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8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監管不留死角!中國或將禁止從大陸訪問境外比特幣交易網站

在國內被炒作了許久的比特幣交易,今年9月被拉下了“神壇”。繼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後,虛擬貨幣在中國境內的交易渠道基本上已經全部進入關閉狀態。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技術安全專家委員會報告,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這三大比特幣交易平台交易量占行業規模60%左右。而這三家平台在這場“關停”整頓過程中率先做出了反應。

9月14日,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稱,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15日晚間,火幣網、OKcoin宣布將於10月31日前關閉人民幣交易。16日,火幣網、OKCoin均修改公告稱,下一步將停止所有關於虛擬貨幣的交易業務。

至此,比特幣在國內的場內交易渠道幾乎全被封死。

監管收緊早有預警

業內人士表示,比特幣交易被叫停無疑凸顯了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決心,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事實上,“虛火過旺”的比特幣,一直都在監管視線之內。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對記者透露,央行早有準備,決不允許比特幣給金融係統穩定性帶來威脅。

早在2013年,五部委發布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就明確了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製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同時,上述《通知》還指出,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監管層早前的預警通知,並未澆滅比特幣投資的“虛火”。事實上,近幾年來,比特幣的價格屢屢創出新高。2013年9月-11月的短短3個月時間裏,比特幣價格一度從每個800元漲至8000元。截至2013年年底,人民幣交易量已占到了整個市場份額的67%以上。而今年8月底,比特幣每個價格已突破3萬元。

虛擬貨幣監管升級

進入2017年,代幣、ICO(首次發行代幣)為比特幣的炒作又添了一把火。然而,9月4日,央行等7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為國內長達半年的ICO投資熱潮畫上句號。

上述《公告》指出,ICO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各類大筆融資活動需要立即調整。互聯網金融協會提示投資者,國內外部分機構采用各類誤導性宣傳手段,以ICO名義從事融資活動,相關金融活動未取得任何許可,其中涉嫌詐騙、非法證券、非法集資等行為。

在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看來,即便是真正的ICO項目,也處於“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隱患,為之提供服務的相關平台更可能成為洗錢、詐騙的渠道。

同時,按照《公告》的內容,目前比特幣交易平台提供的法幣——“虛擬貨幣”通道、“虛擬貨幣”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幾乎均在 “狙擊”範圍內。

毫無疑問,多部委的明確表態和約談,給“瘋狂”的比特幣投資來了一個“急刹車”。比特幣價格應聲“跳水”,那些企圖“一夜暴富”的投機者被當頭棒喝。

未來監管動向

“取締ICO的大招過後,一場針對‘虛擬貨幣’的更大的監管風暴還將來襲。”董希淼如是說。

他表示,不管ICO包裝得多麼高大上,但其高風險和違法犯罪行為的本質無處遁形,監管部門果斷取締,十分必要。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頭腦清醒,遠離ICO騙局。

超過90%的比特幣交易在中國,我國監管部門出手整治,影響不可謂不大。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稱,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二級市場交易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必然存在內幕交易與欺詐,虛擬貨幣公眾交易平台必須得到規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近日也表示,現在看來比特幣更多的是炒作資產,對實體的經濟發展沒有任何用處。經過反複研究,目前世界各國貨幣當局對比特幣的態度都已經較為明朗。

美國華盛頓州相對嚴格,規定了數字貨幣交易所需要申請牌照,同時要求獨立第三方審核,並要求購買一定金額的“風險保證債券”。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9月3日表示,將加大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監管,並對利用數字貨幣進行洗錢、非法融資和其他違法交易的行為展開調查。

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多個國家均表示,當比特幣被出售或者對商品進行支付的時候收取一定賦稅。俄羅斯央行提議將比特幣定為數字商品,並對其進行征稅。(文章來源:人民網)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9:36

  上一篇:go 比特幣將何去何從?比特幣價格在上周末至今又反彈30%
  下一篇:go 重回4000美元,比特幣上演絕地反攻還是最後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