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微信群主注意!國家規定:群裏有違法違規信息,誰建群誰負責!

聯絡朋友發微信

同一個圈子組個群

同一興趣愛好組個群

工作夥伴再來一個群

在現代人的社交生活中

誰的微信賬號裏沒三五個群?

那麼

今天要給微信群主們提個醒了

7日,國家網信辦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並於今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規定》明確表示,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群裏有違法違規信息,誰建群誰負責。

也就是說,

群主要對自己建的群負責

違規建群,

將取消建群資格!

讓你再也當不了群主。

規定主要內容

《規定》明確,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注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製度。

《規定》強調,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信用等級管理體係,合理設定群組規模,實施分級分類管理,並采取必要措施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

《規定》要求,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就《規定》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規定》中所要規範的互聯網群組指的是什麼?

互聯網群組,是指互聯網用戶通過互聯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於群體在線交流信息的網絡空間,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貼吧群、陌陌群、支付寶群聊等各類互聯網群組。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的平台。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包括群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

互聯網群組服務提供者作為平台方,承擔著對群組進行管理的主體責任,《規定》對此提出了什麼要求?

具體來說,平台方應落實的主體責任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製定並公開管理規則和平台公約,明確與使用者雙方權利義務;

二是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對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並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

三是對互聯網群組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並建立使用者信用等級管理體係;

四是對違法違規的互聯網群組及使用者依法依規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五是接受社會公眾和行業組織的監督,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處理投訴舉報。

對建群條件、群組規模、群組管理方式等話題,此次《規定》對平台方麵有何要求?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根據自身服務規模和管理能力,合理設定群組成員人數上限、個人建群上限和參加群數上限。也就是說平台方應根據自身能力來運營相應規模的群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根據群組規模類別,分級審核群組建立者建群資質,完善建群、入群等審核驗證功能,並設置唯一群組識別編碼。

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群組傳播涉淫穢色情、謠言詐騙等違法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對此,《規定》中強調了哪些處置措施?

《規定》第十條明確要求,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聯網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

對於違法違規的互聯網群組,由平台方依法依約采取警示整改、暫停發布、關閉群組等處置措施;

對於違法違規的群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由平台方依法依約采取降低信用等級、暫停管理權限、取消建群資格等管理措施。

同時,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單管理製度對違法違約情節嚴重的群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納入黑名單管理。

對社會一直關注的“群主”“群管理者”責任,《規定》有哪些要求?

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即“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

來看看之前這些真實的教訓

新聞鏈接

微信微博百度貼吧被網信辦立案調查

8月11日上午,據國家網信辦官網消息,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因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其平台用戶發布的法律法規禁止發布的信息未盡到管理義務,被立案調查。

《網絡安全法》第十二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利用網絡從事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等活動。

經北京市、廣東省網信辦初查,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貼吧3家網站的微信、微博、貼吧平台分別存在有用戶傳播暴力恐怖、虛假謠言、淫穢色情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的信息。3家網站平台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其平台用戶發布的法律法規禁止發布的信息未盡到管理義務。

利用微信傳播淫穢視頻案

浙江省雲和縣人民法院此前判處了一起利用微信傳播淫穢視頻案。被告人謝某是一個微信群的群主,群成員人數長期保持在二百人以上。據謝某稱,不知從何時起,有人開始往群裏發淫穢視頻。後來,淫穢視頻竟發展成這個微信群的主要傳播內容。張某在幾個月前進群。

經查,去年8月至10月,張某在該群傳了121個黃色視頻。作為群主,謝某本該負起監督管理職責,卻並沒有阻止群成員傳播淫穢視頻。

法官審理認為,根據刑法相關規定,二人均已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係共同犯罪。鑒於兩人認罪態度好,遂分別判處二人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法律係副主任鄭寧指出,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的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互聯網建立主要用於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的群組,成員達30人以上,對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

群主為何擔責?就是群主肩負的微信群監管職責。

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是:

群主:可以刪減微信群中的所有群員。

群員:不能刪減微信群中的其他群員。

微信群主的監管職責:

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決定了群主與群員的不同職責。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和管理權力的擁有者,自然負有微信群的監管職責。群主應規範群聊行為,維護群聊內容的非違法性。對於群員發布的違法內容,群主應予警告,或者直接將該群員踢出群聊。

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公民個人權益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於群內的違法行為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如果群主不履行監管職責,就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最後更新:2017-10-08 04:21:10

  上一篇:go 微信上線“挪車”功能,穀歌首次更新街景攝像頭
  下一篇:go 南昌市“社區消防宣傳大使”微信投票活動第二輪開始啦!這80位成功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