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0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寶馬i3實用篇:新能源車或許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無聊

包括Jeremy Clarkson在內的很多知名車評人(或者叫old school派比較準確),普遍有這麼一種情緒:評測汽油車的時候滿腔熱情,評測電動車的時候覺得索然無味。確實,相比傳統內燃機對動力、變速箱的不同匹配就能得到完全不同的駕駛體驗,電動車在結構上和調教上精簡了不少,更多的區別似乎隻有電腦管理係統的不同。

在沒試到寶馬i performance係列前,我覺得這觀點很有道理。但試完寶馬i3之後,我為新能源車叫屈,新能源車其實並不無聊,而是因為沒有追求的廠商將它做無聊了。在寶馬i3上我就體驗到了寶馬的用心和寶馬區別於其他廠商的品牌調性。

靈巧的車身、極小的轉彎半徑帶來很好的城市使用便利性

目前市麵在售的大多數電動車都是基於汽油車修改而來的,所以在實用性方麵其實沒有將電動車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電動車的車頭依然留有一個跟汽油車差不多大的“發動機艙”,卻隻能靠大塑料板來掩飾“空洞的內心”,這很大程度浪費了空間利用率。

寶馬i3在設計之初就明確定位於城市用車,所以在很多細節方麵展都體現出了空間至上的思路。因為是純電動車,可以盡可能的壓縮電動機的空間,電池也可以安置在座艙底部,而四輪四角的設計可以減少車輪對車內空間的侵蝕,所有的這些造就了寶馬i3這麼一個看起來不太常規卻又無比實用的車身造型。

寶馬i3的軸距為2570mm,這個數據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經過乘坐空間和靈活性之間綜合考量的結果,空間後麵再說,先說說靈活性。在城市用車,越靈活的小車開起來越輕鬆,這也是為什麼狹窄的歐洲小車大行其道的原因。

寶馬i3的長寬高分別是4006mm、1775mm、1600mm,這樣的三圍在市區行駛、停車都是比較容易的,找車位相對也比較輕鬆一些。

而且寶馬i3的轉彎半徑隻有4.9米,在很多老區的雙向兩車道裏,調個頭也隻是一把方向盤的事兒。寶馬自己也挑戰過開著i3在圖書館裏穿梭,也並不費力。所以對擁堵的城市消費者來說,開寶馬i3通勤,擁堵、停車會變成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零碎物品隨手丟,空間注重實用性

別看寶馬i3的車身尺寸並不大,但實際的乘坐空間體驗卻很不錯的,前排自不用多說了,頭部空間還尤為寬裕。後排也是兩個標準座椅,實際坐進兩個175cm的成年人是沒有任何問題。

寶馬i3空間方麵做得更出色的是儲物空間的布置,尾廂可以放得下兩個20英寸的行李箱,車頭還有個小行李箱,可以放一些隨身的背包,一家三口進行一個短途旅行是綽綽有餘的。

前排和後排的地板都是大通鋪設計,一方麵如果遇到停車地點一邊靠牆的情況(很常見),可以從容的從一邊跨到另一邊下車;另一方麵可以讓女士將體型較大的包包放在腳邊,方便拿取隨身物品。

如果零碎物品實在太多,儀表盤、中控顯示屏的後麵也有一個巨大的儲物格來容納。

寶馬的運動特征並沒有因為這是台電動車而丟掉

我們常說開寶馬坐奔馳,買寶馬圖的就是寶馬豐富的駕駛樂趣,即便買的是寶馬的電動車我們也不希望它的運動特質丟失掉,這點寶馬i3做得也很不錯。

這種運動感首先體現在電機帶來的加速刺激感,一腳全“電門”下去,加速力是相當可觀的,60km/h以下估計和328有得一拚。而大部分時間裏麵,隻需要三分之一的深度就可以跟得上前車了。而且因為沒有了變速箱,電門的零思考時間讓動力遲滯、頓挫這些汽油車上常見的名詞完全不存在了。

再說轉向手感,寶馬的轉向手感一直是有口皆碑的,在電動助力轉向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種經驗轉嫁到電動車上讓i3表現出了完全接近於汽油車的轉向質感,唯一不同的是轉向變輕了不少。

i3的底盤質感就需要分兩部分來看了:一種情況是隻需要靠輪胎就能吸收的衝擊,因為用的寬度為155的防爆胎,既要承重還要防爆,導致胎壁很堅硬,在遇到這種衝擊就會生硬一些;但如果懸掛介入的情況,如過井蓋、橋頭跳、減速帶等,懸掛的動作會變得棉柔許多,姿態頗為淡定,舒適性不錯。

而且得益於分布在車底的電池,以及輕量化鋁合金打造的Drive底盤模塊,所以i3的轉向響應很好,操控給人感覺挺靈活的。總的來說,i3是一部寶馬用了很多革命性技術,開起來不像我們所以為的那種城市電動車。它還是保留了非常鮮明的運動精神,是台會讓人享受駕駛的電動車。

懶人必備的單踏板操作,顛覆了傳統開車方式

剛說駕駛部分,我覺得有一點需要特別拎出來講,就是寶馬i3的單踏板操作。別誤會,寶馬i3也是有刹車踏板的,隻是大部分時間是不需要用到的,因為它的製動力回收係統減速力道很接近我們正常的刹車,所以大部分情況下不踩電門即相當於在刹車了。隻要控製住自己踩刹車的欲望,很快就能適應用單踏板實現城市中的走走停停了,這是一個習慣了就會很喜歡的懶人設計。

很多人會說其他車也可以設置呀,但我想說自己設置一方麵是要自己不斷試錯才能發現最舒服的動能回收比例,另一方麵也體現出了廠商的不自信,廠商就應該為我們設置好的呀。

總結:

不管你是不是守舊派,也不管你是不是願意,新能源車的時代確實已經到來了,各國也都相繼公布了禁止燃油車的時間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避免電動車像現在的手機一樣同質化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有寶馬這樣有想法,並將想法付諸行動的車企,我想我們未來的電動車生活可能不會太無聊,誰說新能源車就一定很無聊?

最後更新:2017-10-23 15:45:14

  上一篇:go 馬自達6新款來襲,起售16萬,搭載黑科技,油耗能與混動比
  下一篇:go 特斯拉就在上海建廠達成協議,電動車行業再燃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