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9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唿之欲出:鮑威爾勝率最高

摘要

從貨幣政策連貫性、學術素養和過去的執行能力來看,耶倫是最合適的人選。

  本屆美聯儲主席耶倫的第一任任期將於2018年2月期滿,市場對於其不連任的預期高於曆屆主席。機構認為,在當前美國經濟複蘇、通脹卻相對低迷的大環境下,美聯儲主席提名將對金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因為對於當前形勢的不同評估可能意味著不同的貨幣政策路徑。

  2017年9月6日,美聯儲“二號人物”費希爾決定在其任期結束前8個月辭去其在美聯儲理事會中的職務,稱是因為個人原因。他是耶倫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二人在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方麵頗具共識,使得原本很容易引發金融市場巨震的“去寬鬆”進程顯得異常平滑。而隨著費希爾的離去,美聯儲理事會出現了4個空缺,意味著耶倫連任的概率減小,特朗普對任命美聯儲官員有了更大的靈活度。

  據悉,美國總統特朗普很可能會在11月3日展開亞洲行前,提名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根Predictit網站上的預測來看,當前美聯儲主席的潛在候選人共有10位,市場預期集中於美聯儲理事鮑威爾(Jerome H. Powell,55%)、前美聯儲理事沃爾什(Kevin Warsh,19%)、現任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17%)、斯坦福大學教授泰勒(John Taylor,17%)、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和前高盛“二把手”科恩(Gary Cohn,4%)五位候選人。

  記者采訪多位華爾街投行人士後發現,各界都認為,從貨幣政策連貫性、學術素養和過去的執行能力來看,耶倫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且她最為鴿派,這點可能是特朗普在意的。不過變數在於,共和黨人似乎並不很喜歡耶倫。”某華爾街大行風控主管馮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然而他亦表示,“美聯儲主席不一定要是學術很精湛的人士,因為他背後有一整個團隊來提供決策支持,每天都會跟蹤各項經濟數據的變化。”

  其實,學界對主席的人選仍心懷憂慮。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好友、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Jeremy Siegel就對記者表示,“如果費希爾還在美聯儲,那麼其實什麼背景的人當主席都無所謂,因為曾是以色列央行行長的費希爾是全球最佳央行家。如今,市場對於特朗普的提名也更加關注或擔憂。”

  解碼四大候選人

  1. 鮑威爾

  鮑威爾生於1953年,今年64歲,於1975年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學位,於1979年獲得了喬治城大學的法學學位,是華盛頓市兩黨政策中心的訪問學者,重點是聯邦和州財政問題。

  80年代,他在紐約的一個老牌投資銀行Dillon Read 工作,先擔任投資銀行業務的助理職位,然後升至高級副總裁。1990年Dillon Read的資深合夥人兼董事長尼古拉斯·布雷迪被老布什總統任命為財政部長,於是鮑威爾跟著他一起加入美國財政部,擔任副部長。

  2012年5月,鮑威爾加入了美聯儲理事會,以填補任期至屆滿,並於2014年6月16日宣誓連任,任期至2028年1月31日。

  在貨幣政策的態度方麵,鮑威爾屬於中間派,在眾多鷹派候選人之中對於政策的態度顯然更加溫和。有機構預計,若他當選,對金融市場的預期可能較為有利。同時,他與耶倫的政策立場更為接近,有助於提升貨幣政策的連貫性。

  近期已經有消息傳出,特朗普考慮提名鮑威爾和泰勒擔任美聯儲的兩個最高職位。“這一問題正在考慮當中,不過不排除諸多選項。未來數日他將很快宣布決定。”白宮發言人桑德斯上周五回應稱。

  不過,Siege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同是美聯儲官員,但耶倫留任的結果遠遠好於其他人選,鮑威爾在經濟學方麵的成就仍然不足。”

  2. 沃爾什

  沃爾什生於1970年,今年47歲,是美聯儲主席候選人中最為年輕的一位,擁有斯坦福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哈佛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在摩根斯坦利M&A部門擔任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從2002到2006年,他擔任經濟政策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的總統特別助理,2006年2月開始擔任美聯儲理事,並一直秉持鷹派立場,在2008年經濟危機高峰期成為華爾街與美聯儲的聯絡員。

  2011年3月,沃什從美聯儲辭職,就任期間,他一直專注於金融市場的有關問題和貨幣政策傳導問題。目前沃什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訪問學者。

  今年10月1日,有消息爆出特朗普會見沃什,討論可能提名他為聯儲主席,由此沃什的勝選概率直線飆升。由於沃什對貨幣政策的主張偏鷹派,消息傳出後,當天2年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均刷新日內高點。

