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5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特斯拉有望獨資在中國建廠,自主新能源害怕了嗎?

近年來,特斯拉入華的傳聞此起彼伏,幾乎月月都有不同的傳聞爆出,雖然鬧得沸沸揚揚,但始終都無疾而終。

不過,該來的遲早會來。

近日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已經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在上海自貿區投建一座獨資工廠。然而時隔兩天,上海市政府負責電動汽車項目的官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沒有就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全資製造廠簽署協議。

一時間網絡上也是眾說紛紛,但不管何時進來,中國政府的政策無疑對特斯拉來說都是最大阻礙,以獨資的方式落戶上海,更是史無前例!

為何是史無前例?

為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我國早在1994年就頒布實施《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政策明確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

長時間裏,合資車企占據國內主導地位,雖然有股比的保護,看似中外雙方獲得雙贏,其實先進技術並未獲取,造就了國內外車輛的雙重標準,甚至落後好幾代。對於中方企業得不到較好的發展。

在過去10年裏對於股比的開放爭議從未停歇,中國政府也一直在考慮放寬這一政策,尤其是生產電動汽車的相關法律。而如果特斯拉隻在自貿區內,更像是試驗田,不能算全國意義上的開放,但或許是外企進入國內的開始。

對於特斯拉以獨資的形式在中國建廠,除了繳納25%的進口關稅外,其他收益也將獨吞。一旦國產製造成本降低,將對自主品牌形成較大的衝擊。尤其是旗下產品Model 3,在發布後短短24小時內,便收到18萬份預訂,3.5萬美元起的售價,如果成本再次降低,對於自主高端純電動車會有多大影響?榮威、BYD、特斯拉你會選誰?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智能手機時代,喬布斯創造的iphone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門。熱點觸摸、無物理按鍵,擊敗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稱霸多年的傳統手機大戶。而從中收益的國產品牌如華為、小米、oppo等,依托國內完整的產品供應鏈,打造出極具性價比的智能手機,並迅速崛起。

或許強者的來襲,更能促使自主品牌提升其產品力,特斯拉的到來更加帶動國內電動車市場的產業與服務鏈,汽車行業才能像手機行業一樣有更多的民族品牌崛起。

近年來,中國品牌不斷崛起,以長安、長城、吉利為首的企業不斷推出諸如CS55、哈弗H6、博越等明星車型,憑借較高的產品質量與性價比,帶動了自主品牌整體市場份額的提升。2017年上半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3.9%,在未來這一份額還將繼續擴大。而在新能源市場,截止9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在前三季度總共完成31.23萬輛的銷量,想較去年同期增長48%。可以看出,我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正不斷創新高,即便麵對合資的競爭,也並不一定占據下風。

隨著雙積分政策的發布實施和國內傳統燃油車禁售時間表製定,在麵對特斯拉與外資車企的不斷滲入,必將推動自主品牌對其產品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車迎來黃金時代。自主車企隻要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增強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的差異化競爭力,最終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請作者聯係我們,以奉稿酬)

最後更新:2017-10-24 19:58:47

  上一篇:go 一見鍾情源於外觀 福克斯提車分享
  下一篇:go 特斯拉把“全球最大超級充電站”設在了上海,還想在上海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