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全球經濟有多瘋狂?這八張圖表說明一切
摘要
在通貨膨脹失控之前,應該減少刺激。然而,這些“願望”並沒有實現。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大央行采取了一係列經濟幹預措施,設計這些幹預措施的經濟學家們認為,降低利率和注入流動性會創造就業機會,刺激投資,最終產生通貨膨脹。
那麼按照這個想法,在通貨膨脹失控之前,應該減少刺激。然而,這些“願望”並沒有實現。
菲利浦斯曲線不再有效
菲利浦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替代取舍關係的曲線,處於“充分就業”的經濟環境意味著通貨膨脹將會上升,理論關係如下圖所示。

事實上,美國現在的失業率非常低,通貨膨脹率也一直處於低水平。這是什麼原因呢?似乎沒有人知道。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在作出解釋,但沒有任何一種可以幫助恢複菲利普斯曲線的有效性。

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又回到20世紀90年代水平
在這樣一個奇怪的經濟體裏,想要工作的人大多數都已擁有工作,但是他們仍然深感不滿,壓力過大,經常感到憤怒。下圖反映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變化。

上麵顯示的是經通脹調整後的家庭收入中位數,而不是平均水平,這意味著一半的家庭收入情況變得更好,而另一半更糟。
我們可以看到,中位數收入的家庭大致回到了20年前的地步,即20世紀90年代中期。更糟的是,遠遠低於十年前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由此看來,民眾不滿意是有原因的。
教育已經成為風險,而不是機會
另一個荒謬在於教育支出。
在美國,教育通常被視為取得成功的關鍵,但現在不一定了。下圖顯示不同教育水平的實際平均每小時工資情況。

從2007年到2014年期間,高級學位僅在相對意義上使你“獲得成功”,實際上你的薪資保持不變,同時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的工資則在下降。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在學院受過教育的人的薪資比僅有高中文憑的人更低。這怎麼可能呢?因為比起高中畢業後直接工作的同齡人,上過大學卻沒有獲得學位的人需要背負更多債務,且他們的實踐經驗不足。
確實,美國學生債務越來越高,正在迅速成為每個人的問題。下圖反映聯邦政府持有的學生貸款債務變化。

納稅人正在陷入規模達萬億美元的學生債務之中。與抵押貸款或商業債務不同,學生貸款債務有可能創造不出有形資產,因為它是用於購買知識的,而知識可能會留在學生頭腦中,也有可能左耳進右耳出。
美國聯邦學生貸款由教育部直接發放,資金來源於聯邦財政,也就是說,每個納稅人都在承擔這項具有獨特風險的債務,無論喜歡與否。
股市市值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峰值

從上圖可以看出,現在美股市值占GDP的百分比遠遠高於房地產泡沫時的峰值,並正在迅速接近互聯網泡沫時的峰值。隨著道指屢屢創下曆史新高,這不免令投資者感到擔憂,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隻“健康牛”,不會重蹈互聯網泡沫的覆轍。
瘋狂的貨幣掛鉤及由虛假信仰驅動的全球市場
貨幣掛鉤往往也會滋生荒謬。沙特不再資助黎巴嫩之後,黎巴嫩貨幣盯住美元的幾率有多高呢?畢竟,黎巴嫩的經常賬戶赤字占GDP比重高達兩位數:

而一旦黎巴嫩與美元脫鉤,情況會如何呢?它會不會像1997年泰銖被迫與美元脫鉤一樣呢?巴林、卡塔爾、阿曼、埃及、巴基斯坦,甚至是沙特,最後會不會步入其後塵?
此外,債券市場也有許多不正常的現象,如瑞士債券收益率為負,意大利垃圾債券收益率低於美國國債收益率等。再來看看股市,下圖顯示了1980年以來四次全球性股災爆發時,市值最大的前十家公司,往往泡沫的破裂也從這些公司開始。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市值排名前7的公司均為科技和數字公司,這是否也顯得不可思議呢?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28 2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