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比特幣
比特幣打臉摩根總裁,華爾街如何評價?
異類的訃告
比特幣是金融異類。
在監管嚴打和金融界大佬公開看空下,任何金融資產,不管有無泡沫,必定立刻崩盤。 而比特幣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讓所有看空的人再次口瞪目呆。
進入9月,比特幣迎來史上最嚴峻的考驗:
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9月12日,國際大行摩根大通總裁,全球金融界領軍人物戴蒙在公開場合稱比特幣為"騙局",“比鬱金香還嚴重的泡沫”。
9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
9月14-16日,中國比特幣交易所將被關停的傳聞得到監管的確認。
9月22日, 戴蒙再次在媒體采訪中強調比特幣"毫無價值", 很多投機者"結局會很慘",並揚言“炒掉任何交易比特幣的員工”。
在監管打壓和業界權威唱衰的雙重打壓下, 比特幣價格大幅下挫,從9月1日的曆史高點$4948, 跌去40%到9月15日的$2975低點。
眼看比特幣大勢已去,很多見風使舵的“專家”紛紛跳出來表達自己的“先見之明”, 有的說比特幣暴跌才剛剛開始, 有的說比特幣是人類最大的騙局,還有人說比特幣是人類的"罌粟花"。
比特幣再次展現其金融異類的特性,越挫越勇並逆勢上揚,在短短30天內,走出一個深V的大反彈, 不僅收複全部失地,還突破$5000大關, 直達$5867的曆史新高, 足足增長97%。
戴蒙接連高調炮轟比特幣,比特幣卻強勢反彈, 戴蒙老臉有點掛不住了。
10月12日,比特幣當天大漲16%, 突破前期高點登上$5000。媒體追問戴蒙對此有什麼評價,戴蒙當場認慫,表示他不再發表任何關於比特幣的評論。
戴蒙並不是第一個錯看比特幣而被打臉的金融界大佬。國外有一個網站,叫比特幣的訃告網。這個網站專門羅列在國際一流財經媒體上抨擊比特幣的金融名人, 而戴蒙排在第176個。
圖片源自於https://99bitcoins.com/bitcoinobituaries/
瀏覽這些"訃告", 你會驚奇地發現, 唱衰比特幣的人群裏有眾多大家熟悉的金融名人,比如巴菲特;有學術界權威,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還有金融監管高層,如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
獨特的信用產生機製
我們不禁要問, 為什麼這麼多傑出的金融界巨人會看錯?為什麼比特幣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能在"死"過176次後還依然生龍活虎?
根本原因在於, 比特幣是全新物種,無法用傳統金融思維來評判。
現代金融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 缺少信用,將導致金融體係的崩潰。 個人信用不足,消費者將無法使用信用卡;公司信用缺失, 公司不僅貸不到款,還有可能影響股價,甚至公司倒閉;銀行如果喪失信用, 就會有民眾排隊取錢,可能發生導致銀行倒閉的"擠兌"風險; 一個國家如果信用缺失, 國家所發行的貨幣就會遭到市場的拋棄,甚至一文不值, 導致整個國家金融體係的崩潰。信心比黃金還珍貴。
不管是個人、公司、銀行還是國家,他們的信用都來自於外界的信任。單靠自信是不夠的,信任需要外部給予確認。外部確認的信任越多,被信任的對象的信用就越高, 因此我們有個人征信機構、金融評級公司、律師和會計師等來外部提供的增加信用的服務。
然而, 比特幣有其獨特的自我產生信用的機製。自我產生信用的特性,大眾預期引發的非理性投資, 以及傳統投資人的加入, 是比特幣價格不斷創新高的根本原因。
1.自我產生信用:區塊鏈技術, 共識機製和金融離心力
比特幣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天生就是個信任生成器。《經濟學人》雜誌曾經用“信任機器 The trust machine”作為雜誌封麵來描述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靠的不是外部而是數學原理來產生信任。也就是說, 你也許不相信個人,機構, 銀行甚至國家, 但你不得不相信1+1永遠等於2。因為在我們所處的世界維度裏, 數學原理是沒有被顛覆的可能。
除了區塊鏈, 比特幣還采用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共識機製。在比特幣世界裏,沒有中心,沒有權威,任何操作都嚴格按照透明的規則。這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比特幣的信任。
