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0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微信上沒禮貌的人,我為什麼不願交往

點擊播放 GIF/221K

文 / 非非馬

難得寫篇吐槽帖。寫前有點猶豫,在讀者群裏問了一句,這樣的選題,你們愛看嗎?結果回應熱烈:接地氣,愛看!當然,那種說“你寫什麼都愛看”的,就是“毫無原則偏心偏愛”的鐵杆兒讀者了,話不能當真,情卻暖心。

好,看了今天的題目,您也知道了,今兒要吐的槽兒是關於微信交流。因為最近接二連三遇到些讓人心生反感的行為,雖不至於生氣,但覺現象值得一說,所以幹脆寫文與大家交流交流。

我曾應ta之請,介紹一個朋友給ta,結果朋友跟我“控訴”了類似的情況。找我朋友求幫忙求合作時,步步緊追,一旦不能合作,或者朋友谘詢ta點其它事情,立刻興趣缺缺,連回複都懶得回複。平時幾乎沒有聯係,甚至連“點讚之交”也懶得“費心經營”,直到下次又有事相求,再來找你。可這時,我朋友早已被搞毛,懶得再搭理。然而,我尷尬的是,這個關係最初是我幫忙牽線搭橋的。所以,做中間人要謹慎啊。

性格與價值觀使然,一個人做事,常常會呈現出一種相似的pattern和節奏,行為與行為之間,都不是孤立的點與點關係。

果不其然,我和這位contact共同認識的另一位朋友,某日也突然來問我:你和那誰熟嗎?怎麼這人經常不回複微信呢?ta問你事兒沒問題,一旦你問ta個事兒,就經常沒回複。ta是覺得ta自己很牛嗎?我的朋友也很惱火。

最近,這位contact又來找我,目的還是“求推廣”。而且還要是免費、義務的。不得不說,這世界上還真的有些人會覺得別人幫ta忙都是理所應當。至少,ta用起別人來,顯出的是一副理所當然的做派。

朋友之間互相幫忙很正常,但前提是我認為我們之間有友情。友情是什麼?是時間沉澱後的一份情感,是精神契合互相欣賞產生的一種吸引,它是彼此真誠相處後的一份結晶。而且,友情也是要有來有往的,單方付出的任何關係,通常都會走向失衡。

因利益而聯結的關係,如果淬結出了感情,那也可以誕生出友情,但彼此如果僅停留於利益層麵的互相需要,那麼它隻是利益關係。是利益關係,那就奉行清晰的利益之交原則——很簡單,利益交換時,公平即可。所謂公平,就是雙方對自己的付出與得到感到滿意。

而我和上述這位contact呢,我們僅一麵之緣,在後來的相處中,我也無法覺得和ta投契投緣——我很難會從心裏喜歡一個功利到隻在有求於我時才聯係我的contact,而且還缺乏基本的社交禮儀。所以,我當然不想為這樣一個contact,單方麵地貢獻自己和團隊的寶貴時間以及我們的版麵資源。

我的確是會寫一些朋友,比如一諾,但那不是一諾“求”來的所謂“推廣”,是我由衷地從心裏欣賞她,覺得她值得推薦給我們的讀者。

而對於這位contact的推廣要求,我婉轉回絕了,出於禮貌,態度十分客氣。雖然,我也曾想過用“不回複”的方式來表示拒絕,既然ta自己也經常不回複別人信息。但一轉念,如果我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我也就變得和ta一樣了。而對我的回複呢,ta再次玩起了消失。意外,也不意外。但按照常理和起碼的交流禮儀,一個人主動發起對話,希望別人幫你的忙,而對方禮貌回複了你,即便是一份委婉的拒絕,但一個有起碼教養的人,至少應該回應一聲,比如:“好的,知道了。”更有教養一點,可以說得更客氣些,比如:“好的,謝謝,以後有機會再合作。”

有這樣起碼的社交禮貌,至少不致於招徠交往者對你的反感,說不準以後就會繼續選擇幫你忙。但這位contact一貫的失禮,一是讓我覺得此人不可交、不值得交往;二是,就算能幫你忙,我也從心裏不願意幫你。

誰也不是聖人。

現實裏,我們普通人都不喜歡那種“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功利之人;放在微信世界裏,這種人就是那種:平時連點讚之交都懶得費心、對別人發給自己的信息經常忽視,一旦主動聯係你就必然是因為有事相求。

我的通訊錄裏,因為人過多,難免就會出現三兩朵奇葩。直到他們有事兒找來,我才發現,哦,原來ta也在我的通訊錄上。而且,還關注我的公號。因為我發現,他們找我,十有七八都是看了我公號的文章,希望我介紹某一位寫過的大咖給他們認識。

有些人是認識多年,但無深交;有些人則是我認為不可交,主動選擇“遠之”;有些人則是剛從某個群或者哪裏加了我做好友,結果沒說兩句,上來就求介紹人脈。太急了。

他們都毫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其實是“越界”的。

你有考慮過,你想認識大咖,可大咖想認識你嗎?大咖那麼忙,為什麼要花時間認識你?你是誰,你的record是?你能給大咖帶去多少認識你的價值?

