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1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漢蘭達長測(4)對話巨無霸途昂,多花10萬值不值?

人是種貪心的動物,開著20多萬的漢蘭達,當看到售價更貴的大眾途昂,盡管不一定起歡心,但好奇心至少會被激起。於是就有了我這篇不公平的對比,其實也可以藉此機會幫助大家回答一個問題,對於看中漢蘭達的朋友,是否有必要再多加錢,去追一台大眾途昂?說起多花錢,途昂依然需要加價提車,深圳經銷商給出的加價幅度是3萬,如此算起來,途昂大概就比漢蘭達貴了10萬左右。

【漢蘭達第三排】

【途昂第三排】

不說太多廢話,直接拿來小鮮肉誌豪的充氣娃娃,塞到第三排,看看兩台車的第三排表現,畢竟這是買家最關心的問題。奇怪事情發生了,兩台車腿部空間沒有很本質的差別。可是途昂尺寸明顯大於漢蘭達,難道學買房那樣,居住麵積被公攤了出去?其實不然,途昂坐墊位置比漢蘭達高,坐姿更加自然。而且途昂靠背更加厚,也更加高,對背部承托更好。換言之,途昂第三排在坐姿方麵,要比漢蘭達更加自然。不過,途昂座椅的填充偏硬,漢蘭達的則更軟更像沙發。以東方人口味而言,漢蘭達座椅更符合舒坦的定義。

途昂有個很德國思維的地方,就是做三排的時候,每張座椅都必須是獨立的,7座車真是能對應出7張座椅。以第三排為例,漢蘭達做成的是一張連排座椅,而途昂則是兩張獨立座椅。換言之,同樣在行駛證上被稱為7座車,途昂隻能坐7個人。對於漢蘭達,可以按2+3+3這樣來安排,實際上坐8個人是沒問題的。隻不過第三排會感覺有點憋屈,加之在路上遇到交警,可能會有法律風險。其實在美國,漢蘭達就是被標注成8座車。隻不過在中國,路橋費等收取都以7座為分界,於是漢蘭達以此7座來巧妙規避。

【漢蘭達尾廂】

【途昂尾廂】

上麵說到,途昂第三排縱向空間,不見得比漢蘭達有明顯優勢,但其實大部分空間是給了尾廂。如果是在7人乘坐的情況下,漢蘭達尾廂隻能讓登機箱橫著放進去,而途昂尾廂深度,足以讓登機箱打豎塞進去。如果是去機場裝滿7個人,途昂的尾廂能相對從容塞進各種大小箱,漢蘭達若遇上多幾個較大的托運箱,很可能會遇到尷尬。不過在機場滿載接人的幾率還真不多,這種事情通常都是讓GL8來做吧。

在造車方麵,依然能看出兩者的思路。大眾的思路,依然是套娃,從轎車到SUV都是這樣式樣,沒驚也沒喜。豐田這方麵就靈活很多,先思考一台7座家用車,買家最需要的是什麼。豐田摸索出來的答案顯然是生活體驗,就如漢蘭達的儲物空間,中央屏幕下方,有一道橫貫整個中控台的長儲物槽。還沒完,漢蘭達的扶手箱,深度做得非常大。跟長測車主阿山調侃,這個扶手箱深到要把頭伸進去,才能找到自己想找的物品。

上麵說到途昂在座椅布置上,有德國人的固執。動態上,同樣能看到德國人的糾結。作為一台很側重於美國市場的車型,途昂若把懸掛調得軟綿綿,全然照顧舒適,大家準沒意見。可是大眾依然不想放棄駕駛,導致途昂的懸掛就變得很糾結。起初一小段,懸掛很柔軟,吸收路麵接縫等較小顛簸,高級感很強。可是僅是這一小段而已,往後懸掛就變得很硬,為的是支撐著上麵大如城堡般的車體。於是就如我在途昂首試裏所說,過一個坑窪,途昂懸掛猶如經曆春夏秋冬,過坎會經曆先柔韌後生硬的變化。

相比來說,漢蘭達懸掛就是全然照顧舒適。濾震由始至終都是那種柔軟感覺,加上座椅也比途昂軟,整台車與途昂相比更舒適。或者這樣來比喻,如果途昂像辦公室的座椅,那麼漢蘭達則像家裏的沙發。前者雖然舒服,但未至於像後者般讓人放鬆。不過操控方麵,途昂車身雖然更大,但開起來反而比漢蘭達更顯小。這是懸掛支撐力在當中作祟,途昂不僅方向盤很輕,日常變線、轉彎也不覺得車身累贅。算是有得有失,這種取舍也符合德國人慣有的價值觀。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10多萬是否值得花?途昂確實有比漢蘭達強悍的地方,更大的車身,開上街的氣勢更強,第三排坐姿更自然,尾廂深度明顯勝出。最讓大家難接受的是,途昂轉彎和變線比漢蘭達更靈活。當然啦,去到停車的時候,途昂大車本質還是會體現出來。不過話說回來,相對實惠的漢蘭達也有自身優勢的地方,例如座椅和懸掛都更舒服更細膩,車內儲物空間更多充足。我們依舊不給大家答案,讓各位根據需求對號入座來衡量。不過說到最後,對於很多人而言,選擇途昂或許隻是源於大眾品牌的附加值吧。

馮晞帆

@3048km

最後更新:2017-10-19 23:34:27

  上一篇:go 榮威RX5不僅是一款車,它還是一麵反應互聯網汽車熱度的鏡子
  下一篇:go 長安CS15EV正式上市 補貼前售價18.94-19.6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