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4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特斯拉在美产能不足必转战中国 在上海独资建厂敲定或让新车降三成?

新融街10月24日讯 特斯拉最近由于产能不足的原因而深陷危机之中,新车的交付量已经完全拖累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如何提高产能已经是摆在特斯拉高层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他们已经决定了前往中国,借用中国的庞大劳动力解决这问题。因而也就屡屡传出了特斯拉要在中国各地建厂的传闻。

比如在昨日,就有报道称,特斯拉已经签署了一份协议在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建造一座工厂,工厂建成后特斯拉仍然需要支付25%的进口税,但是它将拥有公司的完整控股权,而且较低的生产和运输费用很可能抵消关税带来的支出。

针对该传闻,特斯拉中国10月23日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特斯拉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特斯拉中国相关人士拒绝发表其他评论,只是不断重申公司在6月份公布的消息,公司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明确中国境内的制造计划。如果与上海市政府的协议最终签署,它将成为特斯拉开启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通行证。

尽管特斯拉并未宣布与上海市政府签约事项,但业内猜测双方接触已近签约。“毕竟距离特斯拉公布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消息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建厂事宜,预计只剩下细节问题。”汽车行业评论员凌然说。

事实上,近期,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不断传出。早在2014年1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特斯拉长期计划将在中国建生产厂,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特斯拉的官方声明也指出,特斯拉一直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

今年6月,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在上海建厂。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与特斯拉就其在中国建厂事项有合作意向。不过,特斯拉则表示,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建设工厂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建厂让马斯克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建厂给特斯拉的生产提供了接近中国供应链的机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国产后的特斯拉将紧紧抓住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增长机会。

目前,外资企业在华投建工厂最大的阻碍在于,中方规定外资企业必须和中方企业联合投资并且互相分享技术与利润。不过之前的一道政令让这事有了转机。7月1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新规,放宽对外资企业在自贸区投资建厂的规定,以此吸引外资进入,这项规定让外资在自贸区投资建厂成为可能,而这也正是特斯拉最为急迫需求的政策。

根据新版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7年版)》,其比2015版减少共计27项措施,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赋能,对于外资新能源车企来说,“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须使用自有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这一负面清单条款被删去,也为特斯拉入华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根据自贸区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特斯拉有资质在华正式组装整车。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协议是中国政府首次允许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外商独资的汽车工厂,此举将缩减生产成本,但是中国政府会收取25%的进口关税。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支持新兴汽车产业成长以及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我国政府一直在考虑放宽合资车企外资股比的限制,尤其是生产电动汽车的相关法律。有消息称,目前上海市政府已与特斯拉达成协议,允许特斯拉在中国建一个外商独资的工厂。

如果上海市政府允许特斯拉在上海建设外商独资的工厂,那么,此次合作将是中国政府首次允许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外商独资汽车工厂,此举将大大缩减特斯拉的生产成本和交付时间,这也将是外国汽车制造商在华投资必须寻求合资对象政策的重大突破。

而对特斯拉而言,在华建厂意义非凡。尽管根据消息特斯拉仍要缴纳25%的关税,但总体成本算下来,特斯拉在中国生产汽车将大幅降低物流和零配件成本,以更低的售价吸引中国消费者。并且工厂建成后,特斯拉的交货周期也会大幅缩短。在华工厂的建成将使其产能不足问题的问题得到大幅缓解,并且有望显着降低车辆售价,最高或达三成。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产能输出会成为Model 3真正变为大众品牌,抢占市场的基础。而之所以执意选择独资是由于“特斯拉忌讳中方合资方会把技术用在自主品牌方面。”专家认为,毕竟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值风口,人才和技术的争夺非常激烈。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特斯拉在华建厂如果坐实,其带来的“鲶鱼效应”备受关注。虽然从市场占有率来说,特斯拉比不上许多国产新能源车,北汽EC、知豆D2、比亚迪宋DM、帝豪EV等车型在国内销量仍遥遥领先。一些汽车从业者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庞大的新能源车市场空间,特斯拉国产化后,暂不会对销量造成真正的影响,但由于特斯拉强大的IT技术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在“三电”等基础技术上有明显颠覆性的突破,其一举一动都是新能源车市场的风向标。

“特斯拉来了之后,可以倒逼国内新能源车企,做出更优质、务实的新能源车。”崔东树分析认为,如今的自主品牌,尤其是一些“互联网造车”,在产品布局上都主打中高端产品,但由于中高端产品目前仍缺乏竞争,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并不多。包括特斯拉及其他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共同“切走”中高端车型以后,自主品牌会面临不少挑战。

业内学者表示,如果特斯拉在华生产真正实现价格下探,对30万级别的入门级豪华车市场,以及合资厂商的高端车型也会造成潜在压力,“中国购买入门级豪华车的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对新技术、新概念的接受度很高,特斯拉的国产化,将获得年轻群体的欢迎,而合资品牌的定价空间,要突破特斯拉的定价就很难了,合资品牌也会面临更充分的挑战”。

最后更新:2017-10-24 17:55:27

  上一篇:go 更轻更快更便宜,保时捷911 Carrera T明年开售
  下一篇:go 传祺GS7的野心有多大:竟然跑到北美车展去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