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7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虛擬貨幣再迎強監管,比特幣未來走勢會如何?

9月15日訊,14日,第一財經消息稱在監管機構處得到確認,將關停國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所,加上上周末財新的獨家報道消息,看來國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凶多吉少了。

其實,昨日(9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發文提示虛擬貨幣交易風險,強調“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缺乏明確的價值基礎,市場投機氣氛濃厚,……投資者需強化風險防範意識”,並唿籲會員機構“不參與任何與所謂“虛擬貨幣”相關的集中交易或為此類交易提供服務”。

無論是交易所的取締還是向投資者提示風險,都再次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監管放到聚光燈下,相關的分析做了很多,可參照筆者近期的文章《比特幣監管新政來臨?我們可能需要一些差異化思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比特幣究竟有沒有價值?》,這裏簡單再補充幾句。

其實,單從內容上看,互金協會的唿籲與2013年底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精神一脈相承,依舊為不承認虛擬貨幣的“支付”屬性、嚴禁金融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金融支持、提示投資者注意風險等幾點。

從監管嚴格程度上看,我國對比特幣的態度仍然與國際主流國家保持著基本一致,畢竟,截止目前隻有少數國家承認了比特幣的支付屬性,大多數國家,仍然隻是認可比特幣作為一種高風險的投資品存在。國內近期雖然對比特幣監管趨嚴,但也並未否認比特幣的投資品屬性。

很多人關心強監管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影響,其實,作為一種去中心化、不依賴任何單一國家的新型“資產”形式,虛擬貨幣的發展前景從根本上取決於兩個方麵,一是國際範圍內的認可與共識,越多的人認可,其前景便越好;二是虛擬貨幣所在區塊鏈自身的發展前景,作為公有鏈,其堅韌性越強、生態圈越完善、去中心化程度越高,依托其上的虛擬貨幣也就越有發展的基礎。

因此,曆來虛擬貨幣麵臨的主要風險,也是來源於這兩個方麵:一是能否得到主流國家的認可,能否走入大眾人群;二是區塊鏈的發展能否突破自身的技術瓶頸,隨著生態圈越來越複雜,各方利益能否協調一致等。

就第一點來看,目前比特幣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已經初步得到認可,但在中、美、歐等國家的認可度便差了很多。最關鍵的原因,還在於其天然的“支付”屬性對法幣權威性的潛在挑戰,和在跨境資金流動、反洗錢、犯罪融資等領域的難以監管。關於對法幣的替代問題,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虛擬貨幣自身的技術局限性決定了很難去取代法幣,但對於中美歐而言,均持有世界範圍內的強勢貨幣,其捍衛貨幣主權地位的決心要遠強於其他國家。

同時,在外匯管製、反洗錢、犯罪融資等領域的麻煩也是個問題,這些“麻煩”的消失需要依賴監管科技的進步,畢竟,隻有當監管機構可以真正很好地掌控虛擬貨幣流向時,虛擬貨幣才有可能走入普通大眾,變成常規的投資品。

就第二點來看,比特幣區塊鏈自身的生態很快將接受分裂的挑戰。早在今年8月份,隨著隔離見證的部署,Segwit2x工作組公布了其未來三個月的發展計劃,根據礦工和企業商定的紐約共識,繼續推進2MB區塊擴容。該計劃明確提到:

“2017年11月,也就是在隔離見證在比特幣區塊鏈中激活的約90天之後,比特幣礦工將會生成1MB到2MB大小之間的區塊,旨在實現網絡擴容。目前,預計有超過90%的比特幣網絡算力將會在這一大區塊上參與挖礦。”

另一方麵,Core開發組則打算推出新版Bitcoin Core客戶端Bitcoin Core 0.15.0,該版本將不支持SegWit2x節點。意味著,區塊鏈內的節點必須進行二選一,達不成一致,便是分裂的結局,屆時,比特幣將再次一分為二。起碼從目前來看,未來兩個月內,比特幣分叉似乎仍是大概率事件。

鑒於以上原因,未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走勢,的確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還是要規避風險。說到這裏,再囉嗦幾句投資者教育問題。其實,很多投資者不是不知道投資風險,隻是他們追逐的就是高收益,自然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隻要大家追求高收益的心態不改變,無論是自律還是宣傳,所起的作用都相對有限。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6:39

  上一篇:go 比特幣中國月底停止所有交易 比特幣一度跌破2時代
  下一篇:go 虛擬貨幣再迎最強監管,比特幣未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