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8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簡史:讓你看懂這價值3萬元的數字黃金

點擊播放 GIF/184K

導讀:就在本月,比特幣價格最高突破3萬元,8年間增長超過500萬倍。

有沒有一天,當你一覺醒來,發現賬戶裏突然多了兩億元?

這不是做夢,那個被稱為“比特幣中國首富”的李笑來,已經被這突如其來的兩億元煩惱到了。

坐在椅子上的李笑來戴著眼鏡,以他慣有的嚴肅麵孔對著鏡頭直播:你最好什麼都別做,什麼判斷都沒有,隻有這樣,你才能獲取這個長時的利,不然中間的話你睡不著覺的。像我這樣,拿著很多比特幣,你不愁嗎?我有段時間都快抑鬱了,為什麼,睡一覺起來,我靠,多了兩個億,然後又睡了一覺,靠少了三個億。你要是天天盯著那個東西,神經會錯亂的。

僅這個還沒過完的8月,火幣網顯示國內比特幣價格超過10次刷曆史新高,半個月內上漲萬元。也就是說,半個月前你狠狠心入手100個比特幣,現在你淨賺100多萬元,是不是比買彩票還刺激?

8年前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時候,估計也不會想到,今天比特幣會成為多少人一夜暴富的源泉。

在這個比特幣火上天際的時代,無論你是否為炒幣一族,都需要來了解下這個誕生無數億萬富豪的虛擬之物了。我們用最直白的話,幫你解開比特幣之迷。

比特幣的誕生

2008年11月1日,一個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一篇研究報告,“我一直在研究一個新的電子現金係統,完全點對點,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然後附了一張九頁的白皮書,描述了一個新的貨幣體係。15天後,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代碼的先行版本,比特幣就此問世。

這個電子現金係統,就是比特幣。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數字虛擬貨幣,簡單理解為類似騰訊Q幣一樣的虛擬幣。這種虛擬幣可以極度分散(最小可分割至0.00000001)、匿名交易、交易可追溯、交易加密安全性高、隻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且沒有專門的發行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不受地域限製。

創造出比特幣的技術,就是區塊鏈。字麵意思為將各個區塊連成一個鏈條,實際上是一種點對點的記賬係統(一個總賬本),每一個點都可以在上麵記賬(記錄信息)。

傳統的記賬係統,記賬權隻掌握在中心服務器手中。比如所有QQ、微信上的信息,隻能由騰訊的服務器來記賬;淘寶、天貓的信息,隻能由阿裏的服務器來記賬。

但在區塊鏈係統,每台計算機是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就是一個數據庫(服務器)。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記賬,而且直接連接另外一個點(即P2P模式),中間無需第三方服務器。當其中兩個節點發生交易時,這筆加密的交易會廣播到其他所有節點(記賬),目的是防止交易雙方篡改交易信息。

打個比方,在一個100人的村子,張三買了李四家一頭牛,向他支付1萬元。普通的做法是,他可以告知中間人村會計趙六(總記賬人),將自己賬下1萬元轉到李四賬下。

但在區塊鏈係統裏,張三無需再通過總記賬人趙六,而是直接將自己賬本的1萬元記到李四賬本;同時這筆交易信息也會傳到全村(即整個區塊鏈係統)。當村裏其他人知道並確認了這筆交易,交易才算最終完成。因為這筆交易被加密處理,隻有李四才能收到這1萬元,而其他98人隻能在賬戶內看到有這筆交易信息,但無法看到這筆信息是轉給誰的。此外係統可以完整記錄交易過程,整個交易可以溯源。

假如張三把這1萬元誤轉給了王五,因為交易被加密,王五在沒有密鑰的情況下無法得到這筆轉款。另外,如果張三轉完這1萬元後又重複轉給李四1萬元,因為其他98人已經收到過相同信息便不會再確認,這種情況下交易便不會成立。還有一種情況,張三發起1萬元轉款後突然後悔,想私自把轉的1萬元改成100元,他需要將其他98人賬戶內的信息都要由1萬改成100元。如果全網節點足夠大,這樣的修改是需要極高成本(遠高於交易成本),理論上這種修改是不能實現的。

