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筆記本 Pro 15.6 英寸體驗:屏幕大了,體驗也「Pro」了不少
摘要
除了更大的 15.6 英寸屏幕,小米筆記本 Pro 在硬件、外觀、工藝、散熱上相比之前的小米筆記本 Air 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去年 6 月,小米發布了小米筆記本 Air 13.3 和小米筆記本 Air 12.5 兩款產品,正式進入筆記本電腦市場。在這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小米又發布了多款升級版本,並且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在一年前的雙 11 期間,小米筆記本 Air 13.3 甚至賣到了筆記本電腦的單品銷量第一。
9 月 11 日,在小米 MIX 2 和小米 Note 3 發布的同時,小米還發布了一款全新的筆記本電腦——采用深空灰配色的小米筆記本 Pro 15.6 英寸(以下簡稱小米筆記本 Pro)。
作為小米筆記本電腦中一個全新的係列,相比起小米筆記本 Air,小米筆記本 Pro 在屏幕尺寸、外觀、配置、鍵盤、散熱等方麵都有明顯的不同,變得 「Pro」了不少。
在體驗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後,下麵是我們對小米筆記本 Pro 的一些想法。
MacBook Pro 級別的工藝?
從外觀上看,小米筆記本 Pro 沿用了小米筆記本 Air 的設計風格,機身采用了全金屬機身,整機輪廓方正硬朗,頂部是「空無一物」的無 logo 設計,屏幕所在的 B 麵覆蓋著一整塊玻璃,出風口也依舊位於轉軸處。
這些眾多元素都和小米筆記本 Air 保持一致,不過相比小米筆記本 Air,小米筆記本 Pro 在外觀上有兩個明顯的變化:第一是整機的顏色從之前的銀色或金色換成了深空灰,第二是鍵帽的顏色從之前和機身顏色對應的銀色或金色改成了黑色。
這兩個改變,加上 15.6 英寸的屏幕,讓小米筆記本 Pro 怎麼看都有幾分 15.4 英寸新款 MacBook Pro 深空灰配色的意思。
當然,話說回來,作為過去很多年裏筆記本電腦的標杆,很多產品在設計時都會或多或少地「借鑒」一下 MacBook,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對於小米這個 PC 市場的「新人」來說,做產品時參照 MacBook 也不失為一種穩妥、靠譜的選擇。當然了,我們還是希望,小米在未來的筆記本電腦產品中,可以多一些自己的設計語言。如果你現在希望讓小米筆記本 Pro 更加有辨識度,可以買些自己喜歡的貼紙貼到「幹淨」的 A 麵上。
另外,值得讚賞的是,小米對蘋果的「致敬」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外觀上,在工藝上,小米筆記本 Pro 也達到了相當不錯的水準。
相比之前的小米筆記本 Air,雖然都是全金屬機身,不過小米筆記本 Pro 在工藝處理上做得要更精致一些,之前產品上偏軟的頂蓋也做了強化,按上去不會有鬆鬆垮垮的感覺。 雖然比 MacBook 和 Surface 這一檔要差點,但考慮到小米筆記本 Pro 最貴也不過 6999 元,在其所在的價格檔,小米筆記本 Pro 的工藝屬於非常優秀的。
15.6 英寸 1080p 屏幕,豐富的接口
在屏幕部分,小米筆記本 Pro 采用了一塊 15.6 英寸的 1080p LCD(我們手上的這塊屏幕麵板來自京東方),分辨率 1080p,並且和 MacBook 類似,小米筆記本 Pro 屏幕所在的 B 麵覆蓋著一整塊康寧大猩猩玻璃,擁有很好的一體性,但和之前的小米筆記本一樣,屏幕不支持觸摸。
此外,小米筆記本 Pro 的這塊屏幕還擁有 72% 的 NTSC 色域,需要說明的是,72% 的 NTSC 色域並不意味可以覆蓋 100% 的 sRGB 色域(實際應該能達到 80%-90%),不過相比很多同級別產品中還在使用的 45% NTSC 色域屏幕,小米筆記本 Pro 這塊屏幕的顏色還是明顯要更加飽滿一些。
至於 1080p 的分辨率,也是這一價位產品的主流表現了,相比高端筆記本電腦上的 3K、4K 屏幕,清晰度肯定有差距,不過正常的使用「姿勢」下,距離屏幕 40 厘米左右,並不會感到屏幕有明顯的顆粒感。
在屏幕的邊框控製上,小米筆記本 Pro 做的也不錯,其中左右邊框為 6.5 毫米,上下邊框稍微寬點,攝像頭位於上邊框中間,根據小米的官方數據,小米筆記本 Pro 的屏占比達到了 81.5%。
更大的機身為接口留下了更加充裕的空間,小米筆記本 Pro 的機身接口也相當豐富。
右側由上至下分別是全功能 USB Type-C(可以充電、傳數據、輸出視頻)、USB Type-C(可以傳輸數據)以及一個全尺寸 SD 卡讀卡器(相機用戶淚奔…),有些遺憾的是沒有上 Thunderbolt 3。
