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新、心”,微信這次真的用“XIN”了
一人一桌一信,還記得九個月前,那個綜藝界的“清流”節目《見字如麵》嗎?憑借精良的節目製作能力,以及眾大咖朗讀書信的特色。節目播出後,觀眾普遍好評如潮,豆瓣評分也將近9分!
而最近一款人人可參與的“線上版《見字如麵》”小程序——“與你見字如麵”(後稱“見字”小程序),突然在微信好友之間走紅,甚至掀起了一股“書信”社交的熱潮。還有許多大V自發安利,不禁讓人有些疑惑,這款一點兒不炫酷、不搞笑的小程序,為什麼會迅速流行呢?
一款用“信”溝通的小程序
1、 第一款語音書信工具,大咖獻聲60s語音
第一季《見字如麵》節目組邀請了歸亞蕾、張涵予等知名大咖,將一封封書信演繹地感人至深。而在“見字”小程序中,每個人都能再次重溫,這些曾觸及大咖們柔軟內心的書信。
第一次打開小程序時,會收到一封係統隨機推送,來自明星寄給你的信。這些明星中有實力派演員,也有受熱捧的青年作家……信件不僅可以被閱讀,同時還附帶了一段他們親自錄製的60s語音。經過大咖們獨具特色的聲線詮釋後,書信仿佛有了溫度一般,文字直達心底深處。所有信件和語音會被自動收藏,隻要打開小程序,就可以重溫曾經的感動。
2、 致家人、朋友和愛人,致大浪潮裏的小情緒
這些書信中,有的是名人家書,有些是文章摘選,而有的,隻是幾句至情至性的俏皮話。盡管小程序中的書信來源五花八門,但每一封都經過了精心挑選。在數千年的曆史長河,這些真摯而微小的情感片段卻分外動人。
“見字”小程序將主要關注點,聚焦在信件最原始的社交功能上。收到的書信可以轉寄微信好友,書信沒有內容主題,而是根據收信的對象,將信分為了“致朋友”、“致家人”和“致愛人”三類。
家人、朋友、愛人,寥寥幾字蘊含著真誠而濃烈的情感。在他們彼此來往的書信中,這些關係裏的點點滴滴被用文字記錄下來。通過小程序裏的書信,我們才有機會作為旁觀者,一窺他們的真實生活,感受時代大浪潮中的兒女情長。
3、 自寫自讀,表達最真實的情感
然而就像“見字如麵”的含義一樣,即使他人再優美的文筆和修辭,也很難比親自寫一封書信,更能代表自己的感情。除了可以選擇寄出名人書信外,在“見字”小程序中,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親手寫一段話,並自己朗讀書信錄音。
一字一句的考慮措辭,一段一段地調整頓挫,一遍一遍地感受語氣。也許錄下短短的一百來字,卻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和精力。然而正因為如此,小程序的書信社交,表達的情感卻更為真實和走心。
文藝範兒的社交互動,一次營銷的“新”嚐試
“見字”小程序作為泛娛樂化社交的“清流”之一,在眾多H5和表情包中突破重圍,成功抓住了人們的情感脈搏。但小程序走紅的原因,靠的可遠不止這些。
1、 互動性最強的文藝小程序,俘獲一批敢嚐試的真愛粉
你有多久沒有拿起筆?又有多久沒有寫一封信?
“寫信”即費時又麻煩,也許在大部分人的普遍觀念裏,這種有些原始的交流方式,大概早就不在現在年輕人的考慮範圍內。
但微信小程序正用一種新穎有趣的互動方式,讓書信重新變得“cool”起來,就像奢侈品和潮牌的聯名,總能引起年輕人的瘋狂。“聽語音”、“寫信”、“讀信”、“生成唯一碼”轉發……讀信、寄信的過程,不僅是小程序用戶和信件作者一次跨時空對話,還能結合自己當下的現實,表達某些難以言表的情感。這種別具一格的社交新玩法,卻正好切中了年輕人喜歡嚐試的興趣命脈,成功圈粉無數。
2、產品即營銷,人文共鳴引爆傳播勢能
赫胥黎在20世紀30年代,曾假設未來是一個娛樂高度發達,卻沒有真實情感交流的“美麗新世界”。如今,這個預言有些已成為現實。
而《見字如麵》的開播,卻在大娛樂浪潮的一眾綜藝中,撕開了一道人文主義裂縫。堅守獨特價值,收視口碑爆棚。這讓微信意識到了書信社交這種互動形式的深層情感價值。而以此為核心內涵,參照用戶行為習慣設計的“見字”微信小程序,通過幾位讀信人聲情並茂的演繹,用語音信件敲開了許多人隱藏的真實內心。
在“產品即營銷”的時代,產品好不好用,能不能滿足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在洞察到用戶的痛點後,“見字”小程序用心為用戶創造價值。讓他們體驗到“懂我”,體驗到被尊重和認同後,自然樂意參與和主動轉發,引發傳播熱潮。
微信,懂用戶的“心”
走心、會玩、營銷666……“見字”小程序意外火爆的背後,是微信對如今用戶和社交方式的一種全新理解。
1、挖掘產品潛能,重新賦予生活儀式感
從共享單車到外賣點單,從票務購買到健身打卡,人們從不理解到習慣小程序的存在,用掉了大半年的時間。或許在許多人眼中,小程序隻是一個即用即棄的冷冰冰工具,但是微信自己顯然並不這樣認為。
通過這次“見字”小程序上線後廣受好評,就能意識到微信是如何通過挖掘產品潛能,在為用戶創造一種表達情感的新途徑。而這種深層次、有溫度的情感體驗,是過去純粹的社交工具難以觸及的領域。
用小程序鏈接場景和工具,這是小程序首支廣告片著重強調的一句話。換句話說,小程序對微信的意義,是通過設置一個個場景,給單調重複的生活賦予某種儀式感。
2、用“心”溝通,回歸社交溫情本質
社交生活變越來越容易的今天,人與人的聯係卻似乎變得更割裂。人們接受東西的速度越來越快,High點越來越高,而焦慮的現象卻越來越普遍。“中年危機”、“喪”文化的流行無不證明這一點。而在人們社交生活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微信,似乎認為這個快速焦慮的娛樂時代,需要一劑溫補良方。
以書信內容為核心,以“見字”小程序為主要載體。那些飽含情感的“信”,是書信,也是用“心”。微信在試圖用文字的力量,讓人們浮躁的心沉澱下來,重拾人性的樸素與浪漫,耐性與果決。正是因為這種富有魅力的人文精神內核,微信再一次做出了貼合用戶需求,又走心的溫情營銷。
為用戶創造新的娛樂化體驗,通過賦予儀式感的新形式,鼓勵用戶用“心”溝通,回歸情感社交的本質。將會是所有產品所追求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采媒在線
https://www.cnmei.com/ 投廣告,就上采媒在線
來源數英網 文/Roy
最後更新:2017-10-08 0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