這體現了區塊鏈的幾個重要特征:完全點對點,沒有中間方;信息加密,注重隱私;交易可追溯;所有節點信息統一,交易不可篡改(修改一個節點信息,需要其他節點共同修改)。

所以區塊鏈要解決的問題是:消除中介信用問題。當然比特幣是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領域最好的應用之一;此外在支付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消除第三方而直接點對點支付,而且使支付更安全,溯源的特性可以監管洗錢等違法活動。隨著研究的深入,區塊鏈也已經開始在征信、版權、公證、證券、資產管理等領域逐漸得到應用。

區塊的產生可以這樣理解:因為這種點對點的交易需要記錄在一個賬本,所以係統設置了一個功能:每隔10分鍾就產生一張用於記錄這些信息的賬單(即區塊),但是這個賬單(區塊)隻能給最有能力的那個人記賬,證明他有能力的方式,靠解答一道極為複雜的數學題(哈希運算)。

答題開始,每個人要在係統裏預留一個地址,當最有能力的A率先解出難題後,他可以得到賬單(區塊),當初預留的地址自動記錄在賬單(區塊)上。同時為了獎勵他,係統會向這個預留的地址發放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所有賬單連在一起,就是總賬本(即區塊鏈)。

一個區塊不等於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實際上就是一台接入區塊鏈的計算機,任何聯網的計算機都可以接入區塊鏈,所以區塊鏈上的節點是無數的;但是區塊鏈上的區塊是有限的,即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達到一定數量後便不再新增。所以一個活躍(算力強)的節點可能有多個區塊的記賬權,而一個不活躍(算力低)的節點就隻有很小一部分區塊的記賬權。

2009年元旦後第二天,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獲得了首批獎勵,50個比特幣。

中本聰挖出的創世區塊

比特幣的長相:實際上無法確切地描述。一種表述是:通過計算產生的一串串計算機代碼。其儲存在大小為1M的區塊內,並在區塊鏈上與其他節點進行交易。

一個區塊包含的信息

交易的過程:首先收款方要在區塊鏈上的比特幣錢包(一個程序)新建一個地址,支付方把要支付的比特幣簽名後發送到這個地址,這時網絡上任何人都可以驗證這個交易是否來自合法賬戶,驗證後這筆交易完成。

比如當你在咖啡廳買了一杯咖啡後,咖啡店老板打開自己的比特幣賬戶,然後新建一個地址,並把這個地址發給你。你在自己的比特幣賬戶中,把需要支付的比特幣簽名後發送到這個地址中,這筆交易在發送到對方地址的同時,也會向區塊鏈上所有節點公布。但是隻有獲得你簽名的地址才能最終收到比特幣,而其他節點隻能收到交易信息並予以確認,確認完畢交易最終完成。

這串奇怪的字符代碼,最開始沒有一點實際價值。2009年1美元可以兌換13000個比特幣。很長一段時間,比特幣被視作廉價的玩具。諸如在一些網站拿比特幣充當供人娛樂的虛擬貨幣(類似於今天娛樂網站的積分幣);再比如英格蘭編碼員加文·安德烈森花50美元買入10,000個比特幣,然後建了個名為“比特水龍頭”的網站,毫無理由地向人們散發比特幣,純粹為了好玩。

2010年5月22日,第一個在真實世界使用比特幣的人出現了。美國佛羅裏達程序員拉斯勒·豪涅茨花10,000比特幣兌換了價值25美元的兩張比薩餅優惠券,並用這兩張券叫了兩塊匹薩外賣。

從那以後,比特幣被越來越多的人用於真實的支付場景,人們對比特幣的使用日漸廣泛。接受的人越來越多,比特幣的價值開始顯現。再加上比特幣隻能定量產生,反複交易炒作後,其價格越來越高。

