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6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天齊鋰業:張家港基地1.7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全麵達產

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及產業支持政策出台,以及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預期的影響,新能源汽車板塊迅速升溫。在最近一個多月時間裏,天齊鋰業(002466)、贛鋒鋰業(002460)、杉杉股份(600884)等相關個股更是創下曆史新高。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作為全球鋰電新能源材料重要供應商,天齊鋰業曆時兩年的改造,旗下張家港基地1.7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全自動生產線已於近日全麵達產。天齊鋰業對記者表示,張家港基地的順利達產將帶動2017年鋰鹽產量提升,加上天齊鋰業此前披露的擴產計劃,該公司將力爭在2020年實現10萬噸碳酸鋰當量的產能。

唯一全自動碳酸鋰生產線

據悉,天齊鋰業張家港基地原屬於銀河資源,使用澳大利亞凱特琳礦山的鋰精礦進行配套生產,擁有國內首條電池級碳酸鋰全自動生產線,但此前由於多重原因無法達產。此後,考慮到張家港便利的港口地域優勢、以及這條全自動化生產線,2015年天齊鋰業斥資7170萬美元,將其納入囊中。

“我們幾乎對生產線的每一段都做過技改,生產線從過去使用凱特琳鋰礦月產最高795噸並無法連續生產,到現在使用泰利森鋰礦連續生產且月產達1500噸,現在已經實現產能翻倍。” 天齊鋰業(江蘇)總經理倪鴻德向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張家港靠近港口和客戶集中區域,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同時,這條生產線的自動化連續生產程度是全球唯一的,運行班每班隻需要20人,整個生產過程均由中心控製室的計算機控製。

倪鴻德進一步指出,天齊對產品質量提升關鍵指標——磁性物控製做到極致,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非常好,受到高端客戶青睞,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在被天齊收購之前,張家港基地1.7萬噸設計產能是難以達到的,但1.7萬噸並不是天齊的最終目標。

天齊鋰業總裁吳薇表示,此次天齊鋰業張家港基地全麵達產,在提升公司整體產能的同時,亦成功實現了人和料的分離及全過程自動化控製。在生產效率、質量和產品一致性的控製方麵,天齊鋰業已領先於行業,將幫助公司在未來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地位。

正加大自建生產基地力度

目前,天齊鋰業擁有射洪和張家港兩個生產基地,而隨著張家港基地1.7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全麵達產,則意味著該公司3.7萬噸鋰鹽產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天齊鋰業銷售鋰鹽2.43萬噸,天風證券預計其2017年鋰鹽銷售有望突破3萬噸。

據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17年主要放量鋰資源為礦山MT Marion及MT Cattlin,預計年鋰鹽出售折成碳酸鋰為3.4萬噸,而市場的有效需求為3.2萬噸,加上2016年5000噸缺口,2017年全年碳酸鋰供應仍偏緊。

由此,吳薇認為,鋰資源相對細分,進入門檻較高,易於形成資源成本的支撐。目前,新投產項目的原料價格所對應的碳酸鋰生產成本就將對碳酸鋰的價格形成支撐,即便在市場供需達到平衡時出現調整,碳酸鋰價格也不太可能回到動力電池需求爆發前的水平。

“從未來的產能規劃來看,2020年天齊鋰業有望能夠實現10萬噸產能(以碳酸鋰當量進行折算)。按照規劃,天齊鋰業澳洲基地一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預計2018年年底項目竣工,二期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及遂寧2萬噸碳酸鋰當量的礦石提鋰生產線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吳薇如是表示。

事實上,天齊鋰業大量的產能擴張,無疑需要大量的鋰精礦的支撐。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全球最大固體鋰輝石礦持有者泰利森的控股股東,天齊鋰業的原料有望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泰利森鋰精礦產能為74萬噸,2017年3月天齊鋰業曾發布公告,泰利森將啟動格林布什鋰精礦擴能項目,項目完成後鋰精礦產能增加至134萬噸/年。

據天齊鋰業預計,上述項目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竣工並開始試生產,擴產後預計鋰礦的壽命仍然在20年以上。此外,天齊鋰業還在國內擁有甘孜州雅江拉措鋰輝石礦,未來幾年該公司將積極推進開采進度。吳薇指出,未來3~5年,天齊鋰業將實現內涵式增長與外延並購齊頭並進。進入2017年以來,天齊加大了自建生產基地力度,天齊的資源布局完全可以支撐公司2020年實現10萬噸碳酸鋰產能。

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火爆

近日,中汽協已公布2017年6月新能源車產銷量數據,產銷量分別為6.5萬輛和5.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43.4%和33%,超過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還有,2017年前6月新能源汽車已累計銷售19.5萬輛,同比增長14%。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售13.2萬輛,所占比重高達68%,這也是新能源汽車主要的增長動力。

針對該數據,有行業人士認為,這意味新能源車市場正逐步由政策導向轉變為終端需求導向,目前全球主流車企均推行新能源汽車計劃,傳統整車廠向新能源車傾斜。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新能源車銷量拐點已至,下半年有望創新高。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麵對新能源車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上遊鋰資源擁有者具有資源壁壘和強勁的盈利能力。

據研究,動力電池在整車中成本占比高達30%至40%,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品質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此,鋰電池正極材料(核心原材料碳酸鋰)品質不容忽視,且產業鏈上企業越發意識到上遊資源的重要性。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越來越多的鋰電產業鏈企業布局上遊礦產資源,目前共計九家,以電池企業布局為主導,主要集中於體量較大的電池、整車、材料企業。

近年來,相關部門推出一係列嚴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行業補貼逐年退坡,新能源車推廣目錄加速推進,對不合規車型銷售叫停以及雙積分製度推行在即。天齊鋰業總裁吳薇認為,產業鏈企業加快上遊布局以及行業政策趨嚴,也意味著鋰電池中上遊企業與下遊整車企業的利益捆綁將更加緊密。

她進一步指出,天齊鋰業將嚐試用長單模式與下遊客戶建立更加穩固的聯係,會和有清晰目標和藍圖的可信客戶相互確認未來的增產計劃,未來粘度可望上升成為一個戰略聯盟的關係。

最後更新:2017-07-21 16:59:38

  上一篇:go 樂視網:選舉孫宏斌為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
  下一篇:go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7681