  盡管沃什勝選概率不低,但市場對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且集中在家庭背景、政治背景和學曆方麵。沃什的妻子是簡蘭黛是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的繼承人,其父親是共和黨主要的捐贈人,也是特朗普50多年的好夥伴,引發了“裙帶關係”的質疑。同時,沃什並非經濟學專業出身,並對QE存在明顯誤判,這也成了市場的主要擔憂。例如,沃什對降息和QE抱懷疑態度,是2010年唯一一位質疑擴大QE的聯儲理事。

  3. 科恩

  與沃什類似,科恩的學術履曆也受到了質疑。科恩生於1960年,今年57歲,1982年畢業於美利堅大學,畢業時正值大衰退期間,曾在鋼鐵公司從事鋁製品銷售工作。

  後來,他通過自學金融知識抓住機會成功進入交易所工作,並於1990年被高盛聘用,於1996年被任命為商品部門主管,2002年被任命為整個FICC(固定收益、利率、商品、外匯)部門的負責人。2003年,他被任命為權益聯席主管,2004年被任命為全球證券業務聯席主管,2006年6月就任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兼董事。

  據悉,由於其長期在高盛一把手貝蘭梵克手下,上升仕途可能受阻,因此科恩決定轉型。於是,2017年1月20日,科恩加入了特朗普的內閣,且白宮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科恩被媒體引用為全球主義的支持者,並被冠以“全球主義者Gary”的綽號,圈內更有一種說法是,科恩不斷取得特朗普的信賴,在內閣的影響力大大超過了“白宮大腦”班農,班農此前已經主動請辭。

  不乏觀點認為,如果科恩上台,他將是一名非同尋常的美聯儲主席。科恩沒有經濟學背景,甚至學生時代也未學過經濟學。曆史上也有過這一類資曆欠缺的主席。例如威廉·米勒,在他1978至1979年間一年半的糟糕任期裏,美國經濟低迷,通脹飆升。但1934至1948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馬瑞納·伊寇斯也欠缺經濟學背景,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大蕭條”之後支持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刺激政策,那時凱恩斯本人甚至還未出版他的《通論》。伊寇斯留下了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於美聯儲總部大樓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美聯儲主席不一定要是學術很精湛的人士,因為他背後有一整個團隊來提供決策支持,每天都會跟蹤各項經濟數據的變化。”馮磊對記者表示。不過也有一種看法是,長期以往,可能主席也會失去其他官員的尊重。

  4. 泰勒

  泰勒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因為美聯儲用來製定貨幣政策的公式“泰勒公式”就是以他命名的。

  泰勒生於1946年,今年71歲,於196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並於1973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是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宏觀經濟手冊》的主編。1973年至1980年,泰勒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1980年至1984年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後來又回到斯坦福大學任教至今,教授斯坦福經濟學入門課程和貨幣經濟學博士課程。

  同時,他一直積極參與公共政策,在小布什總統執政的第一屆任期內擔任財政部的副部長。他是布什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也是福特和卡特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高級經濟學家。

  研究方麵,Taylor的專業知識和學術領域主要為宏觀經濟、貨幣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他對現代貨幣理論和政策的研究為中央銀行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分析奠定了基礎。他在1979年和1980年發表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個價格和工資標準的模型,也被稱為新凱恩斯模型。1993年,他提出的“泰勒規則”對後來的貨幣政策規則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受到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耶倫的讚許。

  也有華爾街人士對記者透露,雖然沒人能質疑泰勒的學識,但他之前在華盛頓任職期間鮮有建樹,因此他可能缺乏該職位所需的政治智慧。相比起來,沃什是一個能言善道的政客。

  耶倫仍“最合適”

  雖然上述幾位候選人的關注度與日劇增,但耶倫才是當下的美聯儲主席,而且這也僅是她的第一個任期。曆史上來看,不連任的情況少之又少。

  據記者多方了解,之所以市場押注耶倫存在無法連任的可能性,一是因為特朗普在競選時就對其表示過不滿,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似乎不對純學術界的人士“不感冒”,而更青睞投行家;二則是因為隨著耶倫的最佳搭檔費希爾的請辭,市場預計耶倫本人連任的意願也可能下降。

  針對第一點,其實特朗普本人的立場就陰晴不定。早在2015年10月,特朗普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抨擊美聯儲低利率政策背後的政治意圖是“維護奧巴馬政府下的經濟金融虛假繁榮”;但到了2016年5月,他在接受CBNC采訪時又峰回路轉,稱雖然不喜歡耶倫,但支持低利率,反對強勢美元傷害美國貿易及提高美元債務成本。“她(耶倫)支持低利率,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而坦率地說,我也是支持低利率的。如果我們上調利率,美元變得過強,那麼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同時,在特朗普會見了多位提名人選後,據白宮官員稱,10月19日,特朗普終於與美聯儲耶倫會麵,並在考慮是否讓耶倫繼續擔任聯儲主席,或是提名其他人選。