2011年6月19日,比特幣的第一個價格高點出現,1枚比特幣可兌換176元人民幣。

2、挖礦產業

從一文不值,到價格上百元,暴漲讓比特幣受人們追捧。比特幣“挖礦”順勢興起。

何為挖礦?傳統意義的挖礦,是曠工在一個礦廠內不停的挖掘、嚐試,最終挖出一塊價值不菲的礦石。

比特幣挖礦原理相似,隻不過把挖掘改成了計算。區塊鏈係統有一個規則,約每10分鍾進行一次算力競賽,競賽的方式是讓每個節點(計算機)通過窮舉結果的方式求解複雜的數學題(哈希函數)。

比如要在10億個數字中,找出一個數字是某道複雜計算題的答案,每次計算的方式就是從這1億個數字中選一個代入題中看是否為答案。如此循環直到找出最終答案。

CPU挖礦軟件顯示的挖礦過程

在這個時間段誰最先求解出答案就獲勝,有機會獲得一個區塊。作為獎勵,贈送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挖出來的比特幣,就寫在得到的區塊上,然後係統告知整個區塊鏈的所有節點,獲得全網確認後,這個區塊便成為合法的新增區塊。

不同時期的挖礦,每個區塊所得到的比特幣數量也不同。按照中本聰的設計,一個區塊所包含的比特幣數量每四年減半。最初是50個,2012年11月28日減為25個,2016年7月10日減至12.5個,以此類推,到2140年比特幣數量達到上限約2100萬個,之後便無法再獲得。

這樣的機製,導致獲取比特幣的難度越來越大。

原理與抓魚相似。在一個1000立方米的魚塘抓魚,當魚塘有1000條魚時,徒手就能抓到魚;當魚數量剩100條時,就需要用網兜而且費數十分鍾才能抓住一兩條魚;當魚的數量隻剩10條時,就需要用非常好的網,耗費非常多的人力,才能抓住一兩條;而剩最後一條魚時,就需要找一個和魚塘一般大小的漁網,然後靠幾十甚至上百人的力量,耗費一天的時間,才有可能抓住它。

所以比特幣挖礦也經曆了不斷迭代的過程。目前已經曆了5個時期:CPU挖礦GPU挖礦FPGA挖礦ASIC挖礦大規模集群挖礦。

最早的挖礦工具是個人計算機上的CPU。挖礦過程是:下載一個挖礦軟件;新建一個文本文檔,在裏麵寫入礦池、礦工號、礦工密碼、線程數等參數,保存並改擴展名為bat格式;然後打開挖礦軟件開始挖礦。

自製的挖礦機(主機內雙顯卡)

2010年之前基本是CPU在挖礦,全網算力在1GH/s以下(每秒運算10億次哈希碰撞)。然而隨著區塊鏈全網算力的增加,CPU越來越無法滿足計算要求,2010年,在並行運算上有明顯優勢的獨立顯卡(GPU)被引入挖礦。那個花1萬比特幣買了2份披薩的程序員拉斯勒·豪涅茨,據稱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GPU挖礦的人,時間就在他用比特幣買完2塊披薩的一個月後。

因為顯卡可以交火,即將兩塊或者多塊顯卡連在一起協同工作提高計算效率,所以越來越多人開始將多個顯卡交火後挖礦。

2011年,正在北航讀集成電路設計研究生的南瓜張宅了一段時間後,為了打發無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挖礦機,並命名為阿瓦隆挖礦機,開啟專業挖礦時代。

阿瓦隆挖礦機,簡單來說就是在電腦主機中加入多塊顯卡,並交火後協同工作。這種挖礦機可以大大提高挖礦算力,當年下半年全網算力一舉突破1萬GH/s,一年增長了10000倍。2012年,全網算力輕鬆超越2萬GH/s。

南瓜張製造首批300台阿瓦隆礦機,按當時行情每天可以挖出價值4萬美元的比特幣。誘惑被狠狠地激了起來。

南瓜張阿瓦隆礦機

挖礦,邁向產業化時代。各種顯卡製造商、挖礦機製造商大規模出現。挖礦設備不斷提升,集群式挖礦的礦廠紛紛出現,這使得算力呈指數式增加。

隨之而來,挖礦的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對電的消耗越來越大。為了尋找低成本的電力,大規模的挖礦紛紛轉向偏遠山區駐紮。

