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搜索引擎,微信智慧生態圈才是終極目標
從2011年到現在,微信早已經不是單純地作為一款通訊軟件而存在。如果你在學生時代還熱衷於QQ的話,參加工作為全部重心一定轉移到微信上。如果說微信公眾平台、微信支付以及小程序等功能的出現都具有裏程碑般的意義,那麼類似搜索引擎功能的出現可能是微信的下一次變革。
中國可能不需要再多一個搜索引擎
為什麼說是類似,我覺得在國內其實已經不需要再多一個搜索引擎出現了。除了360之外,國內搜索引擎市場份額已經被BAT幾乎占盡。騰訊曾經以搜搜發力搜索引擎業務,後並入搜狗搜索,但目前的搜狗搜索也很難和百度、360抗衡。
根據StateCounter Global Stats數據顯示,2017年8月份,百度依然是國內PC端和移動端的搜索引擎市場霸主,份額分別高達60.44%和80.05%。而360搜索在PC端也占據超過26%的份額,移動端的第二名則是由UC瀏覽器用戶撐起來的神馬搜索。而搜狗搜索在PC端和移動端市場份額均不足4%。
即便近兩年百度遭受了多次嚴重的信任危機,也幾乎沒有影響百度搜索在國內的影響力。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的是,對於搜索引擎的使用,一旦產生習慣之後其實是很難去改變的,尤其是已經習慣了十幾年。
微信的目標並非百度或者微博
微信逐漸開放資訊入口,上線微信指數以及最近的熱詞排行榜,這些也都是搜索引擎所需要的重要因素。當然也有人揣測,微信此舉主要針對的是微博,畢竟微博和微信同屬社交軟件一類。但其實微博和微信之間反倒沒有那麼明顯的競爭趨勢,玩微博我們都說“刷微博”,微博的信息更新頻率非常快,你可以不間斷的刷出新的內容,而且參與互動率更方便。而微信一方麵以聊天、朋友圈為主的社交,另一方麵則是微信公眾平台,更強調內容發布。大部分媒體人微信、微博都是同時運作的,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幹擾。
騰訊已經擁有搜狗搜索,不太可能利用微信去建立一個新的搜索引擎,要知道微信直到2017年4月份才正式建立搜索事業部。我更願意去形容,微信在嚐試以社交為中心建立一個貼緊用戶日常生活的生態圈,包括資訊獲取、移動支付、生活服務等等。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未來你可能隻需要微信一個APP就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事情,這就是微信在2014年提出的“微信智慧生活“全行業解決方案。
現在才能理解,“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的真正含義。
微信搜索為智慧生態圈提供一個萬能入口
這樣的理念其實在小程序正式開放的時候就已經被很多人議論過,因為騰訊即使在牛逼,能力也有限,無法在各行各業發揮足夠的價值。微信小程序則是籠絡第三方服務商的策略。微信小程序可以看作輕版的APP,已經覆蓋了資訊、購物、音樂、視頻、團購、交通查詢等等各個方麵,這些大家應該已經是比較熟悉的,移動支付更加不用說。
而微信指數和熱詞排行榜的上線除了更好的服務廣告主之外,也強化了資訊在微信這個生態中的地位。微信公眾平台本身已經涵蓋了非常多的高質量內容,這部分內容接口並沒有開放給百度,而留給了自家的搜狗搜索,同時微信本身已經建立了擁有自己的新聞源,與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整合到一起,資訊內容優勢上甚至可能超過百度。
想要將這些所有的內容串聯起來,就需要一個合適的入口,也就是微信現階段在做的事情。微信APP首頁頂部的搜索框成為了最佳選擇,微信小程序的入口在最近也被放到了搜索框內。微信搜索框是用戶最方便能夠夠到的入口,已經匯集了資訊、公眾號、朋友圈、聊天記錄、小程序等等所有的內容,而這是百度沒能做到的事情。
其實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支付寶目前在做的也是類似的事情,試圖將生活出行的一切服務都搬到支付寶上來,這也是支付寶多次嚐試推社交功能以及支付寶小程序上線的意義。
微信最大的優勢在於以社交功能起家,用戶規模發展起來非常快而且黏性很高。而支付寶雖然擁有無人能及的用戶群,但更多人也許希望它安安靜靜做一款支付工具。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微信在生活圈服務上已經占據了上風,讓消費者做出了二選一的決定。
最後,我想說的是,假使未來某一天真的在微信上看到真正類似“神馬搜索”的搜索引擎出現也不用意外,這也隻是其智慧生態圈的一部分而已。
最後更新:2017-10-08 04: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