左側由上至下分別是 HDMI、兩個標準的 USB Type-A 母口、3.5 毫米耳機麥克風插口。
如果這些接口還不夠用,小米還提供了多款的 USB Type-C 轉接頭。
比如下麵這個售價 149 元的 USB-C 至 Mini DisplayPort 多功能轉接器,可以輸出一個 Mini DP(支持 4K 60Hz)、一個 USB Type-C(可以用來給電腦充電)以及兩個傳統的 USB Type-A 母口。
還有這一款售價 199 元的 USB-C 至 VGA 千兆網口多功能轉接器,它可以輸出一個 VGA、一個千兆以太網口、一個 USB Type-C(可以用來給電腦充電)兩個傳統 USB Type-A 母口,可以輸出一個 HDMI(1.4 版本,4K 隻能 30Hz)、一個 USB Type-C(可以給電腦充電)以及一個 USB Type-A 母口。
小米筆記本 Pro 15.6 的機身重量為 1.95 公斤,對於一款 15.6 英寸同時配備了獨顯的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重量控製的還算不錯。
作為對比,戴爾 XPS 15 的重量為 1.78 公斤(56 Whr 電池、非觸摸屏)或者 2 公斤(84 Whr 電池、觸摸屏),15.4 英寸 Multi-Touch Bar 版 MacBook Pro 重量為 1.83 公斤,當然,這兩款筆記本電腦的價格都要遠遠高於小米筆記本 Pro 15.6。
類似老 MacBook 的鍵盤手感
雖然小米筆記本 Pro 的配色讓它看上去很像是新款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不過在鍵盤手感上,小米筆記本 Pro 其實要更加接近老款的 MacBook Pro。
首先,得益於 C 麵充足的空間,小米筆記本 Pro 的鍵盤鍵距達到了 19.5 毫米,是貨真價實的「全尺寸鍵盤」,不過沒有配備數字鍵盤區域。鍵程上,小米筆記本 Pro 為 1.5 毫米,算不上很長(更輕薄的 ThinkPad X1 Carbon 鍵程有 1.8 毫米),但比新款 MacBook Pro 不足 1 毫米的鍵程要長得多。
鍵盤手感好不好是一個主觀性比較大的問題,小米筆記本 Pro 的鍵盤給我的感覺是比較清脆,不過鍵盤的基板似乎有點硬,敲擊起來沒有 ThinkPad 的高端本那樣有彈性,但依然比新款 MacBook Pro 上那個鍵程很短並且噪音很大的二代蝶式鍵盤舒服多了(這個觀點很主觀,我個人非常不喜歡 MacBook 上的蝶式鍵盤),有些老款 MacBook Pro 鍵盤的感覺。
觸摸板方麵,在官網的介紹中,小米筆記本 Pro 15.6 並沒有出現微軟 Precision Touchpad 認證,不過觸摸板體驗也還不錯,和行業標杆的 MacBook 的 Force Touch 觸摸板以及微軟 Surface Laptop 上那個已經非常接近 MacBook 的觸摸板有些差距,在五六千檔的 Windows 筆記本電腦中,小米筆記本 Pro 15.6 的觸摸板屬於「還算不錯」的那一類。
此外,小米筆記本 Pro 還標配了指紋識別模塊,位於觸摸板右上角。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在觸摸板中「鑿」從一個長條形指紋的設計,不過好在指紋識別的速度比較理想,並且由於小米筆記本 Pro 15.6 的觸摸板麵積很大,日常使用手指也不會經常滑到這個凹槽處。
小米筆記本 Pro 15.6 還搭載了兩個哈曼 Infinity 定製的揚聲器,單個功率 2.5W,外放音質不錯,優於小米筆記本 Air 上使用的單個 2W 的 AKG 定製揚聲器(Infinity 和 AKG 都是哈曼集團旗下的品牌)。 和小米筆記本 Air 一樣,小米筆記本 Pro 15.6 揚聲器也位於底部,這意味著如果你想要獲得最好的外放效果,最好把電腦放在一個表麵平整的桌麵上。
八代酷睿 + 增強版 MX150 獨顯
小米筆記本 Pro 有三種配置可選,均為八代酷睿 + NVIDIA MX150,其中 5599 元的低配版用的是新一代輕薄本中常見的 i5-8250U,6399 元的中配版和 6999 元的高配版用的都是 i7-8550U,低配版和中配版都是 8GB DDR4 內存,高配版是 16GB DDR4,三個版本的硬盤容量均為 256GB。
我們先來看 CPU,Intel 的八代酷睿的代號是 Coffee Lake,相比之前的 Sky Lake、Kaby Lake,Coffee Lake 最大的變化就是核心數量。Intel 之前幾代的低電壓 CPU(也就是 U 結尾的型號),無論是 i5 還是 i7,都是物理 2 核心,到了 Coffee Lake 上,低電壓 i5 和 i7 都直接翻倍,上了物理 4 核心,並且 i5-8250U、i7-8550U 還都支持超線程,也就是 4 核 8 線程。i5-8250U、i7-8550U 的區別主要在主頻和緩存,i5-8250U 基礎主頻 1.6GHz,睿頻 3.4GHz,i7-8550U 主頻 1.8GHz,睿頻 4.0GHz,此外,i5-8250U 的三級緩存是 6MB,i7-8550U 為 8MB,兩款 CPU 的 TDP 均為 15W。