  針對第二點,即耶倫本人的意願,“我認為耶倫和費希爾是這一界美聯儲的黃金搭檔,也是曆屆美聯儲的最強組合,然而隨著費希爾因家庭原因請辭,耶倫的連任概率有所下降。”Siege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如今,不論耶倫勝選的概率幾何,各界的共識幾乎都是——她才是最佳人選。耶倫與前任主席伯南克的政策主張一脈相承,因此也實現了平穩的交接和過渡。在她任下,美國經濟繼續穩步擴張,失業率從兩位數不斷下跌到4.2%的曆史新低。

  同時,耶倫與伯南克是QE的支持者。當時在所有人都擔憂QE可能造成高通脹時,耶倫則作出了目前看來正確的判斷: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漸進加息(3年僅加息4次)。她認為,在經濟疲弱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出現通脹問題,這恰恰與當時沃什的看法相反。

  其實,美國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裏德曼對伯南克和耶倫的影響很深。上世紀三十年代,人們將低利率解讀成貨幣政策寬鬆的一種跡象,而弗裏德曼則向人們展示,與名義利率相比,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利率是一個更好的指標。根據這一指標,大蕭條時期的貨幣供給實際上是緊縮的。當銀行恐慌使得貨幣供給進一步收緊時,美聯儲無動於衷,結果釀成了大蕭條的惡果。

  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伯南克義無反顧推行了飽受爭議且史無前例的QE,耶倫如今也始終維持著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實這是對弗裏德曼的一種承諾。”Siegel對記者表示。

  Siegel所說的是,2002年11月8日弗裏德曼90歲生日之際,時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成員的伯南克在出席活動時向弗裏德曼致以敬意:“在大蕭條的問題上,你們是對的,我們一手造成了那樣的局麵。我們深表歉意,我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這意味著如果危機再次降臨,無論代價如何,美聯儲一定會盡到應盡的責任。

  此外,耶倫在學術研究領域側重於失業問題的起因和成本,她一貫主張美聯儲采取有力行動應對高失業問題。失業對她而言不僅僅是數據,長期失業對工人及其家庭是毀滅性的。事實也證明,隨著美國失業率的下降、薪資增速提升,投資、消費、通脹數據都在好轉,盡管通脹遲遲無法達到美聯儲2%的目標,但耶倫認為通脹在2018年將接近目標。

  耶倫生於1946年8月13日,現年71歲,來自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猶太家庭。1967年,以優等生成績獲得布朗大學經濟學士學位;1971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0年,她在柏克利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任教宏觀經濟學,現為該學院的名譽教授,曾兩次榮獲該學院的傑出教學獎。

  由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提名,她於1994年至1997年任職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委員,1997年至1999年任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2004年6月14日,她成為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

  耶倫是美聯儲的資深人士。雖然華爾街人士認為她一成不變的鴿派態度索然無味,但不可否認的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漸進式加息仍然是最適合美國經濟的模式。

  貨幣政策正常化考驗央行智慧

  金融危機後的三輪QE是史無前例的大試驗,所有央行家都在試水,這也被業內稱為“在未知水域航行”。

  如今,美聯儲開始加息和縮表,如何安全退出考驗的是央行家的智慧。此時,如果耶倫無法連任,那麼未來如何順利引導美國渡過“未知水域”對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是個大挑戰,而美國的貨幣政策和經濟變化則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

  美聯儲已經在10月啟動縮表,雖然過程較為緩慢,但仍將對市場造成情緒和實際上的影響。美聯儲從10月開始停止再投資的到期公債規模每月不超過60億美元,在12個月內每3個月增加60億美元,直至每個月達到300億美元;MBS方麵,初始縮減幅度上限為每月40億美元,一年內每季度增加40億美元,直至達到每月200億美元。縮減數量簡單疊加之後,預計未來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每個月會達到500億美元。機構預計,估計三年間大概會下降1.2萬億美元,所以估計相當於兩次25個基點的加息效果。

  不光是美聯儲,歐洲央行也將宣布2017年逐步退出QE的計劃,英國央行已經在計劃加息,未來幾年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必然將對市場造成持續影響。而如今,全球各類資產都估值高企,如美股的估值已經處於曆史較高水平,波動率(VIX)幾個月來卻維持在10之下,資金流入各類被動型的ETF指數基金,已經有早前較為樂觀的交易員對記者提及,一旦流動性或經濟形勢逆轉,市場回撤的幅度就會被放大。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發出警告,全球正處於“經濟甜蜜期”,預計這可以持續到2018年。但是地緣政治風險、生產率下降等下行風險並非不存在,而此時如果不抓緊推行結構性改革,那麼當風暴來臨時後果會更加嚴重。央行家固然重要,但現在也更考驗高層政策製定者的智慧和決心。

(原標題: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唿之欲出:鮑威爾勝率最高,耶倫仍最合適)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0-24 20:04:16

  上一篇:go 美元空頭大增 美元還值得期待嗎
  下一篇:go 做好準備 這五個國家可能將聯手推高原油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