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公司:2018年新興市場牛市未完待續
2017年以來大部分新興市場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上漲景象,特別是受內地資金支持,恒指持續上漲,上月一度突破30000點,創2007年11月下旬以來新高,這樣火熱的行情能否在2018年持續呢?在美基金管理公司VanEck首席執行官Jan van Eck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近五年來,美股表現不俗,備受資金青睞,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和國際其他市場反而顯得人氣不足,但進入2017年,這些市場的表現可謂相當出色,即使美股連續高位徘徊,新興市場也有望創下曆史新高。年初至今,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漲30.3%,遠遠領先於MSCI ACWI指數、MSCI世界指數和MSCI美國指數,後者分別錄得17.7%、16.2%及15.6%的漲幅。

盡管新興市場大幅上漲,但估值與許多發達市場相比仍然具有吸引力。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年遠期收益為12.7倍,而MSCI全球指數為17倍,MSCI ACWI為16.3倍,MSCI美國指數為18.40倍。從市淨率看,MSCI 新興市場指數為1.80倍,MSCI 世界指數為2.42倍,MSCI ACWI指數為2.32倍,MSCI美國指數為3.24倍。
對於中國的投資機會,Jan van Eck表示,“中國經曆了通過供給側改革實現去產能,這意味著中國傳統的供應鏈將開始在更公平的經濟基礎上與其他國家競爭。中國的經濟出現了新變化,像阿裏巴巴這樣的科技公司正在崛起,增長超乎人們的預期。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股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板塊成了現在的最大板塊,占股市的份額超過了30%,而能源和金融業的權重不那麼高了。”
他還指出,過去兩年,全球經濟最大的趨勢之一就是中國製造業產能的下降。作為世界製造業的主要參與者,中國生產的煤炭、鋼鐵、鋁和水泥幾乎占全球產量的一半。2016年,中國削減煤炭產能2.9億噸,鋼鐵產能約6500萬噸,今年上半年煤炭產量減少1.1億噸,鋼鐵產能減少4200萬噸,這有利於基礎產業公司改善盈利能力和資產負債表。

技術在電子商務、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過去十年裏,中國果斷地從技術模仿者轉變為在國內運營著眾多大型公司的創新者。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有六家來自中國,其中三家屬技術領域。此外,MSCI中國指數中,有40.4%的公司來自科技行業,金融業公司占比23.2%,位居第二,而能源占4.7%。

總的來看,新興市場的反彈主要得益於商業環境改善、出口上升以及公司資產負債表改善帶來的更高收入增長。投資者對資產類別的信心增強,導致新興市場資金流入量增加。在今年第三季度,流入新興市場股市的資金達190億美元,今年迄今為止流入約650億美元。

Jan van Eck表示,2017年有太多美國的投資組合低估了新興市場,他們錯過了一波牛市,仍未追趕上來,同時擔心落後得太多。展望2018年,他認為新興市場股市(尤其指包括中國、印度及韓國的亞洲股市)的牛市仍處在早期階段,預計2018年流入亞洲股市的資金將增長50%,這將反映在股價上。
未來幾年,新興市場預計將呈現健康增長。新興市場的企業債務正在萎縮,公司在選擇具有良好風險回報的項目時更加謹慎。同時,大部分新興市場的資本支出下降,導致利潤率上升。盡管基本麵正在改善,但新興市場估值仍然比發達市場有25%的折價,這為新興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實現較高增長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此外,隨著商品板塊進一步反彈,新興市場的上漲行情可能會擴大至其他相關板塊,從而推高大盤。
此外,大宗商品價格與商品製造公司的股價之間存在巨大的脫節,特別是在能源領域。在美國上遊領域,經過十年的重大研發支出,預計公司將迎來數年的雙位數增長,回報和現金流量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事實上,今年第三季度,由於商品價格上漲、產量增加及鑽井活動增加,美國許多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盈利飆升,隨著美國原油產量今後可能會大幅上漲,預計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強。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美國原油產量將在2018年達到曆史新高,每日產量由2017年的920萬桶增加至990萬桶。

另一方麵,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到2025年,美國將占不斷增加的全球石油供應量的80%,未來十年內成為淨石油出口國。因此,美國或將取代中東占據石油和天然氣的主導地位,這一轉變將無疑利好美國的上遊企業。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2-04 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