而我對你,人品、脾性、能力、過往,其實並不夠了解,我和你甚至可能連點讚之交都談不上,我甚至對你那種“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社交方式還頗有微詞,我自己都對你是否可交不能確定,我冒然把你推薦給大咖合適嗎?

而你不考慮我的處境與為難,這麼來麻煩我,本身已經很是一種失禮。

再進一步說,即便你求介紹的不是“大咖”,我作為“介紹人”,也都理應慎重 。我介紹了一個人給誰,就是拿自己的信譽在做背書。我不了解的人,出於責任心,就不能隨便亂介紹。所以我很欣賞西方的“推薦人”傳統,它好就好在,這裏麵有一個信譽背書,而每個做推薦的人,大體都會珍惜自己的信譽,不做胡亂推薦。

微信上,另一種行為也是我挺反感的行為。毒舌、刻薄。一句話,負能量。特別喜歡在別人的朋友圈下做負麵點評,還自以為是幽默、調侃。

比如,知道你是在英國留學的,故意來說英國文憑含金量低,英國留學生都是混一年就拿文憑的,去英國留學的都是成績不好去不了美國的學生,論文都是代寫的。

這種負能量的例子就不多舉了,總之,有類人就是以貶低別人為樂的,從而凸顯自己的優越感。他們從貶低別人中獲得自己的快樂,實現ta的價值感與滿足感。

其實自己每天比昨天優越一點,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優越感來源。而不是,跟別人比,你每天找到一點優越。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毒舌的人,N年前在朋友圈下麵留過兩三次毒舌言論,我不願再給ta侵犯的機會,果斷拉黑了。那時候,我還不像現在這樣涵養好。可即便是現在,雖然我會將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修行的追求,也有了很強的消化負麵情緒的能力,但我仍然會選擇拉黑這樣的刻薄之人。

假使我狀態正常,你的毒舌不能幹擾我,或者我隻需要1秒就能消化你帶來的負麵情緒。可萬一哪天我身體有恙,事業受挫,情緒狀態不佳呢?消化負麵情緒的時間可能就是一個小時,甚至更久。我為什麼要給自己找不痛快、留隱患?

其實不時會有朋友跟我有此類抱怨,我的觀點,對於那些總是帶給人負能量的人,如果不是至親,絕交都要趁早。

人生寶貴、時間有限,不值得交往的人,就應早做決斷,盡早止損。

既然是個吐槽帖,就再說一種讓人反感的微信交流行為。

你們明明是正在溝通一項需要花時間專注溝通的事情——並非那種閑談,你也做好了專注交流的準備、給出了專門的時間,可對方卻回複兩句就突然離開,然後隔上10分鍾、甚至更久才回複一條信息,而且一直以這樣的節奏進行所謂散漫式交流。

我當然可以在這種中間空檔裏繼續做別的事兒,但在這段時間裏,我其實是被迫在同時做兩件事兒——可我本習慣於做事專注,一段時間做好一件事兒啊!

如果你很忙,這時無法專注溝通,為什麼不直接告知我,我完全可以和你另約時間再談啊。這樣,對雙方時間都是尊重。如果你是因為自己習慣同時做兩件甚至三件事兒,那麼你有考慮對方的時間成本嗎?

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下回直接和對方提出來。除非ta是你老板。因為老板通常可能是多線索作業、調兵遣將,那你隻能忍了,盡力適應ta的工作方式和節奏。

在職場上,有一些微信禮節,年輕人容易犯,也順便說下吧。

比如我們最近新上崗的編輯。在應試階段,在做了一番溝通交流後,我曾發我們薪酬考核體係給她,結果她過了一天也沒有回複。第二天,我問她,你收到我的信息了嗎?

她回複,收到了,但是還沒考慮好,所以還沒回複。

於是,我給她“上了一課”:不論你今後是否在我們這裏工作,但就你的做法,我還是想和你說下,也許對你今後處理事情有些幫助。像這種情況下,合適的做法是,告知對方你收到了信息,但是需要些時間考慮,考慮好後,會盡快回複。本來,我們不可能會對任何事情都立刻就有結論,馬上就能回複,這誰都能理解,但不能因此就采取“回避式溝通”,選擇不與回複。這就會失禮。

而在工作中,上司,line manager如果給你發郵件、信息,詢問工作進展,那麼也是應該盡可能最短時間裏回複,告知進展。不論是你完成,還是沒完成工作。甚至,在工作進展中的重要節點上,主動匯報會更好。