從跑分數據上看,由於采用了 4 核 8 線程設計,8 代酷睿大幅度領先 7 代,不過由於「功耗強」的限製和散熱的考慮,八代低電壓酷睿的 CPU 是無法在高頻率下長時間持續運行的,實際體現出來的性能往往沒跑分這麼誇張,差不多接近 7 代標壓的表現,優於 7 代低壓自然是沒懸念的。
小米筆記本 Pro 配置上的另一個亮點是其標配的 NVIDIA MX150 獨立顯卡。
MX150 是 NVIDIA 在今年年中發布的針對筆記本電腦的入門級獨顯,它包含了兩個版本,一個是 TDP 為 25W 的「滿血」版,一個是 TDP 僅為 8W 的低功耗版本,前者的默認頻率為 1469MHz,典型 boost 頻率為 1532MHz,帶寬 48.1GB/s,後者的默認頻率 937MHz,boost 頻率為 1038MHz,帶寬 40.1GB/s。
從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出,「滿血版」的 MX150 的規格明顯要高一些,實際的性能表現先比 8W 的低功耗版本會有 15% 左右的優勢,不過這 15% 左右的性能提升其實是以高得多的 TDP 為代價換來的,在非輕薄本或者是入門遊戲本中沒什麼問題,不過放在輕薄本中就很不劃算了,所以絕大多數的輕薄本上出現的 MX150(其中包括小米筆記本 Air 13.3 指紋版)都是 8W 的低功耗版,不過即便是 8W 的 MX150,相比上一代的 940MX 也有接近一倍的提升。
小米筆記本 Pro 15.6 用的這塊 MX150 比較特別,它的頻率比低功耗版高,但低於「滿血」版,標準的低功耗版默認頻率 937MHz,boost 頻率 1038MHz,小米筆記本 Pro 15.6 的默認頻率 1252MHz,boost 頻率為 1341MHz,帶寬和低功耗版一樣,均為 40.1GB/s。在 3DMark Fire Strike 模式下,小米筆記本 Pro 可以得到 3100 左右,相比采用標準版 MX150 的小米筆記本 Air 13.3 大約 2600 的分數略高一些。
至於實際的遊戲性能,《守望先鋒》中低特效沒啥壓力,至於「吃雞」,最低特效勉強能跑的動,不過顯然的是,NVIDIA 的 10 係入門獨顯並不是一個「吃雞」的好選擇。
硬盤上,我們手上這台高配版小米筆記本 Pro 搭載的是三星 PM961,PCIe x 4 總線,實測連續讀寫都能超過 1000 MB/s。
除了這快 SSD,小米筆記本 Pro 還預留了第二個 SSD 接口,並且和主硬盤同樣為 M2. 2280,這在同類產品中時極為少見的,如果你覺得 256GB 的硬盤不夠使,可以方便得安裝第二塊高速 SSD。
散熱方麵,小米筆記本 Pro 用上了雙風扇,實際散熱效果明顯好於我們之前體驗的采用七代酷睿 + MX150 的小米筆記本 Air 13.3,並且噪音控製得也比較理想。
小米筆記本 Pro 的電池容量為 60WHr,對於這個尺寸的產品算是中規中矩,略低於新款 15.4 英寸 MacBook Pro 的 76WHr,在我日常的瀏覽網頁、看視頻、碼字使用中,小米筆記本 Pro 可以堅持六七個小時。
另外,小米筆記本 Pro 的充電速度很快,半小時能充進去 40% 多,而且由於用的是 PD 協議,使用其他 PD 協議的電腦充電頭也可以正常對小米筆記本 Pro 進行充電。
係統方麵,小米筆記本 Pro 預裝的是 Windows 10 家庭中文版,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筆記本 Pro 直接附送了 Office 2016 家庭和學生版,官方售價為 748 元,變相省下了一筆開銷。
一台更大更「Pro」的小米筆記本
作為一款打上了 Pro 名字的產品,小米筆記本 Pro 相比起之前的 Air 係列的確「Pro」了不少,它的屏幕更大,配置更高,工藝更好,散熱更優秀,而 5599 元起的售價依然足夠「小米」。不過需要提醒的是,MX150 的性能雖然遠好於 940MX,但依然不是一款「主流遊戲本」級別的顯卡(遊戲本 1050Ti 或者以上級別的顯卡還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對遊戲性能沒有很高的要求,或者願意偶爾用最低畫質來「吃個雞」,小米筆記本 Pro 是綜合外觀、工藝、配置後,在其所在價位最值得考慮的 15.6 英寸筆記本電腦之一。
原文作者:賈伯斯龍原文出處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小米社區;原文作者若有異議,請聯係樓主妥善處理
最後更新:2017-11-07 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