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0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交易受阻 與區塊鏈技術無關

原標題:比特幣交易受阻,區塊鏈技術還在

看到比特幣中國交易被禁止的消息,曾經一度在比特幣交易中沉浮的董理暗暗地覺得“早該如此”。

3年前,在他對比特幣產生濃厚興趣的那個夏天,他曾在大學畢業的第一年拿出所有積蓄試水比特幣交易,而如今他卻總用“騙局”來形容比特幣。

幣海沉浮,冰火兩重天

董理入手比特幣時,比特幣的幣值在800元人民幣上下浮動,那是大約3年前的夏天,密切關注比特幣走向幾乎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就像一個資深股民關注股票市場一般。

從最開始幾千元到最終投入大約三萬元人民幣,董理一度對比特幣的發展態勢十分看好,不過在“幣”海沉浮數月後,他終於在虧損五六千元時及時止損,並得出了比特幣與“龐氏騙局”無異的結論。

“幸好收手得早,虧損不太多。”董理至今仍對自己當時果斷拋售的舉動感到慶幸,盡管如今比特幣的價格已在4000到5000美元的高價中運行。

回憶起那段經曆,董理總說,那像一個沒有監管的股市,充滿了“投機”。如今這種投機行徑,即將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重拳下宣告停止。

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金融風險的公告》,比特幣中國公告稱將於10月30日12時停止提現業務。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大限將至已成定局。

消息公布後,依據Coinhills網站的統計數據,比特幣的人民幣交易份額在全球市場已從此前的逾20%下跌至3.56%。

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幾近跌至冰點,然而人們更擔心的是隨之而來的是“挖礦”也被停掉。

挖礦,是對比特幣生產過程的形象描述,利用芯片計算能力進行哈希碰撞,獲得係統獎勵的比特幣。一直以來,廉價而豐富的電力資源,讓中國成為“挖礦”的佼佼者。

比特幣區塊鏈網站btc.com曾統計,全球排名前十的礦池中,有七個屬於中國,算力超過全網的80%。

盡管實錘、虛錘讓比特幣在國內的發展前景暗淡,但仍有不少比特幣持有者對未來保持樂觀。

“我身邊還有人覺得比特幣還會一直漲,也並不覺得國內不能交易會影響他們交易比特幣的信心。”追夢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銳身邊聚集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同行中,很多人對比特幣保持著極大的興趣,其中也不乏比特幣持有者。

據張銳介紹,他們對比特幣的熱情不減,源於對國外交易平台持續運行的信心。未來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被全麵關停後,這些人將轉戰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比特幣交易平台,繼續在“比特幣神話”中享受“投機效應”帶來的喜與悲。

比特幣是數字貨幣的未來?

匿名、投機、無監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所具有的特點,讓它一度在黑市中很受歡迎,然而在黑市流通的比特幣若想成為真正的數字貨幣,還需要走到陽光下接受大眾的檢驗。

2008年10月31日,幾百位密碼學家的郵箱收到了一份自稱中本聰的人發來的郵件。他在郵件中宣稱,他研究出了一個新的電子現金係統,並附上了長達900頁的白皮書,詳細闡述了“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須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的貨幣係統。

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劉潤介紹稱,中本聰的比特幣體係效仿了“金本位體係”。“中本聰把比特幣發行總量設定為2100萬枚,並且在第一個四年可以被挖出一大半,然後每四年減半。”這意味著,比特幣如同黃金一樣,儲量有限、越來越難獲得。

然而,黃金之所以被選為貨幣,除了具備上述特點外,更因為人們接受使用它進行交易,但人們卻不一定會接受比特幣作為貨幣。

“如果我發行一個‘張三幣’,你發行一個‘李四幣’,憑什麼它成為了今天價值幾萬元一枚的‘貨幣’,我的就一文不值呢?”劉潤說。

時間回到2010年5月22日,一名程序員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份披薩,比特幣自誕生以來產生的第一筆市場流通交易出現。劉潤說,按照今年最高點價格,這兩份披薩價值4000萬美元。

正因為交易場景變多,比特幣價格才得以走高。然而,它所應用的交易場景,也成為其遭受詬病的重要原因。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使得它天然具有匿名、無監管、跨國等特點,加上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受到了某些特定人群的青睞。”劉潤介紹稱。這些特定人群中便包括從事毒品交易者和跨國洗錢等犯罪活動的人員。

然而,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絕不會是完全不受監管且易為不法資金提供出口的貨幣。基於此,外界對於比特幣能否代表數字貨幣的未來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數字貨幣’這個詞的意義非常廣泛。各國央行提到數字貨幣時,大多指的是‘不以現金為載體’的傳統貨幣,比如無現金的美元,無現金的人民幣,並不是指比特幣,或者其他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劉潤指出。

比特幣不該與區塊鏈混為一談

比特幣的熱度,讓其背後的一個頗具理工色彩的技術名詞“區塊鏈”迅速走紅。

據劉潤介紹,簡單而言,區塊鏈就是一套“加密的分布式記賬技術”。這種記賬模式與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廣泛采用的“中心式記賬”相對應。

“也就是說,比如我有5000塊錢這件事,不是記錄在‘中心’(比如銀行)的數據庫裏的,而是記錄在全網所有的計算節點上,也就是這5000元錢屬於我,是獲得全網所有計算機確認的。”劉潤說。

而“加密的分布式記賬技術”中的加密算法,導致如果有人想要篡改數據,需要“說服並修改”“素不相識”的全網50%以上計算節點。當係統中計算節點數量足夠多時,這基本上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質上,它就是建立了一個‘不需要中間人的信用體係’。”劉潤指出。這就意味著,在沒有如銀行、證券交易所、投票站等中間人的情況下,所有的交易依然可信。

“這個‘不需要中間人的信用體係’,理論上,可以用在很多‘中間人’並不能被100%信任的地方,比如股票交易、資產轉移、合同公證、數字貨幣等。”劉潤說。

但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比特幣卻在實際運行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這不免令人對區塊鏈技術也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不過張銳告訴記者,“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但技術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商業模式上。”

事實上,作為一種創新技術,區塊鏈並非隻有比特幣這一種應用形式。原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工程師白碩就曾在美聯航暴力驅逐乘客一事發生後公開表示,“應該在區塊鏈上執行一個抽簽的智能合約,以便航空公司自證。”

劉潤也指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是很豐富的,未來會帶來大量新的機會,比如內容創作,可以確保原作者和修改者一路被認可而不會出現被篡改的情況;再比如智能合約、供應鏈金融、投票等。”

最後更新:2017-10-27 12:20:25

  上一篇:go 比特幣再回到6000點 五個原因說明這不是一場泡沫
  下一篇:go 比特幣市值超高盛,未來將超越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