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頭像裏藏著風水玄機?
幸知在線情感谘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xingzhizaixian16進行付費預約。關注新浪微博@潘幸知-幸知在線,或者下載app幸知在線,我們一起成長。
作者:槽值
一個知乎網友說,有天母上大人突然打來電話:
“兒子啊,我給你算了個命,大師說你五行缺火,得改名字。真名用了20多年不好改,你就把微信名字改了吧!改成帶“火”字的!”
網友不信,媽媽還搬出爺爺來勸:“你聽你媽媽的,把網名就改了吧!我看叫‘火炬’就挺好。”在自己的圈子混跡多年,朋友都叫網友“西瓜”,突然改成“火炬”確實有點麻煩。所以他最後把網名改成了:燃燒的西瓜。
社交軟件的流行,方便子女和父母溝通,但也凸顯了代溝的存在:呆在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們對你的打扮進行指導;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們對你的網名、頭像挑三揀四。戶口本上的名字不能自己決定,連微信都不能讓我做一回主?
01
父母責令整改的頭像,大致分為幾種。
第一類:“不吉利”;
自從微信滲透進了千家萬戶,算命大師們也與時俱進開展新業務——算微信頭像。有按生辰八字的,有按麵相手相的,有按生肖屬相的,一切信息都能觸類旁通地和社交軟件扯上關係。
一張照片,藏著禍福,載著命運。
類似《8種絕不能用的微信頭像,毀了風水,敗了好運!》、《微信頭像不能亂用,有說法的!》的文章在中老年人的微信裏流傳甚廣。
其中,爭議之一要屬“貓的頭像不能用”,因為據說“貓是一種陰邪的動物,它能看見遠紅外線,和常人看不見的東西”,容易“招惹陰靈”、“破壞人的運氣”。
除了貓,還有這樣的:
第二類:“太怪異”,影響個人形象;
很多人用表情包做頭像來吐槽不太順心的生活,或者傳達一種搞笑的態度,目的就是圖個開心。可一個措手不及,認真的父母們就會立即出動,封殺這一類“怪胎”。
那麼,什麼才不怪呢?當然是風景,花呀!草。
第三類:無法總結的原因。
@未然:我媽說不要用別人的臉做頭像,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吃老虎的象:我爸不讓我用宋民國的頭像,說人家會以為是我的小孩,這樣我就找不到對象
點擊播放
GIF/1779K
02
諸如此類的生活指導還有很多:正月的時候被長輩警告“不能剪頭”,否則克舅舅;魚吃到一半,不能說“翻過來”,要用“滑”,否則漁民會有翻船的危險;轉發這條錦鯉,一周之內會有好事發生;……
到了走火入魔程度,還有這樣的選手:一個醫生朋友說,她的媽媽斥巨資,請來“大師”給她算頭像:
求好運、貨物崇拜,並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國際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196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世界各地488個社團樣本中有74%的人存在這樣的心理。
西班牙網球名將納達爾在比賽時要把休息席前的水瓶擺成“陣”,而且曾經有過因水瓶被大風吹倒而暫停比賽的經曆;
點擊播放
GIF/866K
球童踢倒水瓶後主動擺好,納達爾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
美國的漁民出海釣魚時,絕不能帶香蕉上船,據說許多船前往歐洲的路上消失了,而它們大多都是運送香蕉的;
明星們對某大師的趨之若鶩,更曾掀起一波風雨。可以發現的是,運動員、船員、明星,他們的職業都有著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
人類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當風險可能發生,或是遇到巨大的未知領域,為了解除心中的不安,自然要尋求一種方式來滿足心理需求。
03
父母對網絡頭像的執著背後,其實就是一種渴望“控製感”的心理。因“控製感”而生的行為,是一種社會自發設計的產品,被人自己設計出來,讓心理“自給自足”。它不需要成本就能持續地滿足需求,自然就會持續存在。
