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9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交易禁令之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活得怎麼樣?

9月份,虛擬貨幣市場迎來監管風暴,力度之大超過市場想象。繼4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取締ICO之後,之後的兩周時間內,各地發布《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要求交易所限期製定清退方案,並最終停止虛擬貨幣交易。

隨後的幾天裏,比特幣在媒體圈刷了一波熱度之後,便似乎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了。那麼,在過去的一兩周時間內,比特幣經曆了什麼?前景究竟如何呢?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

價格已恢複至前期高點水平

9月15日,北京下發《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要求各虛擬貨幣交易所於9月20日18時前製定清退方案,並於15日24時前發布公告,明確停止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並立即宣布停止新用戶注冊。

當日,火幣網、OKCoin幣行等注冊在北京的交易所先後發布《關於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的公告》,做出逐步停止虛擬貨幣交易的安排。

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出現大跌,火幣網數據顯示,比特幣當日最低跌至16827元人民幣,最大跌幅高達22.6%。不過,經過短暫的恐慌性下探後,在隨後的幾天內,比特幣價格開始回穩,截止10月1日18:00,價格已經回複至27000元左右,接近前期高點,再次顯示了虛擬貨幣價格的韌性。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不依賴任何單一國家的新型“資產”形式,虛擬貨幣很難被“封殺”,其發展前景也不取決於單一國家的政策環境,而是取決於以下兩個方麵:一是國際範圍內的認可與共識,越多的人認可,其前景便越好;二是虛擬貨幣所在區塊鏈自身的發展前景,作為公有鏈,其堅韌性越強、生態圈越完善、去中心化程度越高,依托其上的虛擬貨幣也就越有發展的基礎。

在外在環境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恐慌之後,虛擬貨幣價格出現回升並不令人意外。

在這裏友情提示一下,自9月15日起,國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已經停止了用戶充值和新用戶注冊功能,當前的比特幣交易,隻是存量的玩家在參與而已,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動心。

虛擬貨幣的認可度前景:各國態度不一

在我國宣布取締虛擬貨幣交易所之後,作為虛擬貨幣交易大國,日韓兩國監管機構也對虛擬貨幣交易加強的關注。

9月28日,韓國當局宣布將對包括比特幣交易所在內的加密貨幣服務供應商實行現場檢查,重點關注其網絡安全以及合規狀況,希望通過對虛擬貨幣公司的檢查提供一個更安全的服務應用環境。

29日,日本金融廳(FSA)發布了首批得到許可的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名單,首批11家交易所獲得政府牌照。日本政府對虛擬貨幣的開放態度也助力其成為全球比特幣交易第一大市場,據Cryptocompare數據顯示,日元對比特幣的交易量已經占據全球份額的48%。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看來,那些“體製薄弱和國家貨幣不穩定”的國家可能更直接地接受一種加密貨幣,且如果加密虛擬貨幣變得更加穩定,這種場景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似乎是為了與拉加德的發言相唿應,近日巴林島發布消息稱將部署比特幣監管沙盒,旨在進行區塊鏈技術試驗;阿根廷也計劃在10月安裝200台“雙向”比特幣ATM機(BTM)。

相比之下,俄羅斯央行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態度則相對嚴厲。在我國發布ICO新政後,俄羅斯央行副行長Dmitry Skobelkin曾進行回應稱,

“中國並不承認加密貨幣是一種支付方式並且禁止ICO。我們的觀點是絕對相似的。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隨時可能崩潰的金融金字塔。”

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也公開表示:

“我們堅決反對將加密貨幣作為一種貨幣資產以及一種用於支付商品和服務的資產進行監管,我們反對將加密貨幣與外國貨幣畫上等號,因為所謂外國貨幣是由國家生產的,並且有經濟和央行為其提供支撐。”

可見,麵對這一新興事物,各國的態度依舊存在很大的差別。目前比特幣在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已經初步得到認可,但在中、美、歐、俄等國家的認可度便差了很多。最關鍵的原因,還在於其天然的“支付”屬性對法幣權威性的潛在挑戰,和在跨境資金流動、反洗錢、犯罪融資等領域的難以監管。

關於對法幣的替代問題,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虛擬貨幣自身的技術局限性決定了很難去取代法幣,但對於中美歐而言,均持有世界範圍內的強勢貨幣,其捍衛貨幣主權地位的決心要遠強於其他國家。

同時,在外匯管製、反洗錢、犯罪融資等領域的麻煩也是個問題,這些“麻煩”的消失需要依賴監管科技的進步,畢竟,隻有當監管機構可以真正很好地掌控虛擬貨幣流向時,虛擬貨幣才有可能走入普通大眾,變成常規的投資品。

潛在的風險隱患:硬分叉風險臨近

隨著11月份的臨近,比特幣社區正為迫在眉睫的分叉風險煩惱。先來看看什麼是區塊鏈分叉。

由於區塊鏈是由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節點共同維護的,這裏沒有可以說了算的權威機構,區塊鏈的有序運轉靠的就是大家的共識,即對於哪些交易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節點具有記賬權等關鍵事宜,有一套公認的標準。這套標準是部署在區塊鏈底層協議中自動化執行的。

問題來了,當區塊鏈中的節點運行不同版本的底層協議時,就可能出現共識機製的不一致性,即有些區塊,部分節點認為是合乎規則的,同意接入區塊鏈,而有些節點認為是不符合規則的,拒絕承認。此時,在節點沒有對底層協議進行更新以保持一致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區塊鏈就分叉成了兩條或多條。

在比特幣區塊鏈生態中,恰恰就出現了兩支理念不同的力量,一個以比特幣礦工團體為代表,希望對比特幣區塊進行擴容;另一個以Bitcoin Core開發者為代表,堅決反對區塊的直接擴容,而是希望部署隔離見證SegWit(Segregated Witness)變相達到區塊擴容的效果。

由於雙方爭執不下,今年8月初比特幣社區層麵遭遇一次硬分叉風險,結果以礦工團體推出SegWit2x(隔離見證+2M區塊擴容)的妥協方案得以緩解。不過基於SegWit2x方案,在8月初部署隔離見證後,會在隨後的3個月內(即11月)自動升級2M區塊擴容協議,而後者並未得到Bitcoin Core開發者和部分用戶的認可,意味著11月份比特幣將再次迎來硬分叉風險。

比特幣的價值來自於穩固的生態圈以及由此激發的投資者信心,這個信心在7月底BCC誕生時曾經被打擊過一次,接下來11月的考驗則更為關鍵,決定著比特幣賴以稱霸虛擬貨幣圈的挖礦機製和算力優勢能否延續下去,而算力優勢本身又是比特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虛擬貨幣最為核心的競爭力,若失去了算力加持,比特幣還是比特幣嗎?

結語

站在當前這個時點,其實負麵因素很多,前景堪憂。但若拉長期限,也許那句話便是對的,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最後更新:2017-10-08 08:10:25

  上一篇:go 比特幣在中國遭遇冷眼,在日本卻大行其道
  下一篇:go 比特幣居全球泡沫資產領域之首 垃圾債券及多國房價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