持強勢,年內升至1.3也不足為奇,而歐元在美元指數中占到近60%,這也支持人民幣在今年對美元走強或維持穩定。”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首屆上海國際金融論壇期間對記者稱。
記者詢問多位中外資行外匯交易員後也發現,各界對人民幣趨穩的預期轉強,尤其是人民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合約這一指標,去年10月9日的1年期NDF為6.7720,而今年1月13日的1年期NDF則為6.5965。各界預計,今年人民幣大概率在6.45~6.8的區間內波動。

套息交易助長人民幣升值
“我們從去年開始,對人民幣的預測可以說是一調再調,但調升的速度還是趕不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現在我們都不太敢預測人民幣了。”某外資行分析師對記者感歎。

去年10月9日和今年1月13日的人民幣NDF合約
目前,離岸市場上做空人民幣的“大空頭”驟降,反而出現了做多人民幣的套息交易。
相比起人民幣,一般而言,美元和日元常常是套息交易中的兩大主角。“在外匯交易中,通常是做多美元對日元,也就是買入美元賣出日元,相對來說,美元是高息貨幣,而日元是低息貨幣,因此做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話,當你做多美元對日元時,隻要過夜就有利息收入(其實就是利差),即如果你長期持有美元對日元的多單的話,每天都能拿到利息收入。相反,你做空美元對日元的話,每天都要扣除利息,因此不能長線持有空單。”資深外匯交易員崔榮此前對記者表示。
例如,當美元/日元這一貨幣對在115.00的價位,你買入1美元,同時付出115日元,並把這1美元存入美國銀行機構,一年之後,美元/日元的匯率漲到125,這時打算結束套息交易。如果美國的利率是5%,而日本是零利率,那麼1*5%=0.05,即共有1.05美元,同時1美元現在可以兌換成125日元,0.05美元可以兌換成6.25日元,最後共有131.25日元。
同理,如今套息交易中的主角換成了人民幣和一籃子貨幣。“去年5月開始至9月初,人民幣大幅升值,5月底正式宣布推出的‘逆周期因子’作用顯著,至今人民幣升值幅度接近6%,市場也因此逐步形成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定的觀點,圍繞這一觀點,市場的頭寸方向也逐步轉向做多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因為人民幣的利率高於籃子中的主要貨幣,做多人民幣是一個‘正利差’交易,這樣的交易可以帶來穩定的收益。”周浩對記者稱。
“但不同點在於,近期的這輪升值並非央行引導,更多是市場自發。”他稱。
相較之下,2017年年初人民幣還出現過一次快速的升值,但與目前的背景大相徑庭。那一次,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的匯率從接近7的水平,在兩個星期內跌至6.8,雖然隻是3%的幅度,但仍驚心動魄。
“彼時,CNH的融資成本畸高,明顯反映出市場幹預的痕跡,而最終市場因為無力支付做空人民幣產生的高額利息,而被迫出現踩踏。空頭的無序踩踏,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人民幣的快速瘋狂升值。在那次的慘痛教訓後,市場上的人民幣空頭雖然存在,但頭寸的規模已經明顯減小,同時也更加謹慎。”周浩表示,而如今,市場已經從被動做多人民幣轉為主動做多。
強歐元或助力人民幣
另一個不同點在於,去年四季度,各界認為人民幣的強勢或許“命不長”,而如今,多數分析師傾向於認為,2018年人民幣將保持強勢。其中,歐元轉強、美元趨弱則是重要變量。
去年,歐元對美元升值超過10%。“其實歐洲央行認為歐元/美元的公允價值應該是在1.3左右,因此當去年初歐元/美元貶值到隻有1.04左右的水平時,我就認為歐元可能會反彈了,”沈建光告訴記者,今年歐元/美元可能會繼續邁向1.3,成為全年的強勢貨幣,歐洲經濟的複蘇動能其實遠遠超出了市場普遍的預期和想象,相比之下,美元今年可能仍難有起色。

來源:瑞穗證券
“在此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壓力將進一步減輕,甚至得益於國內經濟穩健與去杠杆下的貨幣政策收緊,年底人民幣對美元或小幅升值。”他稱。
沈建光認為,從2017年全年的情況來看,美國經濟雖然表現不錯,但已經被市場充分預期。展望2018年,歐洲經濟值得持續看好。除了出口強勁之外,德國房地產開啟欣欣向榮的局麵,西班牙走出債務危機後成為歐洲經濟領頭羊等積極跡象有望持續。一旦英國實現軟脫歐,歐洲政治與地緣風險得到有效控製,相信2018年歐洲經濟會延續複蘇的強勁表現,支持歐元對美元繼續保持強勢,年內升至1.3也不足為奇。

來源:瑞穗證券
“歐元區今年減少了QE(量化寬鬆)政策下的購債規模,與其說是明年再開始加息,其實今年年底歐洲央行就可能行動。”他告訴記者。
美元為強弩之末
整體來看,在2018年以“強弩之末”來形容美元似乎更為恰當。
去年聖誕以來隨著美國加息落地、稅改兌現,美元並沒有出現暴漲,反而走跌,市場對美元失望情緒的積累,導致銀行等其他機構自營盤持有美元的意願下降,同時也推動了人民幣升值。
就加息而言,一方麵各界認為美聯儲收緊的節奏較為緩慢,另外過去走勢也顯示,曆史性加息後,美元大概率走弱而非走強。 “我們認為美聯儲今年會加息2次,低於3次的預期,預計今年年末通脹為1.8%,仍低於美聯儲的目標。”瑞銀證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塞斯(Seth Carpenter)告訴記者。

此外,盡管特朗普政府的稅改方案獲得通過,但這能否對投資與經濟起到拉動作用尚存變數。“畢竟自2000年以來,美國企業盈利能力便得到了長足的進展,但受製於勞動生產率低下以及基礎設施陳舊落後,美國企業投資熱情不高,而此次稅改並未對症下藥。同時,稅改造成的長期債務負擔可能擠占教育培訓、基建等亟需的支出。”沈建光表示。雖然美國貿易赤字有所降低,但主要得益於能源貿易逆差的大幅減少,非能源貿易逆差卻遠高於危機前。
“還需要關注今年美國議會中期選舉,一旦共和黨喪失兩院中一院的主導權,特朗普政策將麵臨更大的變數,從而打壓美元。”貝萊德首席股票策略師Kate Moore告訴記者。
(原標題:離岸興起“套息交易”,助人民幣站上6.45)
(責任編輯:DF370)
最後更新:2018-01-15 07: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