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淘宝隐私保护得咋样 24号来看四部门评审结果
网络图片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辉)9月16日至24日,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上海举行。身处日益“透明”的信息时代,怎样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每次下载APP或者软件,都需要用户提供内容详略不等的个人信息。手机网络约车、买早餐手机支付,即便是用手机浏览新闻、删除照片,这些都将在网络上留下痕迹。
可以说只要使用网络服务,就一定会产生信息和数据,这些数据都会放置在厂商的服务器上,这些都是用户的隐私。
9月18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在“2017年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近年来,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过度采集、滥用以及非法交易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赵波表示,目前有些服务提供商隐私条款,或是隐私条款不完整。有的隐私文本则语焉不详、晦涩难懂、避重就轻。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6月22日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来,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
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用户的信息、数据和厂商之间,应该遵循平等交换原则,即用户享受服务,厂商获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要有知情权,厂商要得到用户授权才能使用信息,也就是说,用户要有选择权、拒绝权。
保护用户隐私另一个原则是安全处理,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有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要在云端对用户数据进行足够强度的加密,包括安全存储和安全传输。
7月27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指导开展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行动。其中,首先启动的是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即对微信、新浪微博、淘宝、京东商城、支付宝、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航旅纵横、携程网十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进行评审。据了解,评审“成绩单”将于9月24日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个人信息保护主题日”发布。
赵波介绍,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新成效,但仍存在“隐私条款仍不够直观有效,收集的信息和关联性说明不够充分,个人信息保存信息描述不够明确”等问题,“隐私条款专项工作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更新:2017-10-08 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