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8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天籟之戰2》:塔底、塔尖之間的轉換,真的隻需要一首歌時間?

由東方衛視自主打造的星素對抗類音樂節目《天籟之戰》第二季於10月15日回歸,第二季節目延續第一季的節目主題,繼續發掘能唱、會唱、敢唱的民間歌者,向華語樂壇頂級唱將發起挑戰。第一期節目開播後,CSM52城收視率是0.642%,收視份額是3.73%。

在國內音樂類綜藝中,明星歌手大都以毒舌評委、明星導師的身份來“指點江山”。即便以競演選手的身份站出來進行音樂上的較量和切磋,最終的榮耀仍歸屬於明星。而《天籟之戰2》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星素同台PK為切入點,打破傳統的導師製概念,讓明星走下“神壇”。

《天籟之戰2》這檔節目最初設想的節目亮點是呈現明星的內心恐懼麵、素人的顛覆性勝利以及歌曲改編後更甚原作的耳目一新。因此,節目的賽製設定為四位“天籟唱將”出場時進行90秒演唱,素人歌手們可自主選擇想要挑戰的“唱將”,經過雙向選擇後,4位素人歌手成為挑戰者。素人歌手可以演唱自己擅長的任意曲目,而“天籟唱將”隻能被動地接受命題歌曲,並限時改編。

當然,《天籟之戰2》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夢想的聲音》《我想和你唱》也是如此。三檔節目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區分。從整體概念來看,《天籟之戰2》和《夢想的聲音》比較相似,側重於跟素人的PK以及對歌手潛力的再開發,《我想和你唱》星素同台更側重party的概念。從嘉賓陣容來看,《夢想的聲音》的嘉賓陣容幾乎是新生代可以熟知的,而《天籟之戰2》《我想和你唱》新老結合,嘉賓配置上綜合性比較強。

拋開綜藝節目之間的競爭,單從《天籟之戰2》這檔節目來看,筆者對其改編傳統歌曲以及劇情內容的推進尚存疑惑,接下來將從這兩個方麵來進行探討。

傳統歌曲流行化改編,僅是一次性消費?

《天籟之戰2》會根據每期的主題篩選出相應歌曲,排名前十的歌曲就有機會成為唱將的挑戰曲目,歌手演唱的具體曲目由素人挑戰者指定。第一期歌單的十首歌曲如下:

最終,經過素人挑戰者的選擇,莫文蔚演唱《今兒個真高興》,張傑演唱《回娘家》,華晨宇演唱《阿裏山的姑娘》,楊坤演唱《遊擊隊之歌》。

四位歌手按照節目賽製要求在24小時之內對歌曲進行了改編,莫文蔚的《今兒個真高興》融入了饒舌的元素,這對於普通話不順的莫文蔚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張傑的《回娘家》注入了全新的現代元素,以Acappella人聲伴奏開場,還加入了美式搖滾的元素;華晨宇的《阿裏山的姑娘》融入了鋼琴、搖滾、說唱等各種多元化音樂元素;楊坤顛覆性改編《遊擊隊之歌》將原本簡單的旋律編的更加富有層次感,層層疊進。歌手們在節目中對民歌改編是對原始民歌的繼承,也是對原始民歌的發展,在原始民歌的基礎上加以擴充融合,使得改編過的民歌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不可否認的是,四位歌手的改編將觀眾熟悉的歌曲演繹出別樣的味道,耳目一新。

但值得思考的是,傳統音樂的改編並不是快餐文化,優質的歌曲改編應該得以傳承。就目前音樂改編現狀來看,改編成為了音樂類界節目的“噱頭”和吸睛點所在,出其不意的改編往往能成為節目的熱點和話題。可在節目和歌曲的熱度之後,這些改編的歌曲也隨之沉寂。《天籟之戰2》這檔節目既然以歌曲改編為一大看點,那麼傳統歌曲改編後的大眾的傳唱度和認可度這兩個維度的推廣也是其肩上之責,莫讓音樂改編成為“一次性消費品”。

“塔尖”易守難攻,劇情的設計得造作?