2013年9月底,全網算力達到105萬GH/s(按當時水平,1G的算力每天收益0.0036個比特幣,約2.7元,幾乎與電力和硬件成本持平)。

今天,比特幣全網算力已達到236萬萬億GH/s。以這樣的難度,如果使用普通CPU挖礦,需要晝夜不停運算150萬年才有一次成功的機會。所以目前的比特幣挖礦,基本都是集群式挖礦的超級礦廠。

超級礦場

3、財富神話

比特幣價格的瘋狂,始於2013年。

在2013年之前,比特幣最高的價格不足200元人民幣。可到了2013年4月10日,比特幣價格突然漲到1944元人民幣。

僅3個月的時間,比特幣又跌到400元。許多人曾經一夜暴富,也因此一夜赤貧。這種大幅度的漲跌,讓很多人把比特幣當成一個騙局。

然而4個月後也即11月底,比特幣又漲了接近19倍,升至7588元,兌換成美元為1242美元。同一天,一盎司黃金兌換1241.98美元,比特幣成了名副其實的數字黃金。

比特幣的確與黃金的某些特質相同:本身極難被改變;總量一定,比較稀有;需要通過大量勞動獲得。不同點也很明顯:比特幣價格已翻升數百萬倍,漲跌大起大落;而黃金價格比較平穩。

後來那個製造世上第一台挖礦機的南瓜張說,就在比特幣與黃金等值的當月,中國人用於比特幣交易的金額是1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此前全世界所有比特幣的總價值。

所以比特幣成為財富神話,中國比特幣交易者功不可沒。

這些玩家當中,最有名的是李笑來。他公開稱自己是比特幣“腦殘粉”。2011年他以不到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入手2100個比特幣,3年後一次媒體記者采訪時,他說自己持有六位數的比特幣。一時間李笑來在幣圈聲名鵲起,甚至被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按當時幣價,他已成為億萬富翁。

像這樣的財富故事,在不斷發生。幣圈曾經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著名的比特幣炒家,在2013年年底最好的那段時間,幾乎睡在交易所門口,為了方便交易,他直接持銀行卡讓交易所的工作人員為其支付,那個11月,他每天可以狂賺200萬元。

盡管看上去瘋狂,但是比特幣仍源源不斷向它的“死忠粉”製造著一個又一個財富故事。

此後的2015、2016年,比特幣經曆了一個小低潮。到了2017年,比特幣價格真正坐上了火箭。

2017年5月10日,比特幣國內價格創誕生八年以來新高,突破10000元大關,最高漲至10245元。

26天後即6月6日,國內比特幣報價突破20000元人民幣,最高觸及20490元人民幣,比1個月前的最高值翻了整整一倍。

就在本月,比特幣價格最高突破3萬元,8年間增長超過500萬倍。

4、山寨幣

山寨幣,也稱競爭幣,即除比特幣以外的其他數字貨幣。

比特幣的造富神話,讓更多的極客看到數字貨幣潛力。既然中本聰可以創造比特幣,為什麼其他人不能創造另外一種貨幣呢?

比特幣誕生兩年後,也即2011年,Google前員工Charlie Lee創造了一個能讓比特幣更容易用的版本--萊特幣。

萊特幣與比特幣有相同的原理。它是將比特幣算法改進後同樣產生於P2P網絡,也可以認為它是比特幣的伴生幣。

相比比特幣,萊特幣挖礦速度更快,平均2.5分鍾得到一個區塊,總數為8400萬枚。

此後多種多樣的數字貨幣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以太坊、以太經典、狗狗幣、未來幣、福源幣等。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加拿大19歲學生Vitalik Buterin在2014年創立的以太坊,如今以太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數字貨幣,市值約為比特幣的1/10。

目前全球的數字貨幣已超過900種,並且還在不斷增長。在這其中有許多幣從技術到應用,均沿用了比特幣的方式,沒有創新;當然也有許多幣在比特幣基礎上進行創新,如萊特幣,其應用、數量更廣泛;另外一些幣,則完全采取了一種新的技術和模式,如以太坊建立了

5、ICO是什麼?