作為管理者,的確很怕在工作時間裏見到下屬“無回複”、“無應答”的“失聯情況”。其實同事之間也都一樣。通訊暢通,及時回複,是起碼的職場規。

在聽完我的建議之後,她很感謝,說短短幾天時間,從提交作業、我點評反饋到現在,覺得收獲很多,現在,她成了我的同事。而且再也沒有犯過同類問題。而且,她做得更好,在沒有能夠及時回複工作的情況下,上線後會多一句解釋,告知她是什麼什麼原因沒回複。多這麼一句,通常會讓人覺得更舒服、被尊重,其實朋友、親人之間,也是一樣。這就是一種良好的微信禮儀。

而我的另一位同事小企鵝,在這方麵,真是不能更誇獎她。工作時間,她永遠都是回複及時,即便不是工作時間,比如晚上十二點了,推送也完成了,我本隻是想給她留個言布置下工作,並不期待回複,但隻要她沒睡,我都能很快收到她的回複。她有事也總會提前打招唿。

這背後是什麼呢?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主動性。

如果真有情況沒能及時回複,她第一句肯定是一個歉意的解釋。她這樣的員工,我想可能很難有哪個老板不從心裏喜歡。

人的行為模式,有時並無線上線下之分。

微信的確見人品。

那些喜歡動輒不回複別人信息的人,其實骨子裏通常自大,自視甚高,待人也容易有分別心,隻看重ta覺得有價值的人。打個比方吧,如果是和馬雲爸爸在聊天,有幾個人還會這樣有上文沒下文,突然消失?估計馬雲爸爸就是打一個“嗯”字,你也恨不得發回一個微笑的表情。

不回複你信息,無非是覺得,你對我不重要,我不在乎你的感受,你是否不快;而就算你不快了,對我有不滿,又怎樣,我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所以我可以繼續無視你的感受。

可是啊,世道輪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撇開大道理不說,你怎知他日你就沒有求於別人的時候?

交流的時候,有應有答,本是起碼的禮貌。固然我們誰也不會二十四小時在線,或者隨時有空回複信息,但是,看到信息後,隻要不是騷擾信息,不是無禮信息,在隨後自己方便的時間總應給別人一個回複。

早上起床後,我通常會受到幾十條甚至上百條信息,回複起來當然是有先有後。我也的確會根據緊急、難易程度來區別對待,但是,我最後肯定都會回複。除非是信息沒進來,我的確沒有看見。

在看到別人給我的消息時,我如果在忙,不方便回複,隻要還有時間打上一兩句話,我通常也會告訴對方,在忙,稍後再聯係。除非真的連打一句話的時間都沒有,或者正在開會中沒看到信息。那麼工作結束後再回。

如果長時間沒有回複對方,回複時,我也通常會解釋下,為什麼沒能及時回複。因為,我尊重對方的感受。我將心比心,既然也希望自己的感受被人尊重。

我有一個朋友,做得更好,如果我們正在微信上密集對話往來,而她需要離開一會兒,她總會先打個招唿:我現在要離開電腦一會兒…… 這種行為就非常替別人著想。事實上呢,她人也的確是非常為他人著想,有骨子裏透出的真誠,而且還特別聰慧。我想說,其實,人品和聰慧之間常常是有一種隱秘的聯係。真正聰慧的人,人品都不會差。好,這位朋友就是“奴隸社會”的編輯啦啦。

此外,我自己不喜歡刻薄之人,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做一個不口出惡言之人。我基本不會以開玩笑的方式刻薄別人,很熟的朋友之間也多半就是一句調侃而不主張毒舌。我更絕不會在別人的朋友圈下出於各種心態,留不善意的尖刻言論。當然,正常的交流、批評並不在此列。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正能量的人,也能給別人帶去正能量。

好了,希望我今天的吐槽沒有給你帶去負能量。

寫此文的目的也絕非是為了簡單吐槽,還是希望說,有這樣一些微信行為,值得我們反思,我們也許可以做得更好。

當然,如果你有反對意見,也歡迎你交流。沒準是我自己心胸小了呢,哈哈。

最後,總結下我認為幾個比較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微信禮儀:

1.不毒舌;

2.有應有答,不玩消失——這真不是耍酷的好方式;

3.工作中盡量及時回複同事信息,如果客觀上不能,提前打招唿,或之後補解釋;

4.不回避問題,不能立刻決定的,如實告知還需考慮;

5.自己不越界提不合適的要求;

6.如果雙方在專注交流,彼此互相尊重,不要總是隔一刻鍾才回複對方信息,浪費別人時間。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也歡迎交流,還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自己遇到過的奇葩經曆以及你的感受和觀點。

最後,祝大家周末愉快!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最後更新:2017-10-08 00:57:21

  上一篇:go 微信支付推出新功能零錢通對標餘額寶;百度涉不正當競爭,敗訴賠323萬!
  下一篇:go 微信隱身絕技,玩瘋你的好友!你絕對沒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