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訂閱號也要學今日頭條搞信息流?知情人:不會自毀長城
文/AI財經社徐鑫
編/趙豔秋
昨日,一則有關微信公眾號閱讀界麵要改為Feed流(信息流)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脛而走,同時流出的還有一張截圖。圖中內容顯示,微信公眾號文章閱讀從單個訂閱號界麵變成了多賬號文章共存,且文章的時間線發生改變。
不少自媒體運營人士都在朋友圈中轉發了這則消息。AI財經社記者向微信方麵確認,微信官方回應稱,暫無更多信息透露。但有微信內部匿名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該消息是假的,“我們不會自毀長城”。意即微信要為長尾的公眾號保留陣地,不被信息流的推薦算法淹沒。
但該信息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引入信息流,將是微信在公眾號生態上的大動作。這種方式一旦推行,公眾號的重心從訂閱量轉為對單篇內容的強調。這會消解部分大V賬號此前積攢的流量紅利。特別是那些不注重內容品質,靠從前流量紅利進行運營的大號,影響力會大打折扣。
而對於微信公眾號本身,簡化操作流程的行為可能會讓此前不斷走低的打開率有所轉變。目前,微信公眾平台已有超過1000萬公眾號,競爭激烈。企鵝智酷今年發布的《微信2017用戶研究和商業機會洞察》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大量新公眾號創業者湧入,僅1.8%的公眾號能構成百萬級別的影響力。75.5%的受訪公眾號運營者認為,目前最大的運營挑戰是流量獲取難度加大,閱讀量增長趨勢放緩。今年2月新榜報道稱,從2016年以來,大部分公眾號推送文章的閱讀比率已從12%跌至5%。
除了能拉升打開率,微信采用Feed流,也會給微信公眾號平台帶來商業的新可能性。
這與Feed流的特性有關,Feed流最早由Facebook在2006年9月引入。它改變了用戶發布內容的呈現方式,從原始的時間排序變成了由算法主導的按用戶“興趣”、重要程度和影響力等因子進行的排序。這種方式解決的是內容過載問題,用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Facebook平台的內容遠超用戶的關注上限。算法將不同內容推薦給不同興趣點的用戶,一方麵減少了對用戶的打擾,另一方麵更易從商業化角度變現,如在Feed流中插入原生廣告等。此前有媒體報道,Feed流廣告讓Facebook日入幾千萬美元。
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在Feed流上收入也頗豐。微博較早在界麵上采用了Feed流,百度第二季財報數據走高其中也不乏Feed流廣告的推動。據九枝蘭合夥人兼CTO傅強在一次分享中表示,2016年今日頭條、粉絲通、智匯推、騰訊社交廣告等各家feed收入總和在200億元以上,相信國內整個Feed流大盤過千億指日可待。
但在這樣一片Feed流的唿聲中,騰訊采取了較為克製的態度,內容變現的生態始終沒有走得太遠。今年上半年,微信看一看、搜一搜功能上線時,曾引發大規模討論,當時不少評論認為這是微信在內容分發領域往前邁了一步。而此次的調整如果屬實,微信在內容分發上的屬性偏重則會進一步加強,自然也會對平台內1000萬公眾號現有的生存現狀帶來巨大影響。
最後更新:2017-10-20 19: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