每一種數字貨幣的誕生,背後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很多極客隻有想法,沒有資金實力,所以一種新的眾籌融資方法誕生。

ICO,又叫首次代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股權的募資行為,屬於類證券發行範疇。說得直白些,就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方式,早期參與者為項目提供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然後從項目中獲得初始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一家正在ICO的區塊鏈項目

比如一家區塊鏈項目A要進行融資。按照傳統方式,A的CEO要通過與大量投資人進行洽談,然後吸引投資人為項目投100萬元。但是ICO的方式要比這樣方便的多:A項目隻需要撰寫一份白皮書,闡述自己打造A項目的原有、A項目的原理、A項目的未來前景;然後通過發行一定數量(1億個)A幣,融資1000萬元等值的比特幣(或者其他流通的數字貨幣)。

直接向公眾融法定貨幣(人民幣)就涉及到非法集資問題。所以A項目將10個A幣定價為1元,通過融資1000元等值的比特幣(我國央行目前將比特幣歸為商品),然後將融來的比特幣在比特幣交易所兌換成人民幣。

這樣即避免了非法集資的嫌直接關係,同時在項目開始之前隻需要發布一份白皮書就可以融資,比傳統VC的融資過程(製作PPT、路演、盡調)方便太多。

2013年7月,一個名為萬事達幣的區塊鏈項目一改尋找VC的傳統融資方式,在某個論壇上發布了一個白皮書,聲稱建立一個在比特幣協議之上的二代幣,幫助用戶創建和交易加密貨幣以及其他類型的智能合同,需要一筆比特幣資金。

沒想到果真有人參與眾籌,向項目方支付了一定量的的比特幣。此後項目成功眾籌了5000 比特幣。

這被認為是最早使用ICO融資方式的項目之一。

躁動的數字貨幣發行者看到了這種方式的優越性,ICO成了區塊鏈創業者最鍾愛的融資方式。

Ethereum(以太坊ETH)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ICO項目之一。2014年7月,那名19歲的輟學大學生靠著以太坊的項目,籌措了超過1800萬美元。兩年後,以太坊成為除比特幣外最耀眼的數字貨幣。背後的投資人收益增長689倍。

成功的背後,ICO漸漸成為炒作者的利器,甚至成為一個個騙局的溫床。許多項目甚至僅靠一個想法(白皮書),沒有實際構架,便發起一輪ICO,融得資金後或者項目夭折,甚至根本就沒有成立。等錢花完,再另起名義發起一輪ICO,如此不斷往複,好比龐氏騙局。

此外,越來越多的傳銷者,也把ICO當成忽悠的工具。自區塊鏈ICO從誕生後,便已有數起被查獲和曝光的數字貨幣傳銷案,包括恒星幣案、萬福幣案、中華幣案、百川幣、維卡幣、珍寶幣、五行幣等。

而近日上海某區塊鏈大會被查,某ICO企業傳言疑似傳銷的事件,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對ICO的探討。

6、薛蠻子的ICO故事

今年7月9日,薛蠻子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與李笑來的合照:兩人坐在餐桌旁,薛蠻子摟著李笑來的肩膀,開懷大笑。一個月後,薛蠻子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自己過去30天投了12個ICO項目。緊接著一周後的8月17日,薛蠻子發微博稱,自己已投資了18個ICO項目。

一時間這位頭發花白的投資人成了幣圈炙手可熱的人物,熱度甚至蓋過李笑來。

實際上早在3年前,他便接觸到數字貨幣,以3分錢左右的價格入手了一批瑞波幣,如今價格翻了100倍。

此後他又投資了兩家做ICO的公司,逐漸開始研究ICO,並認為這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目前,薛蠻子投資的18個ICO項目,包括了比原鏈、量子鏈、墨鏈、唯鏈等明星ICO項目。

ICO項目能幹什麼?

