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股累積的風險 回調或超乎想象
主要觀點
上周國際市場有多個重大事件發生:日本和英國兩大央行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美國公布最新非農數據,特朗普稅改方案放出,美聯儲新任主席確定。但這些重磅事件卻沒能激起太多波瀾。
日本央行一如市場預期地維持政策利率-0.1%不變,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0%不變。英國央行啟動了10年來的首次加息,但同樣完全在市場預料之中。同時,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均表現出了意料之外的寬鬆態度:日本央行下調了未來兩年的通脹預期,且黑田東彥明確表示,“現在緊縮政策以應對未來風險的說法是無稽之談”;英國央行下調了GDP增速和通脹率預期,對未來加息表現謹慎,凸顯了這次加息的被動性。所以,日元和英鎊在會議結束後均出現明顯下跌。
特朗普上周正式提名美聯儲現任理事鮑威爾為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我們此前已經提到,特朗普應該會選擇偏鴿派人選,至少是“聽話”的人選。而且無論是誰繼任,對美聯儲貨幣政策都不會有明顯調整,維持當前緊縮節奏是最為穩妥的做法。 所以,鮑威爾當選完全符合預期,沒有影響市場。
詳細版特朗普稅改方案在上周四正式公布,但已經較原計劃推遲一天。正如我們此前指出的,如果隻是將9月的版本詳細化,市場的反應將會是“不滿意”,美元也可能出現短暫回調。美元上周四的短暫回調可能與此有關。
美國10月非農數據如約出爐,26.1萬的新增就業人數和4.1%的曆史最低失業率,以及較低的勞動參與率和薪資增速水平,令這次非農數據喜憂參半,但總體上可用穩健來評價10月的就業市場。所以,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在數據公布後維持在90%以上。
重磅的事件沒能帶來重磅的效果!從英、日、歐三大央行的表現中,能看到它們追隨美聯儲加息之路上的艱辛和猶疑,一如前兩年拖拖拉拉的美聯儲。而全球央行們的小心翼翼,以及風險事件的波瀾不驚(波動率跌至曆史低位),加劇的卻是資本市場的野心勃勃。美股三大股指已經連續8周上漲,創2013年以來最長連漲周數。此時,我們需要更加警惕美股累積的風險。當沒有利空成為主要利好時,一旦真正的利空因素出現,美股回調幅度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海外政策追蹤
日本央行按兵不動,黑田強調繼續寬鬆
上周二(10月31日)日本央行公布了最新利率決議,維持政策利率 -0.1%不變,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0%不變(圖表 1)。但同時,日本央行下調了通脹預期,將2017-18財年的核心CPI預期從1.1%下降到了0.8%,將2018-19財年核心CPI預期從1.5%下調至1.4%。在隨後的央行行長新聞發布會上,黑田東彥明確表示,“日本央行維持寬鬆政策直到實現2%通脹目標的立場沒有改變”,“現在緊縮政策以應對未來風險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日本央行的態度與此前一致,繼續將寬鬆進行到底,所以日元在會後再度走弱。不過,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那樣,日本央行很可能會因為沒有購債空間、長期坐莊股市和壓低金融業利潤等問題而被迫逐漸收緊貨幣政策。事實上,日本央行今年購債規模就已經少於以往,從這個角度說,日本央行已經在降低寬鬆力度了(圖表 2)。如果日本能繼續保持當前的經濟增速,或者通脹回升的速度好於預期,其政策收緊可能不會太遙遠。

英國央行鴿派加息,英鎊短線快速跳水
11月2日,英國央行公布了最新利率決議,10年來首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0.25%上調至0.5%,同時維持原本購債規模不變(圖表 3)。對於這次會議的結果,市場早有預期,但原本市場期待的幾大看點,也值得關注。
看點一,投票比例。本次會議上支持加息的投票比例是7:2,市場原本預計如果比例是9:0或8:1,則表明央行整體偏鷹派,將對英鎊有所提振,但如果是7:2或更低的比例,則英鎊無法得到支撐。
看點二,經濟展望。英國央行下調了今年和未來的通脹預期,同時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這也是英鎊的利空因素。
看點三,加息路徑。會議紀要提出,所有成員均認同,未來的任何加息預計都將是漸進且有限的。這表明英國央行繼續保持謹慎,同樣不利於英鎊。
不出所料,英鎊兌美元在決議公布後快速跳水,短時間從上漲0.6%變為下跌0.9%,跌幅達180bp。我們上周就曾提示,對於本次加息,市場本就抱有懷疑心態,認為現在加息並不是好時機,隻是受製於通脹超調而被迫行動(圖表 4)。若後期沒有明顯利好因素,英鎊還會維持弱勢震蕩。

