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8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投資者的糾結:場內巨大收益誘惑、場外交易詐騙風險

10月以來,比特幣價格一路看漲,屢次刷新曆史最高價,半個月來已上漲逾1萬元,漲幅已近40%。

尤其是上周,比特幣價格頻繁刷新高!

據OKcoin幣行、火幣網等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比特幣價格已從9月中旬的不足兩萬再度回歸至36000元大關附近。

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一是監管落地後恐慌情緒退散。9月14日,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台發布暫停業務通知後,比特幣價格大幅跳水,根據OKcoin數據顯示,9月15日比特幣最低價格為16661元,較8月份高點幾近腰斬,與國際市場上的價差曾高達4000元~6000元。但因為場外交易並未被禁止,大量虛擬貨幣被轉移至場外和國外交易,如今隨著交易量的穩定,價格也相應回升。

另外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對11月份即將到來的分叉的投機預期。比特幣再次暴漲的驅動力應該是即將到來的硬分叉風險激發了市場投機情緒,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若發生了分叉會形成重要利空,但若沒有分叉或分叉本身並未導致比特幣社區的嚴重分裂,則一直被分叉風險壓製的比特幣可能迎來暴漲行情。當前的快速上漲,可能是市場對後續分叉樂觀情緒的一種提前反應。

麵對重新高企的幣價和相對小眾的場外交易模式,過去的比特幣投資者也陷入了糾結。

場外市場的不安全性和非標準性是投資者的主要顧慮。業內人士認為,在比特幣交易所清理完成前,成熟的場外交易模式仍然有待形成,而場外交易是否也會被監管層關注也值得觀望。

不過,在比特幣交易所整頓通知下達後,目前主要幾家比特幣平台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清理存量用戶,暫時並未涉及考慮轉型。

上遊囤幣?

在監管風暴之下,比特幣的價格又詭異地出現了報複性回升。

一位大型比特幣交易平台人士認為,和先前中美等大國治理ICO導致比特幣幣價短暫上漲類似,各國的ICO政策,也促使了資金從新代幣比特幣回流。

比特幣資深投資者楊靜遠則指出,由於比特幣是國際間代幣,因此其價格也不由中國決定。

“雖然此前監管層叫停了比特幣交易所,對幣價產生了短暫影響,但由於實際的比特幣價格定價權仍由國際市場決定,因此,比特幣又在十一長假期間回歸高位。”楊靜遠表示。

除各國跟緊整頓ICO外,交易所模式引發上遊的供需矛盾或亦是間接助推比特幣價格反升的另一因素。

“價格出現暴跌之後,很少有礦工願意隨行就市地賣出自己的比特幣了,大家都囤著。”一位上遊挖礦人士表示。“牛市的時候賣幣投資交易,熊市的時候挖礦儲存,符合比特幣的規律和周期,而且早年挖礦的人都經曆過此前的礦難。”

楊靜遠則坦言,和最初整頓政策出台時不同,近期場外市場上對於比特幣的需求的確有增長之勢。

“過去在交易所模式下如果有大量購幣需求,可以通過交易所的高額成交量迅速完成,然而在場外市場模式中,大量交易需要更高的安全條件,同時需要遇到有足夠幣量的賣家,因此大規模購買比特幣的條件已更加苛刻。”楊靜遠說。

場外模式或待升級

雖然比特幣價格不斷回升,但交易所模式的終結給投資者帶來的影響仍不能忽視。

“除了流動性受到影響,給投資者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投資便利性,安全性不如以前了。”一位前比特幣交易平台人士稱。

目前幾大主流交易平台暫時並沒有計劃提供場外交易服務,其主要工作仍然落在清理存量投資者的事務上。

“我們還沒有考慮後期如何轉型,目前想做的還是清理存量投資者,滿足監管要求。”一家大型比特幣交易平台有關人士稱。

比特幣場外交易的確存在詐騙等違法行為的可能性。其主要方式是,違法分子通過扮演中間人,即假買方或假賣方的形式,來實現比特幣或法幣的騙取。

場外的風險是存在的,所以如果是額度特別大的交易,買賣雙方往往都通過當麵交易完成。如果場外交易日後漸成規模,那麼也會像電商一樣會出現類似的行業龍頭。

“過去行業主要發展交易所,但這種模式已經終結。”上述交易平台人士表示,“下一步比特幣交易的場景可能主要通過場外來進行,在這個領域,是否也存在類似的機會,監管層是否會有所說法,都值得關注。”

想了解靠譜、風險小的投資策略,可評論留言獲取!

最後更新:2017-10-17 11:09:30

  上一篇:go 比特幣已死,以特幣當立?
  下一篇:go 比特幣投資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