所謂的××鏈及其發行的××幣,並不是僅僅發行一種數字貨幣,而是背後有一項技術應用。比如墨鏈,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優勢,搭建了一個版權登記和資產管理平台,用於記錄每一筆權屬登記、交易、流通。

墨子幣(MTC)是墨鏈發行的原生代幣(可以理解為是墨鏈的一種對應權益),可以在數字貨幣交易所流通, 普通公眾既能像天使投資人一樣參與文創類產品與項目的早期投資,享受分紅,也能像股票在交易所交易。

比原鏈(Bytom)是一種多樣性比特資產的區塊鏈交互協議,運行在比原鏈上的不同類型資產(收益權、非上市股權、債權、數字貨幣等)可以通過該協議進行交換、對賭和基於智能合約的複雜性交互操作。同樣比原幣也是比原鏈發行的原生代幣。

唯鏈(Vechain)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正品身份防偽識別和透明供應鏈管理平台。一方麵,消費者可以在唯鏈獲取產品的所有流轉信息以及產品是否為正品;另一方麵,品牌生產商和零售商可以隨時接入該平台,並管理自己的品牌商品。

盡管豪投ICO項目,但是薛蠻子也對ICO項目充滿顧慮。近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因為沒有監管,目前市場上90%的ICO項目不靠譜,質量魚龍混雜,生拉硬扯,把一個原本沒有融資能力的項目加一個區塊鏈的外衣來圈錢或蒙錢。這很值得警惕。"

7、數字幣的爭議

ICO融的是數字貨幣,然後將數字貨幣在幣市兌換,這其實也是一種炒幣行為。長此以往,也推動數字貨幣價格水漲船高。這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爭議。

其一,這種大漲大跌的數字貨幣,市場和持有者能否接受?2014年一名網友發文稱,他從4000多元開始進入比特幣市場,1個月後比特幣價格降到2200,資產虧損近50%。因為難以把握行情,他賣出了比特幣,然而不久之後比特幣價格再次大漲超過4000元。

另一個爭議是,沒有價值基礎的比特幣,為何從一文不值飆升到近3萬元一枚?

支持者把比特幣當成一種最偉大的金融創新,認為這種技術可以改變多個行業的中心化問題,甚至顛覆行業模式。

反對者認為這一一場驚天陰謀。7月26日,就在比特幣逼近2萬元大關之際,美國價值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發布了一份投資備忘錄,警告那些比特幣投資狂熱者,比特幣甚至可能是一個金字塔騙局,並警告他的客戶避免投資這種高度波動的虛擬貨幣。

甚至一些人通過經濟學原理來分析比特幣。總數為2100萬個,隨著被挖出的數量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發行量越來越少,使得幣價越來越高,形成通貨緊縮的市場。

通貨緊縮的後果意味著,1枚貨幣的價值持續升值,但是商品價格和工資卻不斷下降。說白了就是,隻要持這種貨幣的人一直存著,他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反過來那些沒有這種貨幣的勞動者,盡管不斷勞動,但是報酬卻越來越低。最終這種機製將影響整個社會經濟,造成經濟危機。

人們甚至用“鬱金香”泡沫來看待比特幣:當資本隻用於對一種特殊商品的炒作而非應用於實體經濟中,便會滋生泡沫。最終泡沫破裂,投資化為烏有。

盡管爭論不休,但是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正在創造一個奇跡。奇跡的結尾是什麼,至今無人預測。

文章作者:劉景豐

文章編輯:秦革

【燈塔大數據】微信公眾號介紹: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通過整合電信自有數據、互聯網數據和線下數據,創建了業內領先的“燈塔”大數據行業應用平台,致力於與行業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大數據行業應用生態圈。

微信公眾號【燈塔大數據】關鍵字信息:

【人工智能】獲取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思考 ppt

【半月刊】下載大數據瞭望半月刊

【網絡安全】獲取國民網絡安全報告全文

【23個理由】下載《大數據讓你興奮的23個理由》電子書

【思維導圖】下載12種工具的獲取方式

【 燈塔 】 查看更多關鍵字回複

最後更新:2017-08-29 11:27:54

  上一篇:go 來不及更新行情了!火幣網萊特幣又突破新高 比特幣窄幅震蕩
  下一篇:go 比特幣危險了!最被青睞的“匿名”屬性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