中美開展反傾銷戰爭,貿易合作或難達成
日前美國商務部初步裁決中國產鋁箔存在反傾銷行為,決定對中國鋁箔征收反傾銷關稅,其稅率非常高,區間為96.81%-162.24%。如果該決定在明年2月最終通過,對中國鋁箔廠商將是不小的打擊,因中國是美國的最大鋁進口來源國,中國對美出口的鋁製品占比約在15%左右。
其實針對中國鋁箔的反傾銷調查從今年4月就已經開始,當時正值“習特會”進行,中美“百日計劃”隨後啟動,但“百日計劃”沒有實質進展。考慮到特朗普將在11月初訪華,所以在當前時點,美國宣布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可能有額外意義,即對中方施壓,以便下一次“習特會”上爭取更多的優惠。這或許是特朗普的又一個“嘴炮”攻略。
但這次“嘴炮”不一定有效,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10月30日,中國商務部決定對產於美國、沙特等國的進口乙醇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顯然是針對美國的反擊。雙方劍拔弩張不利於進一步的經濟談話,在11月的“習特會”之後,這些充滿火藥味的政策可能都會撤銷。但有了“百日計劃”的前車之鑒,我們或許也不用過於期待更密切的貿易合作了。
經濟基本麵分析
非農數據表現穩健,美國經濟複蘇持續
上周五(11月3日),美國10月非農數據出爐,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26.1萬人,雖然低於市場預期,但已經是去年7月以來的最大單月增幅。同時,8月和9月的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均有所上修。失業率繼續創下17年新低,為4.1%(圖表 5)。這兩項數據表現靚麗,但也有指標表現較弱。10月勞動參與率回落至62.7%,是今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平均時薪同比為2.4%,是去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圖表 6)。總體來看,這次非農數據表現穩健,意味著美國經濟繼續處於複蘇周期中,對美聯儲加息節奏也不會有明顯影響。目前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已經超過90%。

大類資產走勢回顧
美元指數小幅上漲,鴿派加息打壓英鎊
美元指數上周上漲0.11%,為連續第三周上漲。上周美國非農數據、鮑威爾接任美聯儲主席、最新稅改方案均沒有對美元帶來明顯提振,因此更多的是因為其他貨幣貶值的被動上漲。上周英國央行多年來首次加息,但其表現出的鴿派態度令市場失望,英鎊抹去此前漲幅,當周下跌0.4%;日本央行上周繼續表現出寬鬆態度,也導致日元下跌0.34%。英鎊和日元下跌導致美元指數上周小幅上漲。也因美元並非本身非常強勢,上周新興市場沒有出現前兩周那樣的普遍下跌。韓元升值較多,全周上漲1.47%;俄羅斯盧布下跌較多,全周下跌1.72%(圖表 7,圖表 8).

減產協議有望延長,布油突破60關口
在減產協議影響之下,上周原油又迎來新利好,美服貝克休斯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周美國減少八座活躍鑽機,為2016年5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鑽探活動下降趨勢得以延續。同時,來自中國的不斷增長的原油需求也提振了市場信心。WTI原油期貨上漲3.23%,報收55.64美元;布油價格小幅下跌2.4%,回到58.99美元(圖表 9).
黃金上周保持平穩,因沒有很多超預期事件爆發,美元上周走勢也較為平緩。COMEX黃金環比上漲0.01%,報收1267.8美元/盎司(圖表 10)。我們維持此前判斷,在稅改實質利好出台之前,金價有望繼續維持穩定。

美股創2013年最長連漲周數
上周美股繼續上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0.4%,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9%(圖表 11)。科技股繼續拉動大盤上漲,蘋果公司上周發布超預期的業績公告,以及新型號蘋果手機需求大增,導致科技板塊整體表現優異。美三大股指已經創下2013年以來最長連漲周數(8周),波動率也下降到曆史低位(9.14)。但需要警惕美股風險也逐漸累積,一旦利空因素出現,回調幅度可能較大。
歐股上周整體上漲,英國倫敦富時100指數上漲0.74%,法國巴黎CAC40指數上漲0.43%,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漲1.98%,意大利ITLMS指數上漲1.52%。因為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近期的鴿派態度,即便二者均開始或表示將開始收緊,市場均認為貨幣政策基調偏寬,所以股市繼續回升(圖表 12).

美債收益率曲線再度走平
上周美債收益率曲線再度走平, 1年期、2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7bp和4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下行8bp,收於2.34%(圖表 13)。美債收益率曲線走平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麵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繼續上升,另一方麵,市場認為美聯儲新主席鮑威爾可能延續耶倫謹慎加息的立場,同時對特朗普稅改方案依然抱有疑慮,所以短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而長端收益率下行。
歐債延續了前一周的走勢,在歐央行鴿派言論的影響下,歐元區國債收益率繼續下行,再加上英國央行的鴿派加息,上周德債收益率整體下行,1年期、2年期和10年期德債收益率分別下行2bp、4bp和7bp(圖表 14).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07 15: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