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比特幣
比特幣又瘋了,它會重演投資泡沫嗎
最近半年,比特幣市場的投資熱情愈演愈烈。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中,比特幣單價上漲了50%,已達25000元人民幣。
比特幣的瘋狂程度讓投資界不約而同聯想起曆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鬱金香泡沫”。
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了解經濟史上那些著名的經濟“慘痛”事件,以警醒自己在市場趨於瘋狂的時候保持冷靜。
駱曉昀/采訪整理
三大理由不建議投資比特幣
高友良(資深投資者)
2017年1月15日國家對比特幣市場進行了一輪約談和監管。隨後的兩天內,比特幣單價從9000多元跌至6000多元。然而兩個月後,比特幣又開始被熱炒。
在影響全球的5月13日“勒索病毒”爆發後,比特幣的身價再次上漲,這樣的行情讓那些在年初獲利並收手的投資者“後悔不已”。
僅僅從利潤角度看,比特幣是某種“理想”投資標的。但豐厚的利潤不僅會使人盲目,還會催人瘋狂。一個成熟投資者的優勢在於綜合評估自身承受能力後,謀算持久且相對平穩的獲利,而短期巨額利潤的“貼身夥伴”往往是斷崖式的下跌。
基於三大理由,我不建議國內投資者投資比特幣。
第一個理由是中國政府的官方態度。理性的投資者在製定投資策略時,會慎重考慮國家的政策方針,順勢而為才會事半功倍。目前中國政府對於比特幣的態度是“謹慎”“控製”,隻承認比特幣的“虛擬商品屬性”,不承認比特幣具有貨幣屬性。在世界主流國家中,明確承認其貨幣屬性的國家也是少數。
第二個理由與比特幣的交易規則有關。比特幣的交易市場是在全球24小時不間斷開放的,投資者正常休息的時間,就可能因為突發事件引起價格大幅波動。一覺“睡”出巨額虧損,普通投資者能接受嗎?
有些投資者一邊感歎期貨市場的杠杆效應,聲稱“期貨太嚇人”,一邊又被比特幣所迷惑,奮不顧身投入其中。事實上,兩者都需要交易技術,但從投資風險而言,比特幣的危險肯定比期貨更大。
第三個不建議投資的理由很簡單,投資獲利的基本規則是高拋低吸,麵對近兩年來比特幣的漲勢,低價籌碼已經不再存在。當然也有人相信比特幣將成天價:“以後一枚比特幣價值北京一套別墅,現在不過是起步階段”。
相信上述說法的投資者,尤其需要反複學習研究人類經濟史上那些著名的投資泡沫事件,讓自己先冷靜冷靜。
“鬱金香泡沫”是怎麼回事
周勇(經濟學博士)
投資界公認的近代第一個投資泡沫就是“鬱金香泡沫”。
17世紀初,經過德國植物學家的培育,鬱金香中的一些珍品已經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歐洲富人們競相在花園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植物愛好者和商業新貴們以培育不同變種鬱金香為榮。到17世紀30年代,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熱,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觀賞,而是希望牟取暴利。
當時,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內專門為鬱金香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一名曆史學家這樣描述道:1636年,一棵價值3000荷蘭盾的鬱金香可以交換8頭肥豬、4頭肥公牛、2噸奶油、1000磅乳酪、一個銀質杯子、一包衣服、一張附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許多鬱金香品種在1636~1637年間價格上漲百倍,進一步刺激了市場。
1637年2月4日,突然有賣方大量拋售鬱金香,公眾陷入恐慌,一夜之間,鬱金香市場瀕臨崩潰。雖然荷蘭政府發出緊急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勸告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都毫無用處。
一周後,鬱金香價格平均下跌90%,普通品種甚至賣不到一個洋蔥的價錢。絕望的人們衝進法院,希望能夠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損失。但在1637年4月,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鬱金香交易,這次事件以投資者的高額損失而不了了之。
今天的比特幣,其瘋狂宛如當年鬱金香。有一個故事在比特幣投資界廣為流傳:多年前,某程序員花費1萬比特幣,就買了兩個披薩,他的這頓飯現在等於花費了近2000多萬美元。
這個故事裏除了那個倒黴的程序員,最值得人注意的是,早期進入比特幣市場的投資者和直接“挖礦”的“礦工”手中,還存有大量籌碼,未來一旦他們拋售,誰來護住比特幣的大盤呢?
