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8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嚴重戰略失誤,誤導了蜀漢很多年

文/有毛僧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認為,劉備之所以沒有奪取天下,都是關羽的錯。關羽“大意失荊州”,讓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戰略徹底崩盤。盡管此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堅持北伐,無奈荊州已屬吳,沒有了後援力量。

假如荊州不丟,諸葛亮的隆中戰略就真的可行嗎?其實也是打問號的。為了便於大家深刻理解隆中對,下麵引用陳壽《三國誌》裏麵的原話,以供參考: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麼長的一段話,其實一句廢話都沒有,將當時的情況說得極為清楚。歸納起來,諸葛亮的戰略是:跨有荊益,結好東吳,時機成熟時,荊益分兩兵北伐滅曹魏,進而再滅東吳,定鼎天下。表麵看,這是一個絕妙的戰略,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仔細想想,不禁覺得有點扯。

第一、完全忽視了孫吳的意圖。荊州沃野千裏,古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先不說曹操絕對不會輕易放棄荊州,就連東吳也不會坐視荊州落入蜀漢手中。畢竟,荊州在東吳的家門口,與東吳隻有一江之隔。

一旦蜀漢跨有荊益,就別想執行外聯東吳的政策。對東吳來說,家門口的土地,絕對不會允許劉備染指。再者,東吳在曹魏與蜀漢之間扮演平衡手、兩麵派更能利益最大化。東吳絕對不會讓諸葛亮的兩路出兵的戰略得逞。一旦荊州兵出兵北伐,東吳一定在後方騷擾。

第二、關羽守荊州時,吳蜀從未和平過。關羽在荊州坐鎮那麼久,東吳從未放棄對荊州的索求。東吳與蜀漢之間的所有矛盾都是圍繞荊州展開的。這樣的聯盟能長久嗎?所謂的孫劉聯盟,都是表麵現象,孫劉之間的仇恨,遠大於他們與曹魏的仇恨。

東吳殺掉關羽,奪得了荊州,其實是東吳蓄謀已久的行為。並非因為關羽能力不行,也不是因為諸葛亮戰略不行,而是因為蜀漢從益州向荊州調兵援助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僅是因為道路險惡,更重要的是後勤補給根本上。

第三、曹魏也有殺手鐧。曹魏最大的殺手鐧就是擁有左右東吳利益的政策。盡管曹魏、東吳屬於不同的陣營,但是曹操去世前,依然是尊漢的。在這個旗幟下,曹操可以任意利用漢帝,對東吳進行政策性優惠。

麵對國家層麵的利益,東吳很容易就將蜀漢給賣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其實是以利益為中心的,一定是理性的。麵對一個如此理性的政權,諸葛亮怎麼可能完成自己跨有荊益,結好孫權,兩路出兵的政策?

文人的戰略總是有些浮誇,與現實難免有距離。諸葛亮最終北伐失敗,與他當年的戰略思想關係密切。

最後更新:2017-11-09 10:55:18

  上一篇:go 周星馳另一麵:背景顯赫,向華強拿他沒有辦法
  下一篇:go 蔣欣現身機場,膀粗腰圓暴露大象腿,網友:娘娘瘦兩斤胖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