拋開音樂,來談談節目內容。“任何節目都要有社會和諧麵的體現,中國現在是一個階層流動不是那麼順暢的地方,很多底層的人會想往上爬,我們用金字塔這樣的形式PK,不是一個平麵PK,是塔底和塔尖的這樣一個PK。成功的人就可以升上去,它是一種意韻。”這是《天籟之戰2》設計天籟之塔的初衷。

從節目賽製來看,歌手和素人從塔尖到塔底,隻需要一首歌的時間。明星在塔尖之上,素人挑戰者們往往得耗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贏過他們。正因為這樣,除歌曲之外的節目內容也是一大看點,這是一次音樂榮譽的真正共享,傳遞大情懷、正能量。

在這一季節目當中,明星嘉賓當中多了張傑的加入。對於《天籟之戰2》而言,張傑是“新人”。但曾參加過《我型我秀》的他對東方衛視的舞台卻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自家人”了。他感慨道:“我2004年從東方衛視出發,時隔十三年,回到家的感覺很特別,我這十三年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都會特別努力地在這個舞台上展現出來。”對於張傑的“回歸”,第一期節目將這一點放大,除了在與主持人互動、采訪中進行了回顧,還將更多的情感投放在《回娘家》這首歌曲裏,將“回歸”的這種情感得到升華。

《天籟之戰2》這一檔明星素人音樂對抗的節目並無太多可參考的案例,第一期節目整體看下來,一是給人的記憶點少之又少,二是在嘉賓的出場和互動上刻意地鋪了很多“梗”來製造戲劇衝突。一群歌手沿襲著編劇給的腳本“作戲”,從節目之初到對新來嘉賓人選的猜測、張傑從攝像師後麵冒出再到小哥“小學三年級水平”的整蠱,實在有些低幼,有欺騙觀眾的智商之嫌。而素人挑戰者對明星歌手放狠話環節也有點尷尬,“你唱歌跑調嗎?我從沒跑過調”之類的話語在節目中顯得突兀又生硬。顯然,節目組很刻意地在營造明星和素人挑戰者之間的火藥味,可整場節目看下來,素人挑戰者表現得咄咄逼人,而明星們被襯托得小心謹慎。由此可見,節目組在營造明星和素人之間的氛圍上的方式、方法有待提升。

不難看出,《天籟之戰2》既想以素人挑戰明星為噱頭和看點,又希望能夠通過放大明星的曝光度來博取觀眾的關注。因此,可實質上這是一個偽命題,節目能承載的內容是有限的。這樣的做法,對歌手的消耗和節目的品相口碑等方麵的利弊有待考量。

在筆者看來,《天籟之戰2》這檔節目既然側重素人挑戰圓夢,可將劇情的鋪陳多放在素人身上一點。就拿贏了張傑的素人挑戰者李光來說,李光並非真正的素人,他曾在2016年《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在2017年央視春晚,他跟老藝術家李穀一、關牧村合唱《難忘今宵》,CCTV音樂頻道“元宵晚會”與耿蓮鳳老師合唱《回家吃飯》,還演唱過電影《賽爾號大電影3之戰神聯盟》的主題曲《戰神聯盟》。對於這樣一位一直遊走在音樂圈的“素人”,背後絕對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節目組卻將焦點集中在他的肌肉和肺活量上,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呢?

《天籟之戰2》的舞台上,歌手和素人到底屬於塔底還是塔尖,一首歌的時間就能一定成敗。可這樣的成與敗,不過是節目組出於節目內容的推進給觀眾的一個交代。在現實生活中,成與敗的判定可就不是這麼容易了。歸根到底,無論對於明星還是素人挑戰者,《天籟之戰》體驗的過程大於結果。無論結果如何,對於各自人生並無太多改變,“大戰”之後,人生各自歸位。

最後更新:2017-10-25 15:47:04

  上一篇:go 比亞迪元添新丁,帶T回歸、配置升級,能否挽回銷量頹勢?
  下一篇:go 售價10.3萬-11.9萬,哈弗H6搭載1.5T汽油機上市,共計3款配置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