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9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董希淼:八年來漲了幾百萬倍,比特幣的背後其實有四大風險

*

*

比特幣(BitCoin),是由署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於2008年首次提出。自2009年1月誕生以來,比特幣價格上漲了數百萬倍,漲幅遠超我國房地產,所以也備受國內外吃瓜群眾關注。

那麼問題來了,比特幣到底是個啥東西?從原理上看,比特幣實際上是相當於給使用比特幣的每個人發了一個“賬簿”(基於區塊鏈技術),這個“賬簿”上記錄著比特幣的數量。而比特幣的數量實質上代表著一種勞動量,這個勞動量就是所謂“挖礦”的過程,所以比特幣可以看成“挖礦”這種勞動的計量單位,使用比特幣交易其實就是以這種勞動進行交易。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比特幣被稱為“幣”,但由於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製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比特幣性質進行明確的界定:“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因此,如果投資者參與比特幣進行交易,需要自擔風險。

近年來,各種貨幣概念也層出不窮,需要區分“電子貨幣”“數字貨幣”和“虛擬貨幣”的不同。電子貨幣主要是指法定貨幣電子化,本質上還是法定貨幣,例如銀行賬戶電子錢包中的餘額可用於網絡支付,其強調的是貨幣形態與現實中的貨幣不同。而數字貨幣一般指由央行發行的、與紙幣並行的數字化貨幣,與紙幣有著同等的地位,是可以用於日常各類支付的法定貨幣。目前我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發行和運行框架等問題正在進行研究。虛擬貨幣的形態一般也是電子的或者數字的,但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而是一種虛擬商品,通過網絡等渠道進行交易。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信用進行支撐,虛擬貨幣無法承擔法定貨幣的職能。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最多隻能算是私人部門的“類數字貨幣”。

*

近期來,我國相關部門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采取了較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如: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9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那麼,在比特幣交易或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哪些風險?

《通知》指出,“比特幣具有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製和匿名性等四個主要特點”。買賣或使用比特幣,可能存在以下四大風險:

交易風險。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交易杠杆通常會放大到3-5倍,價格幅度波動較大,投資者的交易風險較大。由於不同交易平台的比特幣價格不同,比特幣“玩家”們通常是通過在不同交易平台上進行比特幣的“高賣低買”,獲取價差收益。此時交易者需要承擔比特幣“暴漲暴跌”的套利風險,如果在國內和國外的交易平台之間進行套利,則還需要承擔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匯兌風險。如果將比特幣作為交易媒介,這種幣值的巨幅波動給使用者帶來巨大風險。

*

壟斷風險。就目前來看,進入交易市場的比特幣規模有限,容易給投資者製造一種“資源稀缺”的錯覺。一方麵,集團化挖礦的興起容易導致大型機構或組織收購比特幣,從而操控比特幣市場和價格;另一方麵,投資者在非理性看漲情緒的情況下進入比特幣市場,卻忽視了比特幣價格出現劇烈震蕩的原因,極易被已經控製了比特幣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所掌控,產生投資損失。另外,比特幣總量是一個定值,所以長期來看,使用比特幣的係統必定會產生通貨緊縮的風險。

技術風險。比特幣所依靠的區塊鏈技術是否能經受安全性的考驗、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抗風險能力是否能匹配交易量的迅勐增加等等,都是比特幣交易市場所麵臨的現實問題,目前尚無明確的答案。比特幣的匿名性導致其交易記錄難以追蹤,也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渠道。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比特幣交易平台均發生過安全漏洞被黑客利用、導致平台托管的比特幣丟失等事件,這樣的事件給比特幣投資者造成了較大損失。

*

製度風險。由於比特幣具有高度匿名性的特征,風險隱患較大:一方麵,比特幣交易平台及相關交易發端於互聯網,平台和投資者繞過監管機構,發布和參與境內外交易,其中違法行為難以監管;另一方麵,相關平台對日常的交易行為沒有嚴格記錄、缺乏必要約束,容易成為進行洗錢和恐怖融資的渠道。而在交易平台的備案、網站服務器的約束、平台賬戶的管理、客戶資金的存管等方麵,目前都未建立起係統完備的法律法規或管理辦法,存在著“三無”現象即“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

在9月初,筆者就發出警告: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麵,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暴跌,可能才剛剛開始!果然,不久之後一場聲勢浩大的監管風暴來襲。比特幣下一步何去何從,成為許多人關心的話題。不過,對於不了解比特幣及相關技術、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吃瓜群眾來說,遠離比特幣才是王道。投資嘛,應該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對不了解且難以了解的產品應敬而遠之。這也是避免上當、管控風險的重要方法。

最後更新:2017-10-08 05:15:52

  上一篇:go 比特幣嚴管之下價格跳水,民投金服合規致勝保護投資者
  下一篇:go 比特幣海外交易通道或遭全麵封殺,其他國家怎麼監管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