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0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蘋果手機:一將功成萬骨枯

橫空出世的新手機

最近10年來,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事,估計要算蘋果手機的問世了。甚至有人聲稱,以蘋果手機的出現為界,可將人類曆史分為之前和之後兩個階段。

1994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僅1300萬,全世界每100人才有一部手機。當時除了打電話,沒有什麼事能通過手機完成。而第一條短信,1992年剛剛才發出去。這種情況持續到21世紀初蘋果手機問世。

它打開了普及智能終端與移動互聯網的大門。它開創了手機市場、用戶界麵、操作習慣、應用程序商店。它還大量使用網絡數據,促使各地通信運營商對硬件不斷升級換代,使移動網絡更快、更穩。截止2017年3月,蘋果手機共售出11.63億部,其中2/3仍在使用。

蘋果手機可謂是目前最成功的手機產品,它不僅使蘋果公司的市值一躍升為曆史最高,還帶動安卓(穀歌開發的操作係統)手機陣營,催生了一個全新產業,其規模超過個人電腦行業。僅10年時間,智能手機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核心,用戶數目前高達25億(含蘋果和安卓),這一數字將來還會突破50億,而電腦用戶從未突破過20億,並且現在還出現了下滑。

智能手機已成為每天陪伴人們時間最長的“夥伴”。同時,各種技術產品、媒體宣傳、新聞消息、社交動態……都要通過手機,與人們發生聯係。蘋果手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使人類跨入了人機交互、人與人交互的新紀元。

其技術源遠流長

蘋果公司之前根本未涉及手機業務,但是2007年橫空出世,甫一推出手機,便攪起市場風雲,2008年手機銷售額即破10億美元。它怎麼一下子做到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精?

天上不會掉餡餅,蘋果手機自然也不是突然冒出來。其實早在它上市數年前,相關的技術已經開發了。

1993年,蘋果公司發布“牛頓”——個人數碼助理,它是早期掌上電腦(PDA)中的著名產品。它的手寫輸入係統非常先進,還能識別“草寫”,不過不太穩定,而且電池續航能力也差,後來遭市場淘汰。

1996年又一款產品問世,由美國Palm公司(後被惠普收購,又賣給中國的TCL)出品。它就是Palm Pilot,一款革命性PDA,為後世樹立了標杆。對商務人士辦公來說,它用途很大,能收發傳真與電郵、存儲文檔,但是它從未成為大眾流行的東西。AT&T和卡西歐等公司當時都推出過類似產品。

20世紀90年代,最具前沿性的科技企業當屬美國通用魔術公司,它脫胎於蘋果公司。它研發的許多技術都應用在今天智能手機上,開發者中有兩位著名人物:法德爾和魯賓。法德爾後來進入蘋果公司,成功帶領了蘋果手機的研發;魯賓則進入穀歌,開發了安卓係統。

1998年,通用魔術公司推出一款重磅產品數據漫遊者840。它體積很大,配備了灰度背光屏幕與手寫筆。可貴之處在於,它的操作係統非常擬物化,幾乎都是模擬實物的。比如打開地址簿添加聯係人,與真實情境很像。類似產品,索尼和摩托羅拉公司也嚐試過。

這些PDA主要功能相當於今天的電子記事本,稱不上智能手機,它們最多可稱為iPhone的技術試驗平台。真正稱得上智能手機的是IBM Simon。1994年,IBM與南方貝爾電信(後並入美國AT&T)合作向市場推廣一部移動電話,同時它還是一部PDA,可以運行多種應用程序,包括行事曆、通訊錄、世界時鍾、計算器、記事本、電子郵件及遊戲。IBM Simon沒有實體按鍵,配備了觸摸屏,可以用手指,也可以用觸控筆操作、輸入文字。它比同時代其他設備都更好用,但是電池續航時間很短,待機時間為8小時,若連續使用僅維持1小時。

在蘋果手機上市7年多以前,當時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就推出過一款彩色觸摸屏手機,機身配備了一個按鍵(與蘋果手機極其類似),但它主要用來演示諾基亞的智能操作係統,比如怎樣定位餐館、跑賽車遊戲、訂購商品等。隻是可惜,這位孿生兄弟沒有成長起來,但它的技術卻被繼承了下來。

集大成者的蘋果

從科技史來看,iPhone誕生10年前,類似於iPhone的概念手機,及其所應用的技術,都已經相當完備了。與其說蘋果公司橫空出世闖入手機市場,不如說它視角獨特,將諸多科技高度集成於一身。

這如同愛迪生與電燈的關係。實際上,愛迪生並沒有發明電燈,隻是發現了更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從而使電燈成為完美而又持續長時間的“發光體”,最終成為成功的產品。蘋果公司也是,喬布斯也沒有發明智能手機,他隻是把人們普遍需要的所有東西,集中在一起裝在一件精致物品裏。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康寧公司持續投入研發鋼化玻璃,並於21世紀初獲得成功,即今天的金剛玻璃(又名大猩猩玻璃),耐磨又透光,是最適合電子顯示設備使用的材料。

多點觸控技術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項研究。後傳播至歐美各地大學,美國特拉華大學電氣工程師韋斯特曼在此基礎上,創造了一個用來打字的多點觸控係統。這項技術後來被蘋果公司買下,並申請專利,上麵還附著“韋斯特曼”字樣。

當多點觸控技術與金鋼玻璃相結合,整塊玻璃就變成用戶可以操作的界麵。那麼大麵積的操作界麵自然需要大量電力供應,而鋰電池功不可沒。20世紀70年代,鋰電池誕生於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研發實驗室,它最大特點就是可反複充電使用。20世紀90年代由日本索尼公司首次推向市場商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鋰電池需求漸增,技術日益成熟,成為今天電子工業不可或缺的驅動引擎。

當電池、屏幕、操控等各項硬件技術成熟後,蘋果公司重新設計了軟件——iOS操作係統,它把之前諸多PDA及孿生兄弟的優點集於一身,與硬件實現了完美結合。

2007年發布會上,喬布斯第一次向公眾介紹蘋果的新品——一款配備觸控功能的寬屏iPod、一部革命性的手機、一件突破性的網絡終端設備。出乎意料,最讓人驚豔的地方在於,這不是三件產品,而是高度集成的一件產品。

由此可以看出,沒有新發明是突然出現的。iPhone也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信息時代人們生活的必然趨勢。與其他所有科技公司相比,在這方麵,蘋果公司顯得更有眼光,更具超前思維。

最後更新:2017-10-21 10:45:20

  上一篇:go 安卓/蘋果手機如何微信雙開:一台手機怎麼安裝兩個微信?
  下一篇:go Apple Watch 3的電子SIM卡究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