從“密西西比泡沫”看暴漲與暴跌
林克(貨幣理論研究者)
“密西西比泡沫”是另一場影響深遠的金融崩潰,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
171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死後,生性好賭的金融家約翰·勞被找來處理國庫爛攤子。他設立通用銀行,大量發行紙幣和國債。當時法國的貨幣體製已經從貴金屬貨幣時代過渡到了紙幣時代,整個國家開始流通通用銀行發行的以“裏弗爾”為單位的紙幣。大量紙幣的發行一度起到了刺激經濟複蘇的作用,此後,約翰·勞又開始致力發展自己創立的“密西西比公司”。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存在著一個非常特殊的交易模式,即國債債券可以直接購買公司的等值股票。當時由於國債發行量巨大,麵值500裏弗爾的國債債券在市場上隻能兌換到大約150裏弗爾紙幣。而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卻不斷升值,使得用國債換股票這項投資越來越熱。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最終上漲到一個可怕的高度,每股價格一度達到2萬裏弗爾。股票價格的上漲不可能是無限的,當差不多所有人都擁有了約翰·勞的股票,再也沒有新的“傻瓜”加入的時候,股票價格就開始暴跌。
1720年5月,支撐不下去的約翰·勞同意股票和紙幣一同貶值,新法令規定紙幣將貶值一半,股價則從9000裏弗爾降到5000裏弗爾。這一計劃導致民眾進一步恐慌,爭先恐後地拋售股票。毫無懸念,泡沫破滅,境況同近一個世紀前的荷蘭沒有太大分別,同樣是哀鴻遍野,交易所掛牌歇業,銀行被強行關閉。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市值從1719年5月開始暴漲,到1720年5月開始暴跌,持續狂跌13個月,最終股價隻有13個月前的5%。
對於今天的投資者,不管是正在“風口”的“概念股”,還是依然在瘋狂中的比特幣,參與任何投資前,都應該複習一下曆史上的投資崩盤故事。單就比特幣而言,它隻有商品屬性,而商品在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流通性和輻射麵遠低於貨幣,也低於金融工具。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這意味著市場波動隨時會影響比特幣價格。波動不可控,價格亦不可控。
從“南海泡沫”看公眾“共識”的瞬間“變臉”
陶天琪(股票分析師)
“南海泡沫”是經濟學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在英國的脫離常軌的投資狂潮引發的股價暴漲和暴跌,以及之後的大混亂。
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當時的英國政府無力承擔戰爭導致的巨額負債,於是采取了用國家壟斷經營來支付政府債務的方式。英國財政大臣哈利建立南海公司,壟斷了南美洲和太平洋群島的貿易和商業經營。
巨額的南海公司股票被發行,用於收購政府國債。事實上,南海公司沒有多少實際業務,資產也不過是幾艘船而已。公眾投資和追捧這個公司的股票,主要是基於它的壟斷經營權、政府信用和對壟斷經營帶來利潤的預期。政府官員和內部關聯人彼此交易股票的消息也大大刺激了股價的飆升。
在南海公司股票的風向標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機對象。投資者喪失理智,不在乎公司的經營範圍、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隻相信“買買買”,而在這樣的牛市中,短期內幾乎所有股票價格的平均漲幅都超過5倍。
1720年初,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到1000英鎊。當年7月,一些外國投資者首先開始拋售南海股票,英國國內投資者受到影響紛紛跟進,南海股價很快一落千丈。當年9月,股價跌至124英鎊。在這場股災中,就連大科學家牛頓也損失慘重。
今天的比特幣,非常類似南海股票這樣的一個“概念股”:它具備厲害的炒作概念,上漲的形勢也似乎告訴人們它多麼有投資價值。當市場對某種商品的價值判斷形成共識,它的價格會依據這種共識上行或下跌,但這種“共識”極有可能瞬間“變臉”,暴漲暴跌隨之而來。對股市我們不言頂在何處,對比特幣亦然,需要關心的是兩個問題,一是該標的的真實價值,二是現階段和未來階段人們對於該標的的共識。
最後更新:2017-08-25 23:44:29
上一篇:
比特幣現金優勢突顯,社交媒體Yours將萊特幣切換成BCC
下一篇:
新華社:比特幣又瘋了,它會重演投資泡沫嗎
比特幣馬上升溫 要買顯卡的抓緊了 要不價格又要上漲
比特幣錢包Breadwallet獲700萬美元融資
5800美元!比特幣又瘋漲,罵它騙子的金融大佬都不敢說話了
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掌門Dalio:比特幣就是一個大泡沫!
互金情報局:止步四連跌!比特幣漲幅擴大至8%,站上28000元關口 代幣網站萊特中國疑圈錢跑路,投資者資金不翼而飛
比特幣繼續瘋漲:8年漲780萬倍 3700枚可換倫敦豪宅
比特幣與法幣的碰撞:兩者都沒有內在價值?
比特幣任性“深V” 概念股同步反轉 柏能集團刀刃上起舞
政府監管已不管用?比特幣價格短短24天反升80%
再遭警告!國際清算銀行:比特幣恐威脅金融係統穩定性
相關內容
矽穀大佬:比特幣既像黃金又安全 被低估巨大潛力
比特幣價格衝擊6000美元後轉跌 5700美元或成價格支撐
巴菲特:比特幣是真正的泡沫,它無法創造價值
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場外交易份額從5%上升至20%
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三家場外平台兩周交易額達6.8億元》
共享晚報:巴菲特狠批比特幣,稱其為真正泡沫;PayPal聯合創始人:比特幣像一種儲備貨幣;穆迪報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威脅遙遠可期
比特幣買房成為現實,紐約、迪拜等5大城市開創先河
比特幣逆勢上揚後,騙子偽裝成銀行想空手套白狼!
比特幣價格不像鬱金香狂熱的5個原因
眾多“專家”看空比特幣,比特幣真的是“泡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