生活中,吃保健品讓人覺得“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拜神的人覺得“命運控製在自己手中”,而逼著子女換頭像,也無非是能讓父母們覺得“我兒的幸福生活我能掌控”。當一個人越焦慮、越無助,這樣的行為就會越多,能給予“控製感”的產品,自然也就變多。
逼著子女換頭像的父母們,大多是60後、70後的這一代,他們生長在極大的內心衝突中。傾注了所有心血,才讓獨生子女們不再經曆自己吃過的那些苦頭;在努力適應日新月異社會的同時,還要在兩代人中承擔著照顧與融合的責任。
大多數年輕人被逼著換頭像的時候,都覺得無語。
有人在網上提問“你們爸媽逼你們換頭像嗎”,引來的共鳴大多是“是啊,神煩!”、“我也是,天天因為這個吵架”、“開小號就躲過去了”……諸如“強權、限製人身自由、更年期”這樣埋怨的字眼,並不少見。
可年輕人的無奈,何嚐又不是爸媽的。
“孩子長大了,能保護到的地方越來越少。這頭像容易帶來不好的運氣可怎麼辦……”
“我看這頭像實在不吉利,要不找大師幫忙看看吧……”
“萬一別人看見這個頭像,會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的……”
這樣的心理過程隻有一刹那,透著無助與小心,而且往往隻在父母的心中閃現。他們不說,做子女的也不會問。
04
父母對你微信頭像的幹涉,其實並不完全盲目。
一項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報告》(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研究證明,頭像能夠較為精確地揭示用戶的個性,更加隨和的人容易創建出令他人更願意與之交友的頭像——這和在真實世界中並無不同。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首因效應”,即在印象形成過程中,最先出現的刺激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總體印象的形成。顯然,微信頭像就是社交網絡中首先出現的刺激。
與其覺得父母封建教條,不如說是他們敏銳地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如今的頭像、網名,就是在社會中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爸媽擔心的是,這張無足輕重的照片,就可能讓孩子在陌生人心裏留下不好的預設形象。這會影響人際關係,影響事業發展。
還未曾有機會深入剖析思想,就已被劃入“不與為謀”之列,這不成文的規矩,是人性的殘忍真相,也是爸媽操心的根本。
所謂“控製感”,隻不過是不知所措的愛。在年輕人看來侵犯自由這麼嚴重的事,在父母的觀念裏,也就隻是“這可能會給我的孩子帶來不好的運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父母的“小心翼翼”是時代給予的烙印,我們的“釋放自我”又何嚐不是呢?
05
時代的特性沒有對錯之分,也不需要爭個高下。
有網友說,“子女總覺得父母欠自己一個道歉,父母總覺得子女欠自己一聲感謝。”但正如北師大的肖川教授所說,“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
遇到障礙,用一種開放的姿態引導父母的關心以合理的方式呈現,也是子女應該分擔的責任。溝通的目的不是改變,是理解。
就像那句歌詞: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父母的愛在頭像這件事兒上,可能找錯了對象,想錯了時代,但這並不能影響它是愛的事實。
談一談,最不理想的結局也就是換成風景,花呀!草。好好商量,讓你媽以後直接把3000塊轉給你,用什麼頭像都聽她的。
你覺得自己有錢嗎?
你知道怎麼讓錢向你靠近嗎?
你知道怎麼用錢才會越用越多嗎?
來聽幸知老師“金錢關係課”吧!
5節課僅售29元哦
課程形式:在線語音,可隨時隨地反複收聽
課程費用:原價66元,限時特惠29元
授課導師:潘幸知,幸知在線CEO
哪些人不容錯過這門課?
沒有財富、渴望財富,或者擁有一定的財富,卻不知如何更輕鬆自如地與財富相處的人。
報名方式
1.掃描上方二維碼完成支付
3.加入幸知在線閨蜜群,參與討論
有問題?微信谘詢幸知客服哦
有一種欣賞叫點讚
最後更新:2017-10-23 00: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