區塊鏈技術和共識機製為比特幣構建了產生信任的基礎, 就像一台榨果汁機給製造果汁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是榨果汁機並不能自動流出果汁, 需要輸入水果原料。
比特幣信任的“原料”,來自於金融離心力。
現代的金融體係越來越中心化, 其複雜、集中程度越來越高。而當金融向心力越大的時候, 相對應的離心力也越強。金融離心力代表的是對金融中心化的反抗。 就比如在金融管製越嚴的領域和地區,地下金融越發頻繁,這是金融離心力的具體表現。
這些金融離心力, 通過區塊鏈技術和共識設置, 源源不斷轉化為對比特幣的信任, 成為比特幣價格不斷上漲的動力源泉。
2.心理預期引發非理性跟風投資。
比特幣這種罕見的信任產生機製, 造成其超強的抗打壓能力。在每次監管和權威打壓後, 比特幣都能強力反彈,而每次反彈, 都再次加強人們對它抗打壓的預期。經過多次循環驗證, 人們對比特幣的心理預期慢慢產生了變化 : 比特幣越被打壓越容易反彈,比特幣儼然成為反抗金融權威, 去中心化的精神領袖。
華爾街日報10月12日報道, 紐約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把比特幣看成是"抗審查的資產 censorship-resistant asset class ",凸顯投資人對其抗打壓能力的期望。
大眾心理預期形成後, 投資比特幣行為開始呈現非理性特征:大眾的從眾心理和害怕錯失機會等非理性投資行為,成為推動比特幣價格瘋漲的另一個動力。
3.傳統投資人的加入
在輿論推動下,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比特幣的交易。以前對比特幣不屑一顧的大銀行,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 開始涉入比特幣市場。 這些銀行包括高盛這樣的精英投行,還有摩根這樣的大銀行。
盡管CEO戴蒙公開表示他要解雇摩根的任何參與比特幣交易的交易員, 但是客戶並不買他的賬, 在他講話期間, 摩根客戶委托摩根管理的基金照樣買入不少的比特幣。
10月2日華爾街日報報道高盛正在籌備比特幣交易平台。當媒體尋求確認時,高盛的公關部不予評論,但是明確表示高盛會盡力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客戶對交易比特幣感興趣,那高盛不排除搭建比特幣交易平台的可能。
沒有人知道比特幣的真正價值是多少, 也沒有人能預測比特幣能到什麼價位,唯一能肯定的是, 比特幣價格暴漲的根源在於比特幣內在的信任產生機製,由此引發外界更高的期望和非理性投資,並帶動更多投資者的加入。
比特幣內在信任機製一旦遭到破壞,會對比特幣的價格產生致命的打擊。比如密碼破解導致區塊鏈保護機製時效, 或者內部共識機製無法嚴格執行,或者金融離心力消失, 民眾沒有去追捧比特幣的需要。這時候,投資人手中的比特幣會成為一竄一文不值的數字,這也將是比特幣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刻。
金融界對比特幣的評價
戴蒙認為比特幣是“騙局”的公開評價,在金融界引起軒然大波。金融界大佬紛紛表態站台:有人一如既往的支持,有人保持中立,也依然有不少懷疑和反對者。
筆者特此收集金融界名人們近年來對比特幣的公開評價。 從這些評價可以看出,比特幣依然是爭論的焦點, 各方勢均力敵。然而,近期比特幣價格的強勢,也許會讓一些像戴蒙這樣的懷疑者再次思考:比特幣是否僅僅是泡沫,也許應該用更加開放的心態來了解這個新生事物。
異類破殼而出獲得新生,是需要時間的。
最後更新:2017-10-21 00:17:14
上一篇:
沒sei了:比特幣升破6000美元關口 瘋漲之勢不停
下一篇:
比特幣國際幣價站上5700美元 日本市場幣價略低於國際水平
矽穀大佬:比特幣既像黃金又安全 被低估巨大潛力
比特幣價格衝擊6000美元後轉跌 5700美元或成價格支撐
巴菲特:比特幣是真正的泡沫,它無法創造價值
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場外交易份額從5%上升至20%
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三家場外平台兩周交易額達6.8億元》
共享晚報:巴菲特狠批比特幣,稱其為真正泡沫;PayPal聯合創始人:比特幣像一種儲備貨幣;穆迪報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威脅遙遠可期
比特幣買房成為現實,紐約、迪拜等5大城市開創先河
比特幣逆勢上揚後,騙子偽裝成銀行想空手套白狼!
比特幣價格不像鬱金香狂熱的5個原因
眾多“專家”看空比特幣,